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由自取!“放弃国籍、美化日本”的赵立新,一夜间成为过街老鼠
少年奇才与遗憾的转折
大家还记得那个为了攀附日本,宁愿放弃中国国籍的赵立新吗?
赵立新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作为话剧界的老前辈,他身兼导演、编剧及演员多重身份。
这样的多才多艺使得他在中国文化圈内曾享有盛誉。
但是,谁能够想到,他为了追逐名利,敢于背离自己的祖国,选择了一条自我放逐的道路?
古人常说,善恶终有报,有因必有果。
惩罚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他最得意的时候,把他拉下神坛。
这正是赵立新人生的写照。
其实赵立新的起点是很高的。
他的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
退伍后,他成为了新华书店的领导人。
这一重身份,让赵立新在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了很多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机会。
不得不说,家庭给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赵立新自己的努力更为可嘉。
他的文学才华横溢,凭着一腔孤勇进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本以为能够在国内发光发热。
然而,在大二时,他因优秀而获得了俄罗斯全苏国立电影大学的保送资格。
为了丰富自己的履历,他收获了导演系的硕士学位。
但在这之后,他却转向了瑞典,成为了第一位进入瑞典国家话剧院的中国人。
如果不是后续的一些事情,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种光景。
而外国的生活却是纸醉金迷。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甚至拿到了瑞典的国籍。
这看似为他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
但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
赵立新,身为一个能说多种语言,具备多重身份的才子,原本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发展得很好。
但他选择了回到中国,似乎是为了追寻一些未解的秘密。
若他能怀着一丝爱国情怀或单纯地想着教书育人,或许大家都会理解。
然而,赵立新的选择并没有如此简单。
走上荆棘之路
2001年,赵立新终于成功进军影视界。
在话剧界摸索多年的他,很快掌握了演员的门路。
然而,想要一炮而红,即便拥有过人的才华,依然有其艰辛。
赵立新走了六年曲折之路,直到42岁那年,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男主角。
这标志着他人生的新起点。
而真正令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则是在《声临其境》中的表现。
凭借流利的四种语言和扎实的台词功底,他突然迎来了无数人的赞誉。
一时间的成功似乎让这些年来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可是,谁又能知道,这人生的辉煌即将在瞬间陨落呢?
赵立新风光无限的那一刻,仅仅维持了数月。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切的转折点都要回溯到2019年。
那年,他在微博上无缘无故发布一条动态,询问为何英法联军要烧掉圆明园。
起初,这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
大家甚至在评论区热心讨论相关历史,试图为他科普。
然而,事情却渐渐朝着一个危险的轨道发展。
赵立新接下来的言论,让人感到震惊。
他在评论区表示,日本在侵占北京近八年之际,却未曾抢夺故宫的文物,甚至也没有烧毁它。
他在这种言论里,似乎试图为侵略者辩解,把历史的黑暗翻转为美化的语言。
更令人错愕的是,赵立新竟然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因为中国的阻拦引发的。
这是一种多么荒谬的说法。
这让人难以置信,一个中国人竟然会说出如此丧失良知的话。
历史的呼唤与自我的迷失
从小到大,无论是谁都会教导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同时,众多的先贤也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然而,赵立新不仅舍弃了中国籍,选择在此期间赚取演艺界的丰厚利益,还肆意发表了这样的不堪言论。
这样的行为,让无数人心寒!
他的这些言辞不仅冒犯了数万位为国捐躯的烈士,更是对历史的无耻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