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古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东汉琅琊王刘京把国都迁到了今山东省临沂城,
古称开阳城,魏晋时期均有琅琊王,开阳城也一直是琅琊国都,西晋末年为琅琊王司马睿的潜邸。后除国撤郡,而琅琊作为古城称谓却被沿用下来。
临沂市因临沂河得名,古称琅琊、沂州,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荀子、曾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刘洪等历史名人。
琅琊古城这里是有史上知名的世家望族——琅琊王氏的发源地。琅琊王氏是晋代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这一世族的奠基者为西汉王吉,琅琊皋虞人。
琅琊王氏在曹魏西晋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即出自琅琊王氏,东晋初年达到最鼎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举族迁往会稽。
晋元帝司马睿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拥戴下,在建康建立东晋,中兴了皇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
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家族名人有王导、王羲之、王俭等。
临沂现存的琅琊遗迹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是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出生在琅琊,孩提时在琅琊成长,年少时随家族一起南迁,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后易名普照寺。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其旧址上修复了王羲之故居,再现了原有的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书法碑廊等景观。
普照寺,现位于重修的王羲之故居内,其前身为琅琊王氏旧宅,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琅琊王氏家族举家南迁,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毁于日寇侵略。
相传夕阳西下时,他处一片昏暗,唯普照寺内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映射,红光闪烁,熠熠生辉,堪称奇观。
冬至那天黄昏阳光透过墙壁小窗,射到大佛金身之上,金光流转,格外耀眼。即为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
五贤祠原名景贤祠,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府何格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清乾隆十六年再次由沂州知府王垲主持乔迁至洗砚池边,并更名为五贤祠。
五位圣贤分别是诸葛亮、颜真卿、王览、王祥、颜杲卿,都是临沂人。
王右军祠内祀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和尚三位书法家,明代重修并翻刻了右军《琅琊帖》置于祠内。
书写了“洗砚池”“晋王右军洗砚池”“墨沼”等石碑立于洗砚池畔。为纪念和祭祀书圣王羲之的重要地点。
琅琊书院位于城内洗砚池以北,这里原来是王羲之的故宅。清乾隆年间,在右军祠内创办。
琅琊书院整个建筑前边是碑亭、大门,门内立有康熙御书碑。庭中左右共建有书室三十间,选拔山东附近属地的优秀士子在这里学习。
银雀山汉墓位于临沂市区东南的金雀山和银雀山都是汉代的重要墓地。两座汉墓出土了近万件竹简,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篇和孙子佚文五篇;
《孙膑兵法》十六篇;《尉缭子》五篇;《六韬》十四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论政治兵文章五十篇及阴阳、时令、占卦之类十二篇;
《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古城游成了如今出行的一大热点,琅琊古城也被影视剧带火,得以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2024年1月12日,琅琊古城品牌发布会举行。新建的琅琊古城设置了七大不同主题的核心街区,以沉浸式的体验方式,筑起一座时空穿越之城,
重塑多重梦境的体验空间,让游客穿越古今,玩转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