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可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好朋友,可以说黄炎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黄炎培是个学者,更是个教育家,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

不仅仅黄炎培能力十分出色,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出了很多力量,就连他的孩子们也为了祖国贡献力量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出身贫寒 敢于挣扎
黄炎培出生在晚清时代,当时的家中十分落魄,因为清政府的迂腐和腐败,总是会剥削和压迫他们这些底层人民。
黄炎培小时候就亲身体会了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不易,他也十分痛恨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封建。

后来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改变大众的思想,来反对这些不公平和封建思想。
当时他便意识到了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但是当时他年纪还小,只得好好学习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后来不到十岁的黄炎培跟随着叔父来到私塾里面读书,黄炎培也是十分有天赋的,再加上努力用工,私塾里的老师经常夸赞他。

在私塾里面,黄炎培刻苦努力,因为他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现在的处境。
在勤奋读书之余,他也在抓紧时间准备科举考试。当时黄炎培一直跟自己的叔父相依为命。
虽然黄炎培的叔父学识也很渊博,但是黄炎培的叔父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最终连秀才都没能考上。

或许是为了让叔父不在遗憾,也是为黄家争一口气,黄炎培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成功考中秀才。
在黄炎培23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新式教育和进步思想。在二十岁之前黄炎培所接受的全是私塾里老师所教的知识。
在接触到进步思想和新式教育之后,黄炎培来了兴趣,当时的他还在南洋公学里面读书。

但是好景不长,这所学校在一年之后就因为各种原因解散了。但是在这个学校里面黄炎培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
学校解散之后,黄炎培意识到当时的社会如果没有人传播进步思想和新式教育,那么社会将会是一直腐败迂腐的。
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黄炎培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家乡之中,他创办了一所学堂。

他创办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更多适龄的儿童,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只有受过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也是从黄炎培创办学堂开始,也就奠定了他这一生将会一直在教育事业当中发光发热。
当时他所创办的这个学堂只招收一些男生。但是他认为男女应该是平等的,即使是女生也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因为黄炎培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和新式教育,因此在他看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最迂腐的。
女性不应该被这些迂腐思想儿禁锢,后来他便又在家乡当中成立了一所只招收女生的学校。
当时还有很多人并不理解黄炎培创建女生学校的目的,认为他这样的举动在学者界是十分丢脸的。

因为当时的社会比较迂腐,大多数人心中的思想还是十分封建的。在这些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生就不应该上学堂。
不过黄炎培可不这么认为,在黄炎培的大力倡导之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学校,开始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后来黄炎培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决定大力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们接收到更好的新式教育。

在1907年的时候,黄炎培在上海建立了一所中学,当时这所中学可以算作是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好学校。
黄炎培对这所中学沁入了很多心思,这所学校从师资力量再到课桌桌椅,即使是一点点小细节也是有黄炎培亲自把关的。
这所学校可以说是黄炎培的心血,后来黄炎培在接收到了更多的进步思想之后。

认为当时教育的理念似乎不在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他认为学习应该和社会需求所结合在一起。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学习不应该是死板的,而是应该结合一些技能学习,只有掌握了一门技能,才能够社会之中凭借着技能养活自己。
后来在黄炎培的提议之下,在加上当时朋友的帮助,黄炎培成立了职业教育社,来培养一些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的提出和创办学校,可以说是给中国教育界带来了崭新的新篇章。
在黄炎培创办职业教育学校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赞赏。其中就有一些商界的人才向他捐款捐物。
来支持他搞教育,当时在收到这些捐款和物资之后,黄炎培全部用在了教育事业上面。

可以说他这一生两袖清风,把更多的精力全部用在了创办学校,教书育人之中。
他所提出的很多进步思想,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炎培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在各个行业之中,黄炎培的很多学生在全国各地也从事着教育行业。

不仅如此黄炎培的朋友也是遍布全天下,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是他的朋友。当时在开国大典的时候,黄炎培就跟毛主席等一群领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当时的他就已经成为了我国有名的教育者,也可以称之为教育家。在黄炎培的努力之下,成功的改变了旧社会时的封建教育思想。
黄老先生一生都在为了教育事业而努力。后来黄炎培在北京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或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黄炎培的孩子也是十分出色的,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黄炎培的次子和三子。
革命英雄黄竞武黄竞武是黄炎培的次子,从小黄竞武便热爱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后来黄竞武在一次偶然之中接触到了革命事业。
对革命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正面临着上海解放的艰难处境。黄竞武渴望为国家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后来他便跟国民党展开周旋,当时很多的学士和爱国人士都已经撤离出了上海。黄竞武为了贡献自己的力量,毅然决然留在了上海。
不幸的是,黄竞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国民党所逮捕。这些国民党在得知黄竞武是黄炎培的儿子的时候,更加残暴。
不断对黄竞武实施酷刑,看到黄竞武还是拼命反抗于是更加残忍,直接将黄竞武活埋了起来。

在黄竞武牺牲之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上海就在我军的努力之下,顺利解放。
黄竞武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了上海和平解放而做出努力。
在黄炎培得知次子黄竞武去世的消息时候,十分的悲痛,在黄炎培看来,黄竞武也是十分勇敢的孩子。

黄竞武可是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不幸牺牲,即使被国民党人抓住,他也不畏惧,展开各种抵抗。
黄炎培的三子也是一个十分优秀出色的人才。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
可以说黄家可谓是人才辈出,次子是革命烈士,三子是水利专家,黄万里为了中国的水利工作总是在外奔波。

就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出来一个有一个的水利工程,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水利事业的崭新一面。
黄万里老先生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国的水利事业。为国家做出了很多卓越贡献。
不仅如此黄炎培的孙子,也就是黄竞武的儿子黄孟复,也是十分出色的。黄孟复的学历不仅很高,就连职务也是很高的,可是副国级。

可以说黄家满门忠烈,个个都是好样的,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断做出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后代们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地位,我们也能够看出黄炎培先生教子有方,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十分出色的。
黄炎培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努力,还帮助中国培养出来了很多人才。

自己的后代也个个出色,不仅成绩优异,在很多领域上也是十分出彩的。为了祖国的建设而做出努力和贡献。
黄炎培自身建立学堂,为适龄孩子们提供了读书的机会,同时又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想法,掀起了中国教育的新篇章,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黄炎培的次子黄竞武为了革命事业不幸牺牲,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奋力反抗。三子黄万里为了中国的水利工程做出奉献。可见黄家全家都是人才辈出的。
·结语
黄炎培先生不仅仅个人能力十分出色,在教育事业上贡献颇多,两袖清风桃李满天下。

就连自己的后代们也个个十分出色,全部都在为了国家事业而做出努力和奉献。
可见黄家人才辈出,个个都是好样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断努力,不断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