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全球焦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与天链系列其他卫星组成全球覆盖的中继通信网,为航天器、无人机等提供实时数据中继服务,标志着我国在卫星通信与空天一体化网络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图源光明日报
与此同时,中国在6G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为发布基于太赫兹频段的L3高速通信技术,理论峰值速率突破1Tbps(比5G提升100倍),时延降至0.1毫秒级,为6G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而在2025年光通信大会(OFC)上,800G光模块加速商用、1.6T技术崭露头角,硅光与共封装光学(CPO技术推动光通信向低功耗、高集成方向跨越式发展。
每项科技突破背后,都藏着高精度时钟器件这一关键 “隐形元件” 。作为通信、卫星、雷达等领域的核心元件,晶振(晶体振荡器)的稳定性与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能否高效运行。而国产高端晶振品牌SJK,正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这场技术革命中的关键参与者。
行业热点:6G、卫星通信与光模块驱动的三大需求
一、 6G与卫星互联网:超高速率与超低时延的极限挑战
华为L3技术的1Tbps速率与0.1毫秒时延,对时钟同步精度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6G网络将融合地面基站、低轨卫星和太赫兹通信,需要晶振在极端温度、振动环境下仍能保持超低相位噪声与超高频率稳定性,以支撑实时数据传输与大规模设备互联。
二、SJK晶振解决方案:
1、OCXO恒温晶振(36×27×13mm,100MHz)
——6G基站/卫星终端专用高精度时钟源,全温域频偏≤±50ppb:-40℃~+105℃智能温补,功耗降低30%:适配1U设备紧凑部署
2. 光通信:800G/1.6T模块的“心脏”器件
OFC 2025展会上,800G光模块已进入规模商用阶段,1.6T技术蓄势待发。硅光与CPO技术将光引擎与电芯片直接封装,要求晶振在微型化封装下实现更高频率与抗干扰能力。
三、SJK晶振优势:
1、3225封装(24MHz-25MHz):尺寸仅3.2mm×2.5mm,支持高速芯片时钟需求,降低相位抖动,助力800G光模块稳定运行。
2、抗电磁干扰(EMI)设计:采用屏蔽封装技术,确保信号纯净度。
3. 卫星与雷达: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考验
天链卫星、低轨星座及自动驾驶雷达需在-55℃至105℃温度范围、强振动条件下工作,传统晶振易出现频率漂移,导致通信中断或定位偏差。
SJK晶振的四大核心竞争力
1. 全场景覆盖:从消费电子到空天通信
SJK产品线涵盖3225微型封装、OCXO恒温晶振、军工级晶振,可适配6G基站、光模块、卫星载荷、汽车雷达等全场景需求。
2. 国产替代先锋: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在全球晶振市场被爱普生、NDK主导的背景下,SJK通过自主研发,在高端温补晶振(TCXO)、恒温晶振(OCXO)领域实现国产化突破,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3. 性能对标国际一线
频率精度:OCXO产品稳定度达±0.05ppm
可靠性:通过AEC-Q200车规认证、降低故障率
4. 定制化服务:快速响应行业需求
SJK提供封装定制、频率调谐、联合测试服务,助力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未来展望:晶振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预测,2023-2030年全球晶振市场规模将以8.3%年复合增长率攀升,6G、卫星互联网、自动驾驶将成为核心驱动力。SJK未来将继续加码高频化、低功耗、抗干扰技术研发,推动中国高端元器件自主可控。
从天链卫星升空到6G技术突破,从800G光模块到自动驾驶雷达,中国科技崛起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基础元器件的坚实支撑。SJK晶振以“精准时钟”守护“中国速度”,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既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