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国家,南亚的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国”,而不是任何国家的附庸,因此它反对其他国家强行干预自己的决定。就像在俄乌冲突中,印度扛住西方国家和美国的压力,就是不肯加入“反俄集团”中,甚至连批评俄罗斯的话都不说一句,而是加强两国的合作力度。这样的印度,让不少西方国家给它打上了“叛逆”的标签。
印度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绝对的自主,是印度政府一直追求的,其中也包括“去除被殖民印记”。最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扩大了自己在印度的影响力,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操控,征服了许多当地的统治者和王国。英国人与当地统治者的战争和条约,使其逐渐获得大量印度领土。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建立殖民地和贸易站点,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后来,英国加强对印度的控制,开始实行租借制度和土地征用政策,剥夺许多印度人的土地和财富。英国人还试图改变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传统习惯和制度,通过教育和立法来确保他们的殖民统治得以巩固。特别是印度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更是接管了东印度公司,彻底把当地列为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的英文名字,也是英国人起的。
英国曾经殖民印度
二战结束后不久,印度终于独立了,但国家名字一直沿用了英文书写的“印度”,这让印度政府和居民相当不满。 现在的印度总理和执政党,更是把“印度”这个英文名,看作是“被殖民的象征”,而印度想要再次重回巅峰,想要保证绝对的自主,就要废弃这个不吉利的名字。
事实上,印度总理可不是光喊喊口号那么简单。在最近的G20晚宴上,印度就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改变。各国收到的邀请函上,没有了主办方印度这个“英文名字”,而是变成了一个古梵文单词。翻译后,这个古梵文被叫做“巴拉特”。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总统的称呼也被改变了,从此前的印度总统,变成了现在的“巴拉特总统”。
印度在G20邀请函上给自己改了名
与此同时,印度媒体还爆料称,这次的G20会议,可能是最后一次使用印度这个英文名称了,因为印度政府正在推动一次“特别会议”,把国家的名字,正式改为“巴拉特”。分析人士指出,改名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更多的是彰显一些政治色彩。
不过,也有部分人指出,这次的“改名计划”,就是印度自强的一部分,就是印度对西方集团和西方意识说“不”的一种体现。他们指出,印度人民和政府在西方国家面前“跪的时间”太长了,必须要站起来。
印度总理莫迪
事实上,印度远离西方国家,早就有了具体表现。去年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对印度发出警告,要求该国远离俄罗斯,但是印度回应称,远离是不可能远离的,因为俄罗斯可以保证印度的利益。
不久后,印度政客指出,和俄罗斯保持合作,可以让印度获得实际利益,而和西方国家合作,印度只能吃些“残羹剩饭”,绝对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俄印两国领导人
这样的说法,也是真实存在的。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西方国家一直在限制印度的发展速度,不允许它接触过多的高科技技术,同时不允许军工企业向印度出口尖端武器。印度也不傻,也明白西方国家不肯让印度发展,因此它决定不那么靠近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