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不多意境深——王宏江艺术

爱生活的小嘻嘻 2023-12-08 13:22:12

王宏江简介

王宏江,字王江、杰玉,斋号:万寿堂主人,现任中国国画院院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联合国中西画研究院院长、艺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美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理事、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终身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王宏江艺术馆名誉馆长、王宏江美术馆名誉馆长。

王宏江自创了泼墨泼彩的独特画法,创造了全新的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画的笔墨技法,难得可贵的是其技法的变化一直保持着中国画的特点,并在画中营造了一种抽象墨彩交融交辉的意境。其绘画特点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泼彩,创立了墨泼彩、彩泼墨、水冲兼施的艺术新貌,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

王宏江是全能型画家,其绘画创作特点“包众体之长”,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作品在国际、国内书画大展赛中荣获金奖、一等奖等四十余次。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国务院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宏江所著的《中国画艺术概论》《大家评说王宏江艺术》两书。近些年,出版《大美中国》《王宏江画集》《王宏江书画集》《王宏江书画》《宏江世界》《王宏江新作选》《中国著名实力派画家专集——王宏江画选》等十余种画集,其作品及论文曾在《人民日报》《上海联合时报》《工人日报》《中国矿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代潮》《世纪桥》、中国新闻社“两会”特刊、全国政协主办的《政协报》《画界》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入选多部大典。作品《多福多寿》《奇峰如林》《万年青》《映日荷花别样红》《紫气东来》《福禄图》《梅花笑开新时代》《财源滚滚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杏花春雨》《硕果》曾入选全国中国画展览以及中国画提名展。多家电视台、网站为其拍摄专题片,并进行专题报道。作品曾在全国各省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多地展出,2018年作品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出。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国外元首、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企业集团、收藏家及国内外友好人士广泛收藏。

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不多意境深

明代的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提出:“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这里指的当然是文学中的意境。而端木蕻良在《关山月的艺术》中说:“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这里的“意境”二字即是指在绘画作品中传达出的韵味无穷的思想和情感空间。

《厚德流光》180*49cm

在绘画作品中,尤其是中国画中所提出的“意境”,并不单指客观物象的描摹复制,也不是指主观意念的拼接,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将主观思想与客观存在有机地统一,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关于主观的“意”和关于客观的“境”相互渗透,构成了中国画独有的和谐之境。中国画追求意境中传达出的“和谐”之美,和谐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界都追求的最高境界。

《喜气临门》180*96cm

同样地,国画艺术大师对于意境的追求也成为文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从古至今,“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天人合一”等创作思想就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一种“境生象外”、幽远玄妙的境界。当代的国画大师王宏江先生用独特的创造力和特有的笔墨用法向人们诠释了他心中的意境之妙。

《福》68*68cm

在王宏江先生的画中,也许我们找不到用单纯的水墨来表现的素净的山水,却有红似七月流火般的激情;也许我们找不到千岩竞秀的恢弘,却有山鸣谷应的幽然;也许我们找不到条条叶脉的清晰动人,却有粉如玉琢、灿若烟火的芬芳。王宏江先生善用深邃的色彩来表现最复杂的物象,在色彩中体现对生命的如火爱恋,他也善用最迷离的水墨晕染出氤氲的天地气象。

《前途无量》137*68cm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驻足于王宏江先生的《杏花春雨》前,仿佛一下进入到了繁密的杏花丛中。梅雨纷纷,却挡不住杏花的悄然绽放,充斥整个画面的粉就是杏树顽强生命力的最好证明。这当春的雨仿佛也有灵性,默默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也滋润了杏花。朦朦胧胧,缠缠绵绵,这是经过了一夜春雨的梳洗的美艳。

《杏花春雨》68*68cm

我们明明感受到了杏花的繁密,却找不到任何一枚清晰的花朵,仿佛触摸到了温润的细雨却找不到一丝雨线或一个雨点。却正是这片朦胧,为我们传达出了更加幽远的意境,而愈加明显和细致的线条反倒会阻挡我们想象的脚步。王宏江先生以大面积的色块构成整个画面,大片的粉色概括了杏花的千娇百态,以水墨交融的淋淋沥沥浇出了密密垂落的春雨。深棕色的树干粗壮挺拔,以另一种形式暗示了杏树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杏花所必然呈现的繁多和艳丽的状态,从这片迷离的烟雨中我们仿佛穿越了眼前的几株杏树,眼前呈现的是数以万顷的杏林,望不到边却四处充斥着杏花的香气。这繁盛茂密的杏花不正是丰收的好兆头吗?在春雨的滋润下,美艳的杏花将完成她的使命与责任,送给人们一个黄灿灿的丰收节。

《情梦》137*69cm

王宏江先生擅画花鸟,而他所表现的花鸟与传统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独树一帜。以身边的景物为创作原型,融合西方现代装饰画的特点,同时精心研读传统的画论,学习大师的名作,积累了丰厚的国画创作基础,在国画艺术的天地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多福多寿》137*69cm

