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碘电池由于其高功率密度和环境可持续性,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替代方案。然而其面临着多碘化物溶解和复杂的电极制造工艺的问题,这导致了性能衰退,并限制了其大规模市场应用。
基于此,所制备的电极在0.2 C电流密度下展现了226 mAh g⁻¹的高放电容量,并且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0 C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此外,组装的100 mAh软包电池展现了130 Wh kg⁻¹的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寿命(在1 A g⁻¹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充放电时间为10分钟),在实现快充和长寿命可充电电池的同时,保持了高能量密度。
图1. 两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总之,该工作报道了一种简便制备MXene@CNP-I电极的“溶液-吸附”策略,该策略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可用于高性能的钾碘电池。碳纳米管(CNT)基质展现出对碘物种的强亲和性,从而增强了电化学的可逆性。引入Ti3C2(OH)X后,所制备的电极实现了高效的I3–/I–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抑制了多碘化物的溶解。通过原位拉曼光谱、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和非原位FT-IR分析的综合表征,确认了Ti–OH官能团与活性I3–/I–形成稳固的I···H–O分子内卤素键的关键作用。这样的强化学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并实现了226 mAh g⁻¹的可逆比容量(在0.2 C电流密度下)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0 C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保持83%的容量保持率)。
因此,该工作在电动汽车和便携设备中的具有巨大商业潜力(255美元kWh⁻¹)且能满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寿命的要求。
图2. 电池性能
Robust I···H–O Intramolecular Halogen Bond Boosts Reversible I3–/I– Redox Behavior for Sustainable Potassium–Iodine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4 DOI: 10.1021/jacs.4c1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