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006年,香港大导演杜琪峰的作品《黑社会》分上下两部上映,在华语影坛引起热潮。《黑社会》以香港地下组织“和联胜”换届选举为引子,以一根龙头棍为笔,勾画出了一幅香港黑社会内部斗争的腥风血雨。在《黑社会》之前,香港黑帮片多如牛毛,但多是打打杀杀的爽片,少有深入钻研帮会秩序,刻画人性,呈现黑社会兴衰全貌的“群像电影”。而据杜琪峰自己称,这部作品其实是香港黑帮的墓碑,展示了他们如何走向灭亡。在90年代,自己万万不敢拍这样的片子,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和联胜”,暗指的就是香港著名社团,有百年历史的“和胜和”。“和胜和”是香港20世纪四大帮会之一,诞生于19世纪末,其他三个帮会分别是14K、新义安、义群。在四大黑帮之下,香港还有很多小黑帮,他们共同组成香港的地下秩序,曾和港英政府相对。纵观整个20世纪,香港百姓都生活在黑帮的阴影下,各行各业都有黑帮的影子,甚至在香港电影最发达的年代,黑帮才是影视界的幕后大佬,黑帮不点头,电影就无法开拍。黑帮曾在香港只手遮天,但奇怪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的黑帮就突然销声匿迹了。自那之后,黑帮火并的新闻越来越少,电影圈也不再有黑帮威胁的事情发生,对于整个香港的历史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那么香港黑社会到底兴起于何时?这些黑帮在巅峰时期有多可怕?为什么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兴盛一时香港黑社会就无影无踪了?
一、香港黑帮之“祖”:洪门正如《黑社会》里描写的,香港黑社会的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清朝末年的秘密结社。香港的黑社会曾被官方统称为“三合会组织”,再往上追溯,他们都属于明末清初的“洪门”。20世纪香港的大小黑帮都几乎都是三合会的堂口,只是后来分裂出来,各自做大。洪门组建于何时,由何人组建,后来如何发展,在历史上是一团乱麻,多种说法自相矛盾,而且神幻色彩很重,这里只取民间流传最广的“康熙说”。
清朝入关后,直到顺治暴毙,康熙上台,清军其实仍未彻底平定南方中国,康熙12年的“三藩之乱”更是差点让清廷翻覆。乃至康熙平定三藩后,南方反清势力还未彻底消失,尤其是岭南两广地区,地下结社非常流行。根据“康熙说”,“三合会”就这般组建于康熙中期。当时,康熙灭莆田南少林后,五个俗家弟子逃出生天,在福建漳州云霄县高溪庙结为兄弟,发誓反清复明。这五人就是后世所称的“少林五祖”,他们组建的组织就叫洪门。“洪门”取朱元璋年号“洪武”之意,因该组织自称“天父地母”,所以也叫天地会。
洪门有5个“舵”,其中第二舵叫洪顺堂,在两广地区发展,舵主是五祖之一的方大洪。洪顺堂就是后来的三合会,“三合”就是“洪”字“三点水共流一处”的意思。三合会建立后,继续在南方从事反清活动,其以严格的会规管理成员,帮派内以兄弟相称,上下等级森严,有严酷的私刑控制成员。清朝初期曾严加打击“三合会”,到了乾隆和雍正时期,这个组织已经基本被剿灭,只有极少数中坚分子隐秘活动于民间。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社会动乱造成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减弱,两广地区的秘密结社才又死灰复燃。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港岛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时岭南的地下社团为躲避朝廷打击,大量涌入香港。咸丰年间,洪门还曾在两广策应太平天国起义,建立“大成国”政权,但最后失败,成员惨遭清廷大肆捕杀。之后,洪门成员被迫远离大陆,流入港岛和台海地区,甚至往海外发展,在南洋地区、美洲等地生根发芽。
二、伴随香港腾飞,四大黑帮煊赫一时历经百年血海与沧桑,19世纪末的洪门分子已经抛弃了早期反清复明的政治主张,沦为纯粹的利益组织,完成了黑帮化的转变。他们在岭南买卖鸦片,贩卖人口,对当地荼毒很深。这一时期,香港也出现了大小二十多个“堂口”,多以同乡聚集,为外来务工者的庇护所。而在1884年,东莞人也建立了“和合图”,这就是香港最早的黑帮“和胜和”的前身。
进入20世纪初,香港高速发展,外地来港谋生的人口增加,大量无业者需要报团取暖。“和胜和”在这一时期吸纳成员,体量超过了“和合图”。后来“和胜和”索性脱离了“和合图”,自己成为一个帮派,之后俨然成为了香港黑帮的“带头大哥”。早期的“和胜和”以赌博和收保护费为主,帮会内成员也要上缴一部分会费,供组织运转。作为回报,组织内的人做生意,帮派会帮忙,有人捣乱也会替他出头,这就是早期黑帮的生存逻辑。
