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 记得点赞关注加分享哦!今天是3月22号(星期五)
现阶段的玉米市场,真的有点反复无常,昨日山东到货1100+,下降的企业减少,甚至几家企业开始上涨,看来2300-2400元/吨的价格区间短期内很难发生大的变化,至于东北地区,干粮价格整体稳定,个别厂家小幅下调收购价,但越来越多的烘干台开始关机停收了,前面的文章中咱提到过,现阶段如果政策没有新的支撑点发布那么所谓的政策红利就进入尾声,但在三农频道,央妈却给大家来了颗“深水炸弹”!
在本次的采访调查中,记者专门对今年玉米“大降价”进行了重点提问,相关专家也总结出了玉米价格大跌的五大因素:1、2023年国内玉米总产量上升,国内的供应增加!2、惜售心理造成了粮源入市压力后移。3、进口玉米冲击。4、下游需求疲软,5、替代品横行,其中小麦占比大幅增加!受上述五点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弱,甚至麦收前的价格走向都很难有大的变化,不过有专家认为,玉米价格后期还是有机会的,理由如下:
1、春节前后国内玉米基层售粮速度快速提高,截止到目前,华北及黄淮地区的余粮在4成左右,东北地区虽说余粮相差较大,但总体也基本达到了去年的同期水平,玉米6-9月份市场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2、下游经济正在快速复苏,虽说生猪的产能下降,但牛羊等畜牧业加禽类养殖的需求却呈上涨趋势,下游的需求后期有望快速升温!
3、国际环境愈发紧张,不利于国际粮源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玉米的冲击,同时也不排除国际粮价会随着地区冲突的升级而上涨!
4、玉米的替代品正在减少,饲料企业的目光最终还是要重回玉米本身。
但对于玉米价格是否还有冲击1.5元/斤的机会,相关专家认为,很大概率是不可能了,玉米价格去年的疯狂本身具有较强的偶然性,是不可复制的,再加上相关政策的调整,国家开始加大力度对玉米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但相关专家也指出,目前华北及黄淮地区的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后期是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
另外关于东北地区新一轮扩收的消息,有更为具体的内容传出,吉林扶余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一则消息,自2024年以来,已有9家粮食收储企业与多个中储粮直属库签订80.7万吨的调节性储备增储合同,另外还有5家粮库合同正在审核,预计在3月下旬通过后即可开库收粮,合同总额达100万吨。截止到目前已完成20余万吨,从这则消息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东北地区增储确实在进行中,但没有网传那么大的数量,其次就是目前增储收购已经进入后半程,而下旬启动的也不是网传的新增!
小结:从央妈的调查采访来看,目前华北及黄淮地区的玉米价格正处于“磨底”阶段,价格随着市场余粮的减少有上涨的机会,但是东北地区目前的价格处于一个相对高的位置,粮源外流受阻,降价的风险不断升温,所以短期来看,受制于目前贸易商的谨慎情绪,价格震荡容易上涨难!
而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玉米价格“上有顶,下有底”的局面大概率会持续一段时间。贸易商在建库的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参与抢粮大战,而应分批进行,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预计在未来的6-9月份,玉米市场将出现一个相对空窗期,虽然大涨的可能性不高,但价格相比现阶段有可能上涨一两百元。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机会。
对于小麦市场来说,可谓是噩耗一个接着一个,本来企业就一直在“钝刀子割肉”,而本周的拍卖总量更是给大家来了重磅一击,而目前看空的主流认为小麦市场有三座大山:1、政策小麦的投放和轮出,2、市场持粮主体的逢高出货,3、下游需求的不振,对于这三点属于典型的老调重弹。
先说第一点,政策小麦投放和地储库的轮入那是每年都有,今年只不过是提前了一段时间,就以本周的投放来看,虽说逼近50万吨,但大家不妨看看具体的投放地区、投放底价和其中包含多少购销双向的订单!
至于第二点这点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根本谈不上啥压力,反倒是价格上涨的一个信号,毕竟去年小麦质量分化严重,基层农户和贸易商的出货速度加快,目前市场余粮见底!
第三点就没必要说了,但小编需要提醒诸位,最近一段时间,制粉企业门前到货大幅减少,即使一些大企业有进口小麦和政策小麦的补充,但能直接投放使用的占比有多少,制粉企业对新麦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只不过当前打了一波“心理战”罢了!
虽说目前小麦进入“熬”的阶段,但却并不代表没有上涨的希望,按照制粉企业的库存情况来看,本月下旬供需双方就要进入“决战圈”,虽说大涨无望,但价格高位还有有望能达到1.45-1.5元/斤之间的!所以建议有库存的老板,要学会分批错峰出库,既能避免降价所带来的风险,又能有效减轻库存和资金的压力。至于五月之后的价格走向,就需要重点关注今年新麦的产情。其次关就是注政策的投放成交情况,毕竟它们是现阶段最直观的“风向标”,至于手中的粮源是出货还是留存,何时出货,就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操作了。对于小麦,我们要有信心;对于政策,我们也要有信任。至于官方要打压小麦的说法,小编认为纯属无稽之谈。
备注:对于当前玉米和小麦市场的行情分析,观点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朋友留言交流,共同探讨市场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