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江苏太仓分行助力擦亮“现代田园城”金字招牌

扬眼 2024-12-09 18:25:57

天下粮仓,四季太仓。江苏苏州太仓市,一座位于长江之尾、东海之滨的江南小城,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拥有“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色风貌,已连续八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近年来,太仓市坚持“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城市发展定位,依托农业产业的基础,发展旅游休闲业态,并以地域文化为引领,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

农业银行江苏苏州太仓分行紧跟太仓市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探索“金融+文旅”模式,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助力太仓市绘就一幅农文旅产业发展新画卷。

“芋稻”乡村 水美万丰

走进万丰村,笔直的公路两旁樟树成荫,一条崭新的柏油路蜿蜒向前,将村里的家家户户紧密相连。这里的一景一物都透露出江南田园的独特风光。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风景如画的村庄,多年前还是一个道路泥泞、房屋破败、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小村庄。

万丰村地处太仓市中西部,有着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三水一宅六分田”自然风貌。多年以来,万丰村秉持着“不破坏原生态,保持村庄原汁原味 ”的发展原则,在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村路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等建设中,形成了“进可入世、退可归田”的特色田园风光,先后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而且要富。但“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乡村含“绿”量如何变成含“金”量?农文旅融合成了最好的“转码器”。

万丰村充分利用紧邻太仓主城区,与主城区共享工业、居住以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位置优势,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转变为旅游消费力,建设状元文化基地等核心景点200余亩,集精致露营、特色垂钓、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10余项特色旅游项目,真正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好风景”变“好钱景”。与此同时,万丰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种植与现代化农业结合,做优做强稻麦产业,倾力打造有机生态稻米种植示范基地,规划推进新毛芋艿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

万丰村日渐日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海丰农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万丰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毛现代农业园区内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2013年,太仓农行立足村庄资源禀赋,为“太仓城厢镇新毛现代农业产业区一期项目”投放1.8亿元,助力开发农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2022年,该行又为海丰农场发放300万元贷款,为其扩大生产规模添足马力。

在项目带动和金融赋能下,万丰村的多元价值得到充分开发。曾经的农村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村里的“金饭碗”。“新毛芋艿”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大米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三水一宅”状元村获评苏州市共享农庄……

枕溪而栖 老街出圈

太仓市中部,“隐匿”着一座被岁月沉淀的小镇——沙溪古镇。“一河、二街、三桥、一岛”的独特江南水乡风貌和传统建筑格局让她在城市风光中更显绰约风姿、别具韵味。行走在石板古道上,看着乌篷船缓缓划过,漾出层层波纹,街边各色非遗手工艺品和美食令游客目不暇接,烟火气满满。

古镇里有一间“居有竹”,里面有位王师傅每日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几根竹篾,在不停地编织。竹编,既是工具,也是水乡人家的生活情调,竹席、竹扇、竹篮……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王师傅名为王耀良,是沙溪竹编技艺太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竹编行业59年。王师傅引用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典故,将他的小店取名为“居有竹”。尺竹隐于世,正是这样古镇上毫不起眼的小店是王师傅的一方有竹天地,店里透着淡淡的竹子的自然清香,陈列着王师傅亲手编织的竹编工艺品或者器具。

来来往往的游客中,总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很少。王师傅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迎客方式。“做竹编器,看看容易,做起来特别费工夫。”王师傅介绍说,一件完整的竹编工艺品,看似简单实则至少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从选竹、刮青、煮竹到最后的编织和着色,最普通的竹篮也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由于长期从事竹编行业,天天与刀、锯及竹片等物件打交道,他的手指和手掌上到处是被篾片刮出的老茧。但他还是“十年如一日”,在沙溪老街上默默坚守着接近百年历史的太仓竹编技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多年来,沙溪镇在尊重历史遗存、保护原真人文环境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传统风貌与文化艺术互融相济”的最美江南古镇,目前已建立了唐调研习所等非遗传承体验式景点,集聚了“阿四马”糕团、猪油米花糖为代表的传统美食,在尽显江南韵味的同时,向游人诉说着古镇名村老街的文化脉络。

为进一步擦亮沙溪镇这张“金名片”,太仓农行充分发挥金融催化剂作用,通过整合科技、资金、客户等金融服务优势,主动对接古镇、老街、景区商户需求,上门提供商户收款码和POS机安装服务,为沙溪镇区374户商户办理“金融+收单结算”业务,助力实现数字化管理,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同时,该行组织工作人员走进景区、深入游客群众,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案例宣讲、问题解惑等方式,亲切地提醒广大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注意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提升游客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推动文化金融服务下沉。

传承续写 “林场佳话 ”

到了太仓,就一定要去璜泾镇新开业的长江林场探险公园“探一探”。江林场探险公园位于璜泾镇新海村,承载着长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深厚积淀,激荡着绿色生态与户外休闲的特色魅力,正在成为太仓全域旅游版图里的一道全新风景线。

“公园里的皮划艇项目很好玩,我们在通江河道里划了半个多小时,感觉挺刺激。”上海游客吴先生坦言,这是他第一次来太仓游玩,对太仓的印象非常好。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这是太仓向来客传递的理念,也是游人在太仓行走的感受。农文旅融合不仅是太仓“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新引擎”。

璜泾镇新海村依偎着长江而生,拥有500余亩林地、近2万棵树的自然资源。但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太仓选择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在确保林场不搞大开发、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林地优势和沿江资源,在璜泾镇新海村、荡茜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在为人居环境改善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推动全域旅游版图发展。

而将曾经的一片滩涂建设为集“农文旅”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景区,其中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推动。项目建设之初,太仓农行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项目建设需求,成功为“太仓市璜泾镇新海村、荡茜村乡村振兴项目”授信4亿元,并实现投放6500万元,不断放大“金融+文旅”融合发展的“倍乘效应”,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该行已积极推动辖内双凤镇、沙溪镇、城厢镇等镇区的乡村人居改善项目,累计投放超5亿元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添足马力”。

如今的太仓,春来赏花,夏可避暑,秋天采摘,冬季踏雪。这里不仅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更是一座时尚潮流的现代化之城,历史文化的深邃和现代发展的活力在这里和谐共生。未来,太仓农行将始终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深化金融赋能“农文旅”,把“美景”变资源、“颜值”变产值,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书写“金融为农”“金融为民”的新答卷。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