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一部乔丹传记片,居然全片乔丹的形象是模糊的。也不是没出镜,而是片中和其他演员同框的乔丹,始终只是一个轮廓,连一句台词都不说。
这样的电影会好看吗?
前车之鉴,同类的影片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伯恩的遗产》作为《谍影重重》系列的正版续集,正式名称就叫《谍影重重4》。其实“谍影重重”只是中文的统一翻译,其英文名第一部叫“伯恩的身份”,第二部叫“伯恩的霸权”,第三部叫“伯恩的通牒”,三部曲将主演马特·达蒙塑造成了好莱坞动作顶流。电影要拍第四部,顺延着叫“伯恩的遗产”,看起来非常合规合理。但是,尽管片名里有伯恩,而且片中处处都提到伯恩的信息,结果主角是杰瑞米·雷纳,压根不见马特·达蒙的身影,最终口碑崩塌票房扑街,规划的新三部曲直接倒房,拍不下去了。
再有就是大陆拍摄的《我的战争》,作为一部拍摄于《金刚川》《长津湖》之前的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而且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按说可以拍的很好看。但全片看完后,诡异的是不知道我军在跟谁打,明明是朝鲜战争,明明是抗美援朝,但是全片都没有美军的影子,战争场面看起来非常热烈,可是都是在空打,在于看不见的对手在对决。最终,这部影片扑得一塌糊涂,亏到姥姥家了。
《气垫传奇》讲述乔丹在NBA选秀前如何签约耐克的故事,讲述乔丹在成为传奇之前的一段传奇经历,讲述了乔丹商业帝国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讲述乔丹是如何走向NBA神坛过程的。这个噱头是足够了,但是全片没有乔丹,它还会好看么?
答案是:好看!
甚至,没有乔丹,还是导演本·阿弗莱克刻意为之。大本明确表示:“如果我让一个演员扮演乔丹,他登场的那一刻这电影就完蛋了。”
所以,这部没有乔丹的乔丹传记电影,就这么出炉了。而且大本还清晰地认知乔丹的地位,他表示:“迈克尔·乔丹经历的这一切改变了体育界的营销规则以及运动员被对待的方式,《气垫传奇》不只讲述乔丹对篮球界的意义,更是关于他给人们带来的改变。”
那么,没有乔丹,怎么来讲故事呢?
本·阿弗莱克巧妙地将整部影片变成了“AIRJORDAN”的诞生记,人物并不重要,这一品牌是如何诞生的才是真正的主线。
有些人将《气垫传奇》看成是马特·达蒙饰演的桑尼·瓦卡罗的传记故事。因为马达是影片卡司的一番,而且在影片里的戏份吃重,基本上是按他的视角展开的。
现实中的桑尼·瓦卡罗,是当时耐克公司旗下篮球线的主导人物,的确在“AIRJORDAN”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尽管桑尼·瓦卡罗一向在各种场合都表示耐克签下乔丹的功劳在于他,但无论是耐克公司内部,还是乔丹本人后来的回忆,都并不认为他是最大的功臣。
如果大本依旧硬性将影片拍成桑尼·瓦卡罗传,无疑会为影片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纷争,而这些负面又会反噬影片口碑,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大本借鉴了《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叙事手法。“速激”不是一直在强调“伐木累”的概念,大本学来了,于是除了马特·达蒙饰演的桑尼·瓦卡罗,他让整个耐克团队中的诸多角色——联合创始人菲尔·奈特(本·阿弗莱克饰)、营销总监罗伯·斯特拉瑟(杰森·贝特曼饰)、篮球部运动员公关副经理霍华德·怀特(克里斯·塔克饰)、球鞋设计师皮特·摩尔(马修·马希尔饰)等,都在这场商战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不仅如此,乔丹团队方面,乔丹的经纪人、他的好友戴维·福尔科(克里斯·梅西纳饰),母亲德洛莉丝·乔丹(维奥拉·戴维斯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品牌的诞生,是众人共同的作用,这样既避免了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又避免了潜在的口水官司。
