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时刻!美国断援后俄6大集团军发起总攻,英法法齐齐失声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3-05 20:28:36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该来的还是来了。

就在昨天白宫证实特朗普已经暂停了所有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包括拜登政府此前批准的援乌计划也暂停了。

而就在美国宣布这条消息之后,俄罗斯6大集团军立刻以雷霆之势在2000公里战线上发起全面进攻。

从哈尔科夫的装甲集群突袭,到扎波罗热的导弹精准打击,俄军正在以2025年以来最猛烈的攻势向前推进。

乌克兰单日损失超1365名士兵,数十个军事仓库、雷达站和指挥所被夷为平地。

而与此同时,曾高调支持乌克兰的英法德等国集体陷入沉默,欧洲议会被迫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商讨对策这场被外界视为“俄乌冲突决战时刻”的转折点,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降临。

根据俄国防部4日发布的战报显示,俄军“西部”“东部”“中部”“南部”“北部”“第聂伯”六大集团军已形成多点联动。

在哈尔科夫州,俄军“西部”集团军的T-90M主战坦克集群以“楔形战术”突破乌军防线,乌军第92机械化旅被迫后撤至第二道防线。

顿涅茨克方向,“东部”集团军的空降兵部队在苏勒达尔盐矿区与乌军第24旅展开巷战,俄军首次使用新型“柳叶刀-3”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军地下工事实施定点清除。

而在扎波罗热,俄军第聂伯河方向作战集群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直接命中乌军第65机械化旅的弹药库,爆炸火光在夜间照亮整片战场。

更致命的威胁来自苏梅州。俄军“北部”集团军突然向这一乌军后勤中枢发起突袭,试图切断基辅与乌东前线的唯一铁路补给线。

若苏梅失守,乌军将彻底失去重型装备的运输能力。一名前线乌军士兵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连反坦克导弹都开始限量配发,俄军的炮火却像永远不会停。”

这场总攻的时机绝非偶然。4日,白宫正式宣布暂停对乌军事援助,连拜登政府此前批准的8亿美元军援也被冻结。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乌克兰军队的155毫米炮弹库存仅够维持3周,而“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GPS制导弹药已接近耗尽。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直言:“没有美国的炮弹,乌克兰连一架俄军战机都打不下来。”

讽刺的是,就在两周前,泽连斯基还在北约峰会上高调宣布“乌克兰已摧毁俄军大量的装甲部队”。

如今,美国断供直接暴露出了乌军的致命短板——其70%的防空系统和90%的远程火力依赖西方供给。

2023年6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披露:乌军每天消耗的炮弹量是俄军的1/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暂停援助后将骤降至1/10。

一名匿名北约军官表示:“如果欧洲不能立刻填补缺口,乌军可能在未来一个月内失去全部机动能力。”

当俄军地面部队高歌猛进时,一场更危险的博弈正在核设施周边展开。俄罗斯常驻维也纳代表乌里扬诺夫4日紧急指控:乌军过去一周内三次试图袭击库尔斯克核电站,均被俄军防空系统拦截。

卫星图像显示,该核电站周边已部署俄军S-400防空导弹和“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反应堆外围甚至架设了反无人机电磁脉冲装置。

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尝试对核设施下手。2022年3月,俄军占领扎波罗热核电站时,欧洲辐射监测网曾检测到异常数据。

同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在视察该核电站时发现,厂区外墙有至少12处弹孔。

而这一次,俄方直接将矛头指向西方:“乌克兰的袭击计划需要卫星情报和电子干扰支持,这只能是北约的手笔。”

耐人寻味的是,欧洲对此始终保持沉默。德国《明镜周刊》披露,柏林和巴黎早在2023年初便秘密制定“核事故撤离预案”,但至今拒绝公开细节。

当战场硝烟弥漫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谈判桌上展开。特朗普曾公开喊话泽连斯基:“乌克兰应该用矿产来换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此言直指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锂矿和稀土资源——这些战略矿产占全球储量的17%,足以支撑美国未来十年的新能源产业需求。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乌资源展露野心。2022年8月,拜登政府曾推动乌克兰议会通过《关键矿产法案》,允许美企获得乌境内矿产20年独家开采权。然而,随着俄军控制顿巴斯,该计划彻底搁浅。如今特朗普的威胁,被外界视为“用军援绑架资源”的终极施压。

而对于特朗普这赤裸裸的威胁,欧洲各国却集体失声。德国总理朔尔茨4日称“欧洲需要更多时间协调立场”,但内部文件显示,欧盟成员国对军援乌克兰的分歧已公开化。

波兰要求立即向乌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意大利却联合匈牙利反对任何“可能导致战争升级”的举措。

这种分裂早有预兆。2023年2月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马克龙曾誓言“欧洲绝不抛弃乌克兰”,但法国对乌军援实际执行率不足承诺的40%。

德国虽宣称提供“豹2”坦克,却以“需要改装”为由拖延交付。更讽刺的是,英国《金融时报》统计发现:欧盟对乌援助超60%以贷款形式提供,乌克兰战后或将背负超过1000亿欧元债务。

如今俄军的钢铁洪流仍在推进,乌克兰的弹药库存正在归零,而欧洲的犹豫不决让这场冲突彻底滑向未知领域。

回望过去,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西方在克里米亚危机后一周内就启动对俄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北约在一周内启动集体防卫机制。但如今,当俄罗斯的全面进攻真正来临时,盟友的“团结”却如同沙堡般瓦解。

战场之外,更大的风险正在累积——若乌克兰为扭转战局袭击核设施,可能引发远超切尔诺贝利的灾难。

若美国强行推动资源交易,或迫使泽连斯基彻底倒向欧洲;而欧洲的沉默,或许正在为一场更宏大的地缘政治重组铺路。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泽连斯基以“美国恢复对乌军援”要挟白宫,迫使特朗普继续援乌,从而促成矿产协议,那么局面又将发生新的变化。

可见,俄乌局势的复杂多变远超想象,结局究竟如何,一切还是静观后续吧。

参考资料:

1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