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甲氨蝶呤效果不好或出现副作用,类风湿患者怎么办?

赵剑养护说 2024-07-27 04:28:42

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如无禁忌,一经确诊就应使用。但类风湿患者使用甲氨蝶呤,难免遇到中断治疗的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疗效不好,二是药物不良反应,这时候该怎么办?

甲氨蝶呤治疗无效或出现副作用,类风湿患者如何治疗?

(一)甲氨蝶呤疗效不好时怎么办?

在开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后,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消除症状,并将疾病长期稳定在低活动度,最好达到临床缓解,这样才能有效延缓或阻止关节破坏。

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时,一般以三个月为期,期间建议每月复诊一次,评估治疗效果。如果三个月后,疾病未得到缓解,那就可能出现甲氨蝶呤治疗无效。这个期限可以放宽到6个月,如果6个月还不达标,可以宣布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无效。

其实,甲氨蝶呤治疗无效的比例非常高,发生在超过1/3的类风湿患者身上!

超过1/3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无效

当甲氨蝶呤单药治疗不达标该怎么办?这就要说到类风湿用一大用药原则——联合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没有特效药,病情延绵反复,靠某种药物“单打独斗”往往对付不了类风湿,这时候就要“不讲武德”,几种药物一起上!目前,联合用药已经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国际共识,既包括抗炎止痛药与抗风湿药的联用,也包括抗风湿药之间的联用。

本文讲的是甲氨蝶呤无效怎么办,就只介绍抗风湿药的联用。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风湿药主要分为三类:

①传统合成抗风湿药(csDMARDs)——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功能,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改善类风湿病情。代表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德等。②靶向合成抗风湿药(tsDMARDs)——通过阻断细胞内炎症通路的信号传导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代表药物有:托法替布、巴瑞替尼。③生物制剂(bDMARDs)——通过精准抑制TNF-α、IL-1、IL-6等炎症因子从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代表药物有: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

当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效果欠佳时,有以下联合用药方法:

与csDMARDs联用——可先尝试二联用药,如甲氨蝶呤+羟氯喹适用于病情呈中高活动度的患者,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可用于中或长期病程(>16个月)、病情高活动度的患者。对于病情呈中高活动度且有预后不良特征的患者,则建议三联用药,无论病程长短。与bDMARDs或tsDMARDs联用——对于甲氨蝶呤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根据国际上的指南和趋势,也可选择一种csDMARDs+一种bDMARDs治疗,如甲氨蝶呤+依那西普,或一种csDMARDs+一种tsDMARDs治疗,如甲氨蝶呤+托法替布,理论上二者没有优先次序。

甲氨蝶呤的疾病诊治质控标准及用药规范

(二)甲氨蝶呤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除了效果不佳,甲氨蝶呤中断治疗还有一大原因——不良反应。约10%~37%类风湿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甲氨蝶呤治疗。

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腔溃疡、腹泻、脱发、皮疹、骨髓抑制、肝损害等。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骨髓抑制和肝损伤。

为此,在使用甲氨蝶呤期间,应做好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如肝功能监测和血象监测,如果发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等,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指标的情况考虑减药或停药,以免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的注意事项

甲氨蝶呤导致胃肠道不适很常见,为此,患者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时机。甲氨蝶呤的用法是每周一次性给药,常用剂量为7.5~25mg/周,通常从小剂量开始,最大剂量每周不超过30mg。在用药期间,应饮食清淡,如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采用护胃治疗。

要减少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除了正确用药,还有一个方法——补充叶酸。甲氨蝶呤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发挥作用的,外源性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风险。但要注意补充叶酸的方法,一般在使用甲氨蝶呤的次日或隔日(24h~72h)补充5~10mg叶酸,剂量大时间早会影响甲氨蝶呤疗效,剂量小时间晚则发挥不了效果。

补充叶酸可预防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

此外,减少不良反应还可以调整给药方式,甲氨蝶呤有注射给药的方式,与口服相比,注射给药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缺点则是方便性差。

总结就是,当甲氨蝶呤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时,不要盲目减药停药,以免病情反弹进展更快,但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趋势,则要果断减药停药。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另外的传统合成抗风湿药联合治疗,或联用生物制剂或靶向抗风湿药治疗,联合用药的方法参照上部分末,排除甲氨蝶呤即可。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