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一战歼敌五万,打痛了在济南的王耀武,莱芜战役为何被低估了

漫步史书 2024-11-20 16:53:38

之前聊过莱芜战役不少,特别是各方面的细节。

莱芜战役是1947年1月华野成军后打的第三次战役,在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后,当时的华野可以说是兵强马壮,特别是鲁南战役后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还组了特种兵纵队。

相反的是,国民党当局却出现了误判,认为我军经历两次大战后,损兵折将,这才有后来鲁南会战的计划。

毫无疑问,蒋介石是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为了实现这一计划,蒋介石更是亲自到徐州部署,并派出参谋总长陈诚坐镇指挥。

不过,在之前讲述莱芜战役时,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隐形将军”韩练成身上,却一直很忽略当时坐镇济南的王耀武。

莱芜战役时,国民党军北线辅助突击集团、第二绥靖区副司令的李仙洲在被俘后,一度曾埋怨自己的老上司王耀武对自己干预太多。王耀武则是反过来指责李仙洲延误战役。

后来这一幕在电视剧《特赦1959》还有所体现,剧中李仙洲一脸委屈的模样,颇让人心疼。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李仙洲是黄埔一期生,后来在山东,李仙洲反而还是王耀武的下级,要说他心里没刺,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莱芜战役的前因后果后来还是周恩来点破的。

1975年,我国对在押的战犯施行最后一次特赦,李仙洲那时奉周总理之令,到北京劝慰仍然比较顽固的黄维,李仙洲后来到北京后见了周总理,周总理嘱咐他住在黄维所在的前门饭店,并告诉他:

“韩练成也住在前门饭店,你们可以见一见,了解一下莱芜战役失散的往事。”

李仙洲见了韩练成以后,才对当年往事恍然大悟。

应该指出的是,王耀武一直对李仙洲不大感冒,是因为莱芜战役折损的是他第二绥靖区手里的大部分力量。

从莱芜战役以后,王耀武基本上没有大的作为,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此。

更有意思的是,直至济南战役结束,蒋介石也未给王耀武再派兵力支援(徐州剿总增援的三个兵团走到半路就不动了),仿若一个弃子一样。

莱芜战役以前,王耀武手中可打的牌就不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点名王耀武坐镇济南,任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赴任济南前,已经是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因此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的组成就是以原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为基础。

蒋介石那时已经决心发动内战,山东是很关键的一环,王耀武不仅要负责遏制我军在山东全境的活动,还要负责切断我山东解放区与东北的联系。

王耀武走之前说,没有强力的部队,无法执行这一繁重的任务,于是请求调原第四方面军下辖的74军和100军,再不挤调18军和新六军也可以(抗战末期属于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可被蒋介石一句话就给打发了回去:

“何必非要带自己的部队去,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么?”

王耀武软磨硬泡,只要来了一个73军韩浚部,灰头土脸的上任。

不过,蒋介石对王耀武虽然苛刻(心里或许有不信任的缘故),但也给了一些便利的条件,比如在人事任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王耀武统一山东党政军指挥(山东党政军统一指挥部),还调了第八军李弥部、五十四军阙汉骞部。

有了军队加持,王耀武很快在山东打开了局面,并在1946年年底打通了津浦、胶济两条铁路。

1946年12月,蒋介石任命王耀武为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也就此成为黄埔系中第一个出任省政府主席的人。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初辖山东全省,因此当时山东全境内的国民党军都归王耀武指挥(除了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当时属郑州绥靖公署),算是兵强马壮。

1947年初,国民党当局判断我华东野战军经宿北、鲁南战役后损失惨重,筹划“鲁南会战”,并集中了徐州绥靖公署8个整编师的兵力猛扑临沂。

陈诚在新安镇坐镇指挥的同时,还说动了蒋介石下令给王耀武,要求王耀武抽调第二绥靖区两个军的兵力在北线,以期实现南北夹击我军。

王耀武接到命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想调。

原因在于,王耀武之前收留了不少鲁南战役溃败下来的原整编26师残兵败卒,从他们口中得知,我华东野战军并不是战损严重,而是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悍。

很明显,王耀武察觉我军是在有意识的后撤,陈诚的布置很轻率。

为了避免惨痛的局面,王耀武打电话向蒋介石、陈诚汇报,还派人专门进行详述,希望劝服陈诚改变主意,但陈诚不为所动,反而还说服了蒋介石。

陈诚下严令给王耀武:

“对全国情况有所不知,速即遵照前令执行,无庸再渎……”

蒋介石也打电话给王耀武,申斥其不要再贻误战机。

王耀武接到命令后,深感无奈,但仍然遵照命令,组建前线指挥部,命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任前线指挥部司令,并调12军霍守义抢修自明水经吐丝口至莱芜的公路,并急调韩练成的46军至博山,与12军齐头并进,分别向新泰、莱芜进犯。

不过有意思的是,据说霍守义当时并不服从王耀武调派,后来才改为韩浚的73军。

后来事态发展果如王耀武预料,莱芜战役中,华野把目标放在李仙洲集团上,除了霍守义的12军因为落在后面损失较小,73军、46军两个军全军覆没。

莱芜战役后,王耀武给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写信称:

“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

更为关键的是,此战也打痛了国民党军,蒋介石也明白,解放军同他们交手,实际上是越打越强,他给王耀武的电文中指出:

“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另一个师,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增加了敌人的力量,这仗以后更不好打了,这样的失败真是耻辱。”

也许有人很奇怪,莱芜战役王耀武只是损失了两个军,何以言“百年教训”呢?