而大本又成功执导过《逃离德黑兰》,谙熟于如何调教群戏中每个人的分工与协作。
就这样,集纳了《速度与激情》与《逃离德黑兰》等片的优点,《气垫传奇》成功了,被拍成一部非常好看的商战经典影片。
对的,说《气垫传奇》是传记片,不如说是商战片更恰当。因为,它再现了耐克与阿迪达斯、匡威之间的激烈竞争,再现了耐克从不被看好到最终弯道超车拿下最终的订单的过程,还有原本不被谈判对手(乔丹团队)认可到最终全面征服对方的全过程,这些都对商场打拼的人具有极大的学习价值,尤其是MBA学生,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
从马特·达蒙饰演的耐克篮球线的负责人桑尼·瓦卡罗的角度来说一说吧。
当时,桑尼·瓦卡罗面对的情况并不乐观。那时是1984年,尽管耐克已经垄断慢跑鞋市场,但是在篮球领域是一个新来者,市场占比仅17%,而当时篮球鞋市场匡威占比54%,阿迪达斯占比29%。而且,NBA对于球场上的篮球鞋的设置,有强行规定,比如白色必须占整只鞋子的51%以上,否则就得罚款。
耐克想要提高自身品牌在篮球鞋的市场份额,于是聘请了桑尼·瓦卡罗来想办法。耐克给桑尼的预算是每年25万美元。按照原计划,是将这25万,邀请桑尼去找三位NBA球星,分别进行代言。
桑尼按照计划找了一圈,结果发现迈克尔·乔丹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桑尼不愿意将鸡蛋分散,而是打算将25万美元的代言费全部压在乔丹身上。
可是,乔丹的经纪人却回复桑尼说,乔丹非常讨厌耐克,又非常喜欢阿迪达斯,他不会留给耐克任何机会的。
这等于乔丹已经提前判了耐克死刑。仅仅只占有一个跑步鞋赛道的耐克,需要背水一战。
更何况,这些都发现在1984年选秀之前,那时候乔丹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时的NBA还心仪于大个子球员,而且那年手持状元签的休斯顿火箭队又习惯于使用大个子,所以当年最终的状元毫无意外是哈基姆·奥拉朱旺。而拥有第二签位的是波特兰开拓者队,最终他们的选择是来自肯塔基大学的萨姆·鲍维(SamBowie)。第三签位的才是芝加哥公牛,最终他们选择了来自于北卡大学的迈克尔·乔丹。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乔丹在公牛打出了名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篮球之神”。而奥拉朱旺也没有令人失望,同样成功为火箭队带来了两个总冠军头衔。倒是萨姆·鲍维,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存在了。
(萨姆·鲍维)
但是,在当年的NCAA(大学生联赛)上,萨姆·鲍维的表现是远超迈克尔·乔丹的,只按现实的表现来说,开拓者队似乎并没有选错。1984年,奥拉朱旺身高2米13、NCAA场均16.9分13.5篮板5.6盖帽,萨姆·鲍维身高2米16、NCAA疯狂三月淘汰赛阶段打出了28分18篮板水准,迈克尔·乔丹身高1米98、NCAA场均17.7分5篮板。
这还没完,那一年的NCAA,乔丹所在的北卡大学队只拿到13分区域半决赛就被淘汰了(NCAA64强分为4个区域),也就是说乔丹只打到了16强这个阶段,然后就结束战争,没法继续表现了。
更有甚者,当时的北卡大学队里,乔丹并非唯一的球星,当年NBA第四位被达拉斯小牛队(独行侠队)选中的萨姆·帕金斯(SamPerkins)与乔丹构成了北卡双雄。那年乔丹NCAA数据是17.7分5篮板,帕金斯的数据是16.9分10.7篮板。另外,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乔丹和帕金斯就是正副队长带领美国队拿到了奥运会金牌。帕金斯有内有外,在NBA里他也有多个赛季三分球命中率超过40%,所以84年时很多媒体包括专家也认为北卡能成功帕金斯功不可没,这样一来乔丹的重要性自然就降低了!
