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期资金入市的推动,保险资金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想象空间。据券商中国4月14日A股收盘后披露,第二批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加快落地,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且均为寿险公司。险资入市提速意味着什么?对股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从中把握机会?
一、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是一种创新入市模式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是指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这种投资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同时也有助于保险资金实现更优化的资产配置。
相较于传统的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入市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它能更好地响应政策导向,符合监管层对于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从险企自身角度看,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权益投资,有助于平滑报表。以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联合发起设立的鸿鹄基金为例,在报表上将采用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和权益法核算,将私募基金公司的利润和分红按比例计入投资收益,有效缓解直接投资二级权益对新准则下报表的影响。
二、试点规模从500亿提速到1620亿,头部险企主导
1、首批试点
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规模500亿元。
作为首个险企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鸿鹄基金自2024 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截至2024年9月30 日,实收股本320.10亿元,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买入并长期持有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3月初,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实现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活跃资本市场双结合。
第二批试点加速推进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 520 亿元,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3月,金融监管总局再次批复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为600亿元。至此,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总金额已攀升至1620亿元,第二批试点公司正紧锣密鼓地从架构、流程等方面推动试点落地,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与第一批试点不同,不少公司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这显示出险企对于长期投资试点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探索。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表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当前,批复1120亿元已超预期,这也意味着后续或还将继续扩容。
三、对股市的深远影响
1、毫无疑问,给市场带来大量的中长期增量资金
保险资金的加速入市,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为股市带来了可观的中长期增量资金。此前国金证券研究所测算,如果保险行业权益占比提升1%,仅考虑存量提升的情况下,预计全年能为股市带来超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叠加新保费流入以及到期资产再配置,入市资金体量将会更高;如果股票+权益基金中高股息配置占比提升10%,高股息行业增量资金预计有4000多亿元。以2024 年为例,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2.8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27%。若按照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 用于投资股市的政策要求,每年有望为A 股带来上千亿元增量资金。
此外,今年年初1月24日,瑞银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预计在今年A股市场上,保险资金的净流入将达到令人瞩目的一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长期稳定的资金入场,将为股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
2、稳定市场投资结构
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特点,其大规模入市有助于减少资本市场的波动,推动市场形成更加稳定的投资结构。以往,A股市场中短期投机资金占比较高,市场波动较为频繁。而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它们倾向于选择业绩稳定、现金流充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并长期持有。这种投资行为将引导市场投资理念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转变,使得市场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促进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会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资金投向那些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行业。例如,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可能会加大对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生物医药、电力设备、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这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向这些领域集聚,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方式、青睐标的与投资策略
1、投资方式。据悉,80%以上试点资金通过私募证券基金入市,兼顾长期持有与灵活配置。但除了通过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外,保险资金入市还有多种投资方式。例如,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股票进行配置;也可以投资权益类基金,通过专业基金经理的管理,间接参与股市投资;此外,保险资金还可以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战略配售等业务,获取投资收益。
2、投资青睐与投资标的。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保险资金通常青睐那些业绩稳定、分红丰厚、具有较高股息率的公司。低市净率、高现金分红率的银行股往往是险资关注的重点对象。因为这类股票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能够为保险资金提供稳定的收益,而且其估值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符合保险资金稳健投资的风格。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险资金也逐渐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如前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生物医药、电力设备、汽车等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行业,正受到越来越多保险资金的关注。这些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能力,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从长期来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目标相契合。
3、投资策略。对于保险资金而言,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是核心投资策略。在具体操作中,保险资金会基于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此外,保险资金还注重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资产来获取资产增值和稳定的股息收入。以鸿鹄基金为例,其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买入并长期持有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通过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五、随着保险等长线资金的持续入市,普通投资者如何应对?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随着政策引导险资等中长线资金的入市,应该考虑与庄共舞,及时转变理念,紧跟中长期资金步伐,获取稳健收益。
一方面,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从投机继续向价值投资转向。比如,可以借鉴险资逆周期布局思维,在市场恐慌期关注被错杀的消费、医药等蓝筹标的;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工具,借道机构化产品。普通投资者可以跟随,但选择上还是有一些劣势。因此,可以考虑一些机构化产品,尤其是科创50ETF以及红利低波ETF等关联险资青睐方向的产品。
此外,适当考虑多元化投资组合。借鉴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一只股票或一个行业上,而是要将资金合理分配到不同类型的资产中,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以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中。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单一资产或行业波动对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的影响,提高投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保险资金加速入市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无论是从试点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是对股市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其独特的投资方式和策略,都值得普通投资者深入研究和学习。
正如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言:“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当险资以“称重机”逻辑重塑市场,普通投资者唯有拥抱长期主义,方能在结构性行情中捕捉确定性机遇。未来,随着试点扩容与政策深化,A股或迎来优质资产重估和增量资金驱动的双轮慢牛,而这正是理性投资者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