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象棋名手胡文博、梁平40年后首相聚夫子庙前共忆棋坛轶事

天天象棋 2019-11-28 23:12:13

弈林往事(一)

夫人素丽携爱女丹妮回安徽界首老家,为父母盖的新房忙装修已近一周,一向生活不能自理的我有些抓瞎,最艰难的是一日三餐,皆以快餐或报社食堂将就。

今晚,老友、南京象棋名宿胡文博来访。我俩在夫子庙择一路边小店,点了几个菜,边吃边聊,遥想当年勇(见图1)。

左起:胡文博、梁平

胡文博年长我10岁,是我的大哥。他一辈子嗜棋如命,快70岁的人了,现在每天至少12小时在网上捉对厮杀。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我在成为“报人”之前,其实是一位“棋人”。8岁习棋,启蒙阶段师承当年南京棋坛名宿程春华先生。当年,胡文博年方18,在弈林属少帅,棋风刚柔相济,大有杀遍金陵无敌手之势。其父辈为知识分子,为他取名“文博”,指望他沿续文人命脉,博览群书,将来教书育人。可他却走上了弈林搏杀之路。其实,儿时的他倒也苦苦读书,还看坏了眼睛,镜片上的圈圈之多堪比陈景润。后来,他痴迷棋事,势不可挡。父母也奈何不得。

胡文博家居水西门木屐巷,与我爷爷家门对门。我住朱状元巷,两条老巷紧挨着,我每日去爷爷家做作业,必经胡家弄堂。几乎天天可见他家有人纹枰对弈,久而久之,我遂产生兴趣,经常滞留观战,对棋局竟也无师自通。后经人介绍,拜程春华为师,正式步入棋坛。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胡文博当时在棋坛已有江湖地位,有风卷残云之技法,但却得不到程老的赏识,程老认为他“棋风”不好,“毛病”甚多。当年我还小,不懂大人们之间的恩恩怨怨。长大后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振华、金炳昶的相声《下棋》,里面刻画的那个赢棋眉长色舞哼小曲、唱《追捕》的“啦呀啦”的人物,就是胡文博早年的写照。

我和胡文博算是街坊,家挨得近,有时会瞒着师长和他学棋,他的棋路属于“江湖流”,非“学院派”,有些招数很实用。那时,在我眼前,胡大哥就是神,在同龄的棋于中战无不胜,绝是我等的“带头大哥”。

我大约十二三岁那年,尚名不见经传,但却以独门绝技,杀得对手一个一个落荒而逃,荣获南京市少儿象棋赛冠军。1979年11月,我代表南京参加江苏省少儿象棋比赛。有道是“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这一役,我总能兵贵神速,抢先入局,攻城拔赛,勇夺冠军。当时,媒体报道、学校表彰、体委给予荣立三等功证书(见图3)……我顿成人才。那一幕幕,距今天正好40年。

40年间,胡文博包揽过南京各种象棋赛事冠军,被棋坛戏称“胡一刀”,堪称“南京棋王”。

40年后,我们再聚,皆已走向老年,“棋王”的牙已失落的差不多了,不是征战沙场被打掉,而是年纪大了所致。他精神特别好,只要谈棋,话匣子打开就收不回。而我也58岁了,人生后来止步棋坛,进入新闻界。

这40年间,我们涉足其间的“棋人棋事”,风云转换,有太多故事。

且听下回分解。(待续)

本文原创:梁平先生 编辑:杨辉

0 阅读:11

天天象棋

简介:本号用于报道一些最新体育赛事和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