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看似所辖的军不少,但其实真正能够召集起来,形成战斗力的并不多。

比如莱芜战役时期的国民党军第12军。

霍守义的12军原来是隶属于东北军,该军战斗力算不上如何强悍,只有莱芜战役前划归该军下辖的新编36师算是拔出一筹(莱芜战役时归73军指挥),后来该师师长突围以后,调新组建的整编73师师长。

96军廖运泽部也是原来东北军部队,只有军长廖运泽是黄埔出身,该军人数也比较多,有四万多人,但下辖的各师都是收编自顽军,分别驻扎在各地,比如该军下辖的暂编十二师,师长就是赵保原,谈不上有多少战斗力

至于第八军、54军,王耀武对这两个军的影响比较有限,而且从1946年以后,第二绥靖区的地盘不断被分化,这两个军先后被调出。

另外,在莱芜战役中陨灭的46军本身还是桂系。

也因为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掌握的力量非常有限,所以他对46军非常看重。

据韩练成回忆,王耀武不止一次的向他表示过46军的重要性,不肯轻易使用这支部队,以免白白的牺牲掉。

况且当时还有李宗仁、白崇禧为这支部队撑腰。

如果不是陈诚力主王耀武出兵,加上韩练成从中臂助,王耀武在很大程度上会牢牢地握住46军,以便于在将来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或是在济南战役、或是在淮海战役。

王耀武真正可控的力量,就只有韩浚的73军。

如果说送掉46军,王耀武还不大如何心疼,送掉73军,就等于剜掉王耀武的心头肉。

73军的前身是属于唐生智的湘军,虽然不是嫡系出身,但随着后来唐生智失势后,73军本身已经嫡系化。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接任73军军长的韩浚是黄埔一期生,共产党员,原本是要去参加秋收起义的,但在途径湖南时意外被唐生智俘虏,脱离了党组织。至1931年受蒋介石拉拢,得以平步青云。

韩浚出任该军军长后,曾花大力气整饬该军,因此形成了一定战斗力,抗战胜利后,73军获得了部分美械,算是一支半美械军。该军后来调南京,成为卫戍南京的部队。

当然,王耀武重视73军,不仅仅是因为该军还算有一定战力,而是因为在抗战末期,73军曾划归他的第四方面军,参加过雪峰山会战。

蒋介石调73军到济南,也是出于对山东战场的考虑,虽然他不信任王耀武,但也不能真让王耀武一个军也不带就去,韩浚走之前,蒋介石还特意嘱咐韩浚:

“津浦、陇海、胶济铁路是国家的动脉,现在全被共产党控制,国家的交通运输都停滞了,这成什么国家!我一定要把这几条铁路拿过来,控制在政府手中。“

莱芜战役时,王耀武最舍不得派去的就是73军,但是很无奈,蒋介石点名要王耀武派73军去,甚至还亲自给韩浚写了封信,后来王耀武给韩浚打电话:

“我本不想派你这个军参战,领袖的亲笔信指定了73军,你就辛苦一趟吧。”

后来的结果就是,73军全军殁于莱芜战役,韩浚本人也没能跑掉,被我军俘虏。

莱芜战役后,王耀武手头的兵力开始捉襟见肘,虽然后来重建了73军,但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往昔,新建以后得46军(整编46师)后来划归第八绥靖区。

另外,霍守义的12军与1947年覆灭于兖州战役,96军覆灭于1948年的潍县战役。

从莱芜战役以后,王耀武困守济南,再也没能有太大作为。

当然,还有一个孟良崮战役陨灭的整编74师。

整编74师全军覆没后,蒋介石授意王耀武重建,不得已的情况下,王耀武又抽调了为数不多的济南守军充任,结果整编74师重建后,蒋介石二话不说又给拉走了,王耀武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正因为如此,到1948年夏,吴化文的第五路军调济南后,王耀武刻意拉拢重用,还给了个整编96军的番号(其实只辖一个整编师),结果济南战役时,吴化文临阵起义。

如果73军还在,王耀武断不至于会去寻求吴化文的帮助。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73军仍然保持完整的战斗力,那么到1948年6月,国民党军组建兵团,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有极大的可能会以73军为主力组建一个兵团出来,这个兵团少则六七万人,多则可能十万余人。

届时整个山东战场变化如何,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华野也不可能做到在济南战役前,想打那个地方,就打哪个地方。

如果这个兵团投入济南战役乃至淮海战役,恐怕也会给解放战争带来很多未知的变数。

从这个角度去看,莱芜战役的作用显然是被低估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