魏国灭蜀时,刘禅只能选择投降吗?其实他还有三条路可以走

交谈历史 2025-03-25 09:27:11

魏国灭蜀时,刘禅只能选择投降吗?其实他还有三条路可以走,只可惜被他浪费了

263年,司马昭抓住曹魏的大权,调集了数十万大兵正式开启了灭掉蜀国的大战。在这场战争中,钟会带领主力军冲破了汉中的防线。同时,姜维率军从沓中飞奔到剑阁,费尽全力挡住了钟会的大军。可就在姜维和钟会僵持不下的时候,邓艾趁机率军袭击阴平,成功地打入了益州的核心地区。打赢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把成都团团围住了。结果,蜀汉最后一位老板刘禅想了想,干脆不跟他们打了,把城门开了投降。就这样,蜀汉的历史到此画上了句点。那么邓艾的队伍快到成都城下时,刘禅还有别的选择吗?实际上,那时候刘禅还有三种方案可行。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姜维原本安排张翼、廖化他们带兵守住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照这个计划,邓艾要是想进蜀地也得费点劲。可是,曹魏那边兵力太多了,分成了五路来进攻蜀汉,结果蜀汉根本挡不住。钟会径直冲向洛谷,邓艾则率军往沓中进发。刘禅急了,他立马让廖化去沓中支援。然而,阴平的战况像个死结,姜维和邓艾都不肯退让。这样下去,或许还有点希望。但是,钟会不只是包围了汉城和乐城这两座城池,还派兵攻打阳安关。阳安关的守将是傅佥和蒋舒。傅佥对姜维的恩情铭记在心,义无反顾地奋勇抵抗,最后还是壮烈牺牲了。

蒋舒之前被免职,因此在傅佥殉国后,果断率领守军向曹魏投降。这对攻打蜀汉来说,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历史上,改变战局的往往都是叛徒。比如,糜芳搞的那出戏让关羽在荆州吃了大亏。现在,蒋舒把阳安关送给了钟会,结果钟会带着一大帮人直接打了过来,势头嚣张。姜维看到不对劲,于是和廖化一起放弃了阴平,跟张翼合作守住了剑阁。虽然剑阁一直被夸成攻不破的难关,但也是蜀汉最后的一道防线。

一旦穿过剑阁,就进入了蜀汉的核心地带,所以那里绝对不能失守。沓中和阴平失陷令人惋惜,但邓艾若想从阴平冲入蜀汉核心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即使姜维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他也故意选择不理会。他手下的军队虽然不多,但却在剑阁顶住了钟会带领的二十万大军。更头疼的是,他还需要分一部分兵力去守阴平。只能祈祷邓艾不要太厉害,否则从阴平突破到江油那就糟了。说实话,姜维恐怕也难以办到这一点。那时候,刘禅还有哪些出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选择。坚守成都,等待姜维率军回来支援。蜀汉投降的时候,他们的军队大概有10.2万人左右。其中,有姜维带领的3万兵,还有原本驻扎在汉中的2万人,南边四个郡的1万多人,以及东边对抗东吴的1万多人。另外,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前线的廖化、张翼等将领手下也有1万多兵。再加上各个县郡守备的军队,刘禅用来死守成都的军力也就1万多。而邓艾手下的军队则接近2万人。晋书中记载:十一月,邓艾率领一万多兵马从阴平地区渡过江河,与蜀汉将领诸葛瞻交战。随后进行了绵竹战役,打败了对方还斩获了他的首级,然后凯旋而归。接着,他们继续向雒县前进。刘禅见势不妙,便投降了。

这段史料显示,邓艾的部队人数超过一万,再加上刚刚投降的蜀汉军队,邓艾的兵力就接近了两万。此外,除了邓艾之外,钟会还命令部将田章带兵自剑阁向江油发起进攻。这些部队在与邓艾会合后,暂时被编入了他的指挥之下。别忘了,邓艾靠着阴险的小路,已经把大部分军队调集到位了。再给他们点时间,更多的军队会赶到成都城下。到那时,包围成都的军队不止有2万,可能接近5万。所以如果刘禅选择硬拼,他的军队就会处于劣势。当然,虽然流产在这场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能撑到姜维赶来支援也算是不错了。但话说回来,这又有何意义呢?姜维手下大约有五万人,可对上的钟会军却有十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派出的援军太少,那也没啥用。

如果派得太多,剑阁关的防守就会削弱,极大可能会被钟会军击败。一旦剑阁被攻陷,钟会会率领十多万兵马直奔而来。到那时,蜀汉就完蛋了。这表明,哪怕刘禅死守成都,也只是拖延了蜀汉覆灭的时间而已。等到那一刻,刘禅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英勇战斗到底,要么投降求生。而刘禅是断然不会为了国家舍生的人。他心里明白,就算投降了也别指望有好下场,毕竟主动投降和被逼投降可不是一回事。所以,他选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路,就是主动投降。总的来说,刘禅就是那种只想过安逸日子、怕死的人,所以才不会死守着成都等待援助。那么第二条路是什么呢?

第二条路,投靠东吴。他要是去了孙吴,好听点说是投靠,说得不好听也就是投降。但总之,一到了孙吴,刘禅就别再做梦当皇帝了。在那儿,那些文官武将肯定不会把他当成自家的皇帝看待。所以,哪怕刘禅跑去了孙吴那儿,也不过是当个大官罢了。但问题是,孙吴根本打不过曹魏。尤其是蜀汉都灭亡了,孙吴也逃不过被打的命运。到了那时候,刘禅就只能跟着孙吴,再次向曹魏低头,这样就等于经历了两次羞辱。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向曹魏投降算了。

第三条路,前往南中地区,静待时局变化。如果刘禅真的跑到南中地区,曹魏的大军会迅速攻下成都,然后就能把姜维围住,逼他投降。然后,他们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清理战场,把除了南中地区以外的所有蜀汉领土都占领了。到那时,曹魏动用的十八万大军,就可以全力攻打蜀汉在南中地区的最后一块土地了。南中地区就只有四个郡,要是面对曹魏那十八万大军,真的是一点胜算都没有。再者,南中地区的土豪势力们,也未必有心愿意和曹魏硬碰硬。蜀汉长年的战事,把南中地区的情况搞得举步维艰。蜀汉不止在那里榨取民众的税金,还不断地征召士兵。

也就是说,因为蜀汉一直在北伐,南中地区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诸葛亮一死,南方地区原本藏着的怨气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叛乱再次蔓延。为了镇压叛乱,蜀汉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这让朝廷和南方地区的关系更加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刘禅逃到南方,也难以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最终,他也无法逃脱被曹魏征服的命运。简单来说,刘禅要么投降,要么就是选择以上三条路。但无论他选哪种,结果都不妙。所以,无论他抗拒与否,蜀汉都会被曹魏灭掉。所以他还是选择了投降,谋求更好的前途。

1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