(北卡大学时期的迈克尔乔丹与萨姆·帕金斯)
从上面的情况可知,桑尼·瓦卡罗决定将所有的宝都压到乔丹一个人身上,这一决定是多么大胆前卫的了。
耐克总裁菲尔·奈特也不敢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
但桑尼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当得知乔丹抵制耐克,他又探得乔丹的妈妈德洛莉丝在乔丹的决策里用决定性作用,于是他绕过了乔丹的经纪人,直接到了乔丹的家中,去拜访德洛莉丝。而这一点,是违反商业原则的,是不道德行为。而且,一开始德洛莉丝也明确告诉桑尼,乔丹的首选是阿迪,备选是匡威,耐克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但是,桑尼认真向德洛莉丝分析了匡威和阿迪达斯的劣势,以及耐克将会给予乔丹怎样的重视和待遇,并答应会为乔丹专门开辟一条生产线,并以乔丹为名。更重要的是,桑尼向德洛莉丝表示,他坚信乔丹会成功,会成为众人的偶像,会改变这个世界。
对德洛莉丝来说,这一点才是桑尼真正打动她的地方,所有的母亲都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人,是会成功的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个赚钱工具。在桑尼看来,乔丹签约匡威或者阿迪,就只是一个资本赚钱的工具,而只有耐克会与乔丹一起成功,一起见证传奇的诞生。
这个时候,桑尼甚至在25万年薪的基础上,还答应会赠送乔丹一辆汽车。而这些甚至菲尔·奈特还没答应将25万都投到乔丹身上呢。
当桑尼费劲巴拉地说服了奈特。结果,在见面会上,乔丹所在的公牛队,营销主管罗伯(杰森·贝特曼饰)又大胆提出如果在耐克为乔丹设计的球鞋上加入更多的红色,并超过白色必须多于51%的规定,并且由耐克来承担每场的罚款。表面上,是公牛被罚款,但是公牛宁愿每场都被罚也要让乔丹穿这双鞋上场,这一定会形成新的舆论话题,这岂不是一个可以炒作的机会嘛,可以让乔丹多上呢。
就这样,乔丹见到了那双经典的AIRJORDAN1芝加哥配色,并且得知了自己专有的品牌名:AIRJORDAN。
当一切都定了下来,没想到乔妈德洛莉丝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乔丹会接受每年25万美元的固定薪水,而且鞋子将以迈克尔·乔丹(AIRJORDAN)命名,但是乔丹还将从该系列卖出的每一双球鞋中获得一部分收益。
那之前,可从来没有代言人从产品销售利润中分成这样的先例。因为德洛莉丝坚信,自己的儿子会获得巨大成功,会赢得总冠军,入选最佳阵容,拿下全明星、最有价值球员、年度最佳防守球员。
压力来到了菲尔·奈特的身上,毕竟这是桑尼都无法接受的事。
奈特觉得,乔丹不过是一名新秀,即便答应他,又能卖出多少呢。奈特觉得第一年能卖出300万美元就不错了。不料,AIRJORDAN鞋第一年的销售额高达1.62亿美元。
此后,AIRJORDAN品牌每年为耐克带来4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乔丹每年从耐克获得的被动收入为4亿美元。
乔丹与耐克的这一合作,就此成为一个经典商业案例,成功被载入史册。耐克也因为“AIRJORDAN”,快速发展壮大,并成功体育界的顶级品牌,远远将匡威甩在了后面。如果没有“AIRJORDAN”,现在的耐克是否还存在,都尤为可知了。
《气垫传奇》用波澜起伏的过程,将这一多赢的商业合作,成功改编成了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故事,极具戏剧性与可看性。
故事好看,反倒让人忽略了演技的存在。其实,片中各位演员的表现都相当不错。
马特·达蒙作为男一号,又是大本的好基友,在本片的表现相当卖力。别的不说,就在耐克团队与乔丹家人面晤的那场戏,就全靠马达一个人在撑场面。因为乔丹作为片中的核心,这一次终于正式露面了,可是镜头依旧遮遮掩掩,只给侧颜或者虚镜头,整得跟偷拍一样,可以说相当尴尬了。
但是,马达饰演的桑尼慷慨激昂地来了一通演说,直接将剧情拉向了高潮。
“鞋子只是鞋子,只有当某个人穿上了鞋子,那鞋子才有了生命。我们其他人只是想有个机会去触摸那种伟大,我们让你穿上这双鞋,不是为了让你的生命有意义,而是为了给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这张桌子上的每个人死后都会被遗忘,除了你之外。你会被永远铭记,因为有些东西是永恒的。你是迈克尔·乔丹,你的故事会激励我们去飞翔。”
本·阿弗莱克一向没什么演技,但在本片他的发挥也很放松自如,毕竟是自己执导的作品,知道该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来。可以说,还原出了奈特果敢的企业家风骨。
片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角色,就是乔丹的妈妈德洛莉丝,由著名的黑人女星维奥拉·戴维斯饰演,与其说她是乔丹的母亲,不如说是乔丹的经纪人、商业决策者、精神支柱。是她在桑尼唐突地来到家中拜访时与桑尼有来有回又体面地交锋;是她说服乔丹去听听耐克的合作方案;是她在最后的签约关头与品牌进行收入分成的谈判,并且拿下了主动权。
德洛丽丝的选角由乔丹本人指定。在拍摄前大本曾经问乔丹:“你希望谁来演你妈妈?”乔丹说:“那肯定是ViolaDavis(维奥拉·戴维斯)。”于是维奥拉拿下了这个角色,并且一直到拍摄结束她才知道自己是由乔丹“钦点”出演。
大本表示,自己注意到乔丹在谈论到妈妈德洛丽丝时的神情:“那是一种崇敬、敬畏、爱、感激和纯真的表情。”乔丹也说:“如果没有我妈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维奥拉·戴维斯没有辜负乔丹与大本的信赖,演活了这名看来有些霸道蛮横的母亲形象。
其他的角色,或大或小,各有特色,都不是扁平化的工具人,都有不错的发挥,使得这部影片整体看下来相当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