在二战期间,“和胜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当时日军占领香港地区,之后对“和胜和”组织进行打击。二战结束后,从内地跑来的“北人”也开始开设组织,其中国民党军人和特务建立的14K、新义安,这些有着军方背景或出身的组织,成为了和“和胜和”分庭抗礼的大帮派。14K原名叫“广州洪发山忠义堂”,其创立者叫葛肇煌,是国民党军统的一名特务。1947年,他在广州建立“忠义堂”,1949年逃到香港后,将组织改名为14K。14K的名字来历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因为该组织最早有14个人,而K是国民党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葛肇煌取这个名字,是表示自己“不忘党国”。14K在香港立足后,一开始活动在贫民窟,社员都是逃离大陆的北方难民或者军人。他们的生意也以开赌坊为主,后来拉皮条、偷渡、走私、追债,无恶不作。
和14K同时诞生的,是国军少将向前建立的“新义安”。其实香港早就有个“义安帮”,脱胎于19世纪末广州的“万安帮”,成员以潮州人为主。20世纪初,“万安帮”分裂,“义安帮”来到香港。为了发展,“义安帮”在殖民地政府注册为“义安工商会”,打着商会的旗号生存壮大。后来在1945年,港英政府通过了《反三合会组织法案》,强行解散了“义安工商会”。随后向前组建了“新安”和“永安”两个公司,外界称其为“新义安”。
除了和胜和外,新义安、14K都有国民党的背景,在早期,他们跟蒋台政权眉来眼去,是蒋氏部署在大陆边上,用来收集情报,为未来反攻做准备的棋子。但是随着蒋氏反攻梦的破碎,这些“棋子”也不再有用,洗去了政治色彩。而趁着香港经济在冷战初期的发展,在20世纪中期,这几个黑帮都煊赫一时。香港黑帮生财手段复杂,东南亚毒品产业崛起后,贩毒是他们的第一产业,其次才是赌场和收保护费。
60年代,靠着毒品生意的“风口”,“跛豪”吴锡豪所在的“义群”帮异军突起,成为香港的第四大黑帮。这个黑帮起步晚,早年是“新义安”分裂出来的一部分,但后来靠着毒品买卖崛起,鼎盛时期有数万成员。在香港最乱的60-70年代,“义群”贩毒收入3亿港币以上,卖出过几十吨毒品。要不是吴锡豪在1975年被捕,可能“义群”还会继续风光下去。
三、国家清扫黑恶势力,黑帮不卖白粉卖奶粉在80年代以前,四大黑帮以违法勾当为主,黄赌毒是主要产业,暴力犯罪围绕着这些产业而生,主要为保护帮派的利益。四大帮派里,和胜和、14K势力一直较强,成员近10万,是政府的心腹大患。7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反腐扫黑,各黑帮的行径有所收敛,但从80年代起,因为电影产业崛起,黑帮们又找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势力再次膨胀。
20世纪末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也是黑帮最为风光的时期,黑帮分子开办电影公司,投资电影赚到了大钱。如“新义安”向家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就和周润发、周星驰等人合作,在电影市场创造了不少经典。电影产业的收入也反过来反哺了帮会,“新义安”也在这一时期崛起,超过了老对手14K和和胜和,成为香港的第一大帮派。此外,90年代时还有很多小黑帮崛起,也投身电影圈捞钱,香港明星大部分都曾或主动或被动地为黑帮拍电影,甚至闹出过凶杀案和强奸案,如李连杰的经纪人就被当众枪杀。
对于20世纪的香港黑帮来说,无论政府的政策怎么变,他们都有生存空间,但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地区的黑帮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了。新中国政府可不像港督政府般无能而放纵,于是当1997年香港回归后,大陆政府、香港本地政府、香港警方、英国警方通力合作,严打涉黑涉恶集团。在高压和强力的扫荡和追逃中,香港黑帮元气大伤,大量叔叔、伯父捐款逃亡,史称“97大逃亡”,逃不掉的人就去自首坐牢。黑帮因此吐出了大量产业,从业人员不到以前十分之一,也非常难以吸纳新成员。为了生存,黑帮已经很少涉及毒品或者赌场行业,而是注册为正规公司,开始“洗白”。目前香港的和胜和、14K、新义安也依然存在,只是更加低调,干一些进出口或者物业、装修等工作。当然了,香港比较猖獗的偷渡行业也有黑帮的身影,早年香港的盗版VCD光盘、电视机、DVD,后来的香港进口的手机、奶粉、电子元件、冻品,很多都是由香港黑帮操纵的。如今,一些有着香港黑帮背景的人们依然在珠三角地带活跃,只是不再喊打喊杀,而更像是生意人了。参考资料:1、《"九七"限前香港黑帮大逃亡》,徐邦春2、《日暮途穷的港岛黑帮》,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