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遗产:俄罗斯,乌克兰争夺黑海舰队始末

探秘历史阿 2025-01-08 11:35:35

1991年,苏联解体的钟声刚落,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便成为俄乌两国争执的焦点。“巨舰归谁?”俄罗斯想保住黑海的霸权,乌克兰却喊出“主权第一”的口号。

数年谈判,九次拉锯,双方最终签下协议。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成了筹码,租金谈判刀光剑影。背后是一支辉煌舰队的命运,也是两国角力的缩影。

巨人遗产:黑海舰队的历史与分割争端

黑海舰队,苏联曾经的海上巨人,在苏联解体后却成了俄乌两国争执不休的“烫手山芋”。这支舰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彼得大帝的继任者凯瑟琳大帝在克里米亚建立了塞瓦斯托波尔港,黑海舰队正式组建。

经历了拿破仑战争、俄土战争,甚至两次世界大战,它的战斗力一度让欧洲列强侧目。然而,到冷战结束,黑海舰队不仅是苏联的象征,更成为扼守黑海、监控地中海的战略利器。

1991年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黑海舰队的命运悬而未决。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当时拥有800多艘舰艇、150多架飞机和8万名官兵。

如此“巨无霸”散落在乌克兰的土地上,乌克兰自然不愿意轻易放手。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公开宣布,黑海舰队是乌克兰的“遗产”,必须归乌克兰所有。

而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地表示,黑海舰队不仅是苏联的象征,也是俄罗斯的象征。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拉开了序幕。

1992年初,乌克兰单方面宣布接管黑海舰队,要求所有舰员向乌克兰宣誓效忠。这一命令让舰队内部瞬间炸锅。一些舰员支持乌克兰,开始悬挂乌克兰国旗,而另一些则效忠俄罗斯,坚持使用红旗。

塞瓦斯托波尔港口,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舰艇旗帜交替升降,整个场景混乱得像是一场“国旗接力赛”。舰员们私下议论纷纷,有人戏称,“这船上的人是不是以后每天得换一套制服?”

同时,俄罗斯的态度也毫不含糊。为了抢在乌克兰行动之前,俄罗斯把黑海舰队的旗舰“库兹涅佐夫号”调往北方舰队,彻底摆脱争夺。

而对于留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舰队,俄罗斯则提出“共同管理”的建议。这个提议看似是为了缓解矛盾,但实际上俄罗斯掌控的意思十分明显。乌克兰当然不满,认为这是“挖墙脚”的行为,两国因此频频交恶。

谈判桌上的争吵更是让人直呼“上头”。在1992年的一次会谈中,俄乌代表几乎拍着桌子吵成一团。乌方代表强调,舰队驻扎在乌克兰境内,归属乌克兰天经地义。

而俄方则反驳称,黑海舰队是俄罗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可能拱手让人。场面一度僵持,甚至有官员私下感慨,“要是舰队会说话,它一定比我们这些人吵得还凶。”

这一阶段的谈判始终未能达成实质性协议,舰队的归属问题一拖再拖。而这种僵局不仅让黑海舰队成了夹在俄乌之间的“孤儿”,也为双方未来的关系埋下了隐患。虽然看似平静,但黑海的水面下,矛盾的暗流正不断涌动。

分家拉锯战:从谈判桌到协议签署

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犹如一团解不开的死结,俄乌两国围绕这支舰队的争夺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分家大战”。

乌克兰希望通过接管舰队来彰显国家独立性,而俄罗斯则视其为捍卫自身海上霸权的重要砝码。两国谈判桌上的每一次碰撞,都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993年,俄乌双方终于就舰队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割谈判。然而,这场谈判犹如一场“拍卖会”,双方都不愿在关键利益上做出任何让步。

俄罗斯主张,黑海舰队作为苏联红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归俄罗斯主导;乌克兰则坚持,舰队的实际驻地在其境内,按地理原则应划归乌克兰。一时间,双方争得不可开交。

最终,在一轮又一轮拉锯后,1995年双方达成协议。根据协议,黑海舰队的资产按照81.7%归俄罗斯、18.3%归乌克兰的比例进行分割。

然而,这一比例并没有完全平息矛盾。乌克兰议会认为分配不公平,而俄罗斯内部则有人指责政府“退让过多”。协议生效后,舰艇、装备、人员的具体划分又成了新问题。

为了落实分割比例,1996年成立的“舰队划分委员会”肩负起了复杂的任务。一位委员会成员回忆道,分舰艇的过程犹如“分家产”:从航母到小型巡逻艇,清点每一艘船,计算它们的吨位、武器配置和性能。

有人打趣说,这比统计一个国家的经济数据还麻烦,因为每一艘舰艇都有“性格”,谁都不愿吃亏。

但舰艇分割的戏码还不算最棘手,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的归属问题才是双方较量的焦点。俄罗斯希望永久控制塞瓦斯托波尔,确保黑海舰队拥有稳定的基地;

乌克兰则主张,基地的主权归乌克兰所有,俄罗斯只能作为租客临时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俄乌两国对基地的使用条件展开了激烈博弈。

1997年,双方终于签署了《黑海舰队分割范围协定》。协议规定,俄罗斯支付每年9700万美元的租金,以换取对塞瓦斯托波尔基地20年的使用权。乌克兰也同意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基地驻扎,但强调基地的主权归乌克兰所有。

虽然协议暂时解决了矛盾,但双方的关系依然紧张。俄方对“寄人篱下”的局面感到不满,而乌方则始终警惕俄罗斯在基地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的命运与基地之争

塞瓦斯托波尔,这座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港口城市,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作为黑海舰队的核心基地,它不仅是俄罗斯南下地中海和中东的战略跳板,更是乌克兰展示主权的象征。在两国的博弈中,这座港口成了“棋局中的王”。

对俄罗斯来说,塞瓦斯托波尔是无法放弃的存在。冷战结束后,随着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丧失,黑海成了俄罗斯保留海上战略的重要区域。

失去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将成为“漂泊的孤舟”。于是,俄罗斯采取一切手段确保基地的使用权。

然而,乌克兰并不愿意让步。塞瓦斯托波尔的归属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在乌克兰人眼中,这是国家完整性的重要体现。

尤其是在2005年亲西方政府上台后,乌克兰加大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控制力度,甚至威胁提高租金或限制俄罗斯的活动。这些举措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双方关系陷入了新一轮紧张。

2010年的“哈尔科夫协议”看似缓和了矛盾,但实际上只是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协议延长了俄罗斯的租期至2042年,但乌克兰坚持强调基地主权归属不容置疑。与此同时,俄罗斯则以经济援助为筹码,试图削弱乌克兰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控制力。

2014年,克里米亚局势的突变为这场争端画上了惊叹号。俄罗斯通过“公投”实现克里米亚“回归”,塞瓦斯托波尔重新归入俄罗斯版图。

尽管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但对俄罗斯而言,黑海舰队终于有了“合法的家”。然而,这一事件也进一步加深了俄乌之间的裂痕,成为两国关系的分水岭。

黑海舰队的命运始终与两国关系紧密相连。从苏联解体到今天,这支舰队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荣耀,也反映了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塞瓦斯托波尔的争端或许还会继续,而它背后的故事,将永远是黑海波涛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