他的山水画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没有云淡风轻,却以万紫千红展现大自然的花娇柳媚。只有真正览遍群山才能有这样的创造力,也只有从风景中获得激情才能够做到情景相生,不是单纯地复写和重现,而是一种人生的哲学,生命的呐喊。

《年年有余》68*68cm

赞歌的旋律不应该是单一的,应如《奇峰如林》般的色彩斑斓,在千山万壑中用那夺目的红、高贵的黄和郁翠的绿显现着对人生的新颖而独到的理解方式。近山为红,远山取黄,旭日飞白,直树向上,一切都颠覆了传统状态下的青山红日的印象,却又是那样地夺人眼目。红与黑的相互晕染构成了相对意义上的近山,色彩浓烈而鲜艳,一点点的斑驳之状仿佛是山石的临界点。我们看不到惯常表现的石头的精细描绘,却透过融合于红色中的墨迹感受到了顽石的存在。而相对较远的傲峰则以黄色构成,红色渲染。自然开晕的红色边际线仿佛不是作者刻意而为,仿佛是红色与黄色相互融合之后留下的痕迹,是高山在阳光照耀下的真实色彩,是阳光的杰作。在太阳的照耀下,整座山,整片天都染上了太阳的色彩,而默默奉献的太阳,作者却刻意以空白来形成,增强了画面的神秘与深邃感。

《金秋时节》247*125cm

王宏江先生真的是一位水墨晕染的大师,在不断增强画面装饰性的色彩运用中仍然不忘中国画最传统的留白的运用。留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太阳的光辉,仿佛是正午的太阳,眼睛所看到的本身就是白色,又仿佛是傍晚的夕阳,将自己的光辉全都赋予了山石树木,自己只留下了一片空白。以中国画传统的审美观点,愈是留白愈是丰富,这白色的太阳中,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物象本身的意义。

《月夜》137*69cm

同样的道理,虽然是装饰性很强的山水画,作者在创作中仍然给予山水呼吸的空间,也给观赏者很大的想象范围。红与黑晕染的近山中,或大或小的留白,让人们不自觉地联想到山间流出的溪流,没有任何水纹和生物修饰的水流也是画面留白的淋漓体现。如此清澈的山泉恐怕也只是如此雄伟壮丽的山川才能孕育出来的,若是在这样的美景中,行走于溪边,喝上一口泉水,定是清泉甘冽,沁人心脾。树木在泉水的滋养下也显得越发茁壮了。赫然直立的山峰为树木留下的生存空间是狭长而无限的,有了甘泉的哺育,树木长势更旺。这树不是常人所表现的低矮盘桓的松树,也不是苍老斑驳的柏树,却又是挺拔俊俏的松,苍翠欲滴的柏,正是这样一种抽象化的物象,让作者不规定这是何树,只让人们去想象,把它们变成心中所想的任何一种树。远山中毫无绿色而近处却是绿树葱茏,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山间泉池还是山峰也被树木的生命力所感动而绕开了脚步,随你去想吧,想到什么便能享受到什么,这无疑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福来了》68*68cm

王宏江先生不拘一格的作画方式成就了他今天伟大的艺术成就,即使在表现同一种题材时,往往所传达出的意境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奇峰如林》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山的华美壮丽,想象水的恬淡闲适,想象树的清新自然,想象红日的默默奉献,所有这一切的感受和精神都可以净化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精神境界。没有固定的谁对谁错,没有明晰的好坏分别,只有观者从画面的意境中能够感悟到什么,在人生的高山上能够走到哪一步。在他的《春意图》、《春绿图》等作品中,对山的表现则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状态。只用一种颜色,与墨色完全地融合,把漫山遍野的春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虽是画家对于春景印象的表达,却更是作者想向人们表达的奋发向上、生机无限的激情,是生命活力的幻化,是对人生态度的诠释。

《中华辉煌》69*69cm

完全脱离具象姿态描绘的作画风格让王宏江先生的作品充满了装饰性的意味,而王宏江先生更想表达的是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希望借此引发观者对于生命意义的重申,激起生活的信心和热情。极度的抽象正是给予观者最好的理解空间,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物我两相融的生存境界,正是“天人合一”的最好化境。

《越来越好》68*68cm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中国文化的宏大气象,有着中国思想的深邃灵魂,更是智慧和胆识的完美结合,是艺术返璞归真的自然显现。画面不需要宏大的场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其壮美;画面不需要繁琐的细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其精致;画面不需要奇思异想的情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其新奇。不起眼的花花草草通过王宏江先生的妙笔便透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是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悟,更是其淡然幽远、谦和朴素、超脱澄静的内在文化的外现。王宏江先生将自己对于儒释道思想的修为融入画中,一层层地传递,也只有不断的深入,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作品的外延和内涵。

《雀立枝头》125*81cm

大巧若拙的绘画需要用淡然明净的心去领会,大辩若讷的作品需要用沉稳开阔的心去解读。王宏江先生在艺术道路上的大智大慧必定将其作品的境界再次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必将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面世,必将为人们感受中国的国粹艺术魅力带来新的空间!

文/孙晴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