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一个“幸运儿”的故事:为何武则天不动他?
武则天称帝的那段时间,风云诡谲,皇族宗亲、开国功臣接连被清算,秦、罗、薛、徐四大家族更是被满门抄斩,血流成河。
然而,在这场权力的暴风雨中,有一位开国元勋却奇迹般地全身而退,甚至还能安享晚年,那就是程咬金。
为什么其他功臣横尸街头,而他却能“独善其身”?
故事得从唐高宗李治说起。
李治继位后,曾经的贞观风采逐渐褪去,他的性格柔弱,甚至可以说有些优柔寡断。
偏偏这个时候,他娶了武则天,一个谋略和魄力极强的女人。
武则天的野心逐渐显现,朝廷的风向也悄然变化。
她对李唐宗室和开国功臣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拉拢,到后来的试探,最终走向了全面清洗。
秦叔宝的孙子秦英被凌迟处死,罗成的后代罗章同样难逃厄运,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更是在扬州起兵失败后被诛灭九族。
而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更是因为偶然事件,导致全家三百多口被屠杀殆尽。
看似稳如磐石的开国功臣家族,在武则天的铁腕之下,几乎全军覆没。
但程咬金不一样。
他虽然同样是开国元勋,却没有卷入这场腥风血雨。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会站队”四字的最佳注解。
程咬金的起点并不算高,早年不过是一个地方上的混混,后来投奔李渊,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鲁国公。
程咬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争权,也不炫耀功绩,更不与人结仇。
他的风格是“见好就收”,不多事,不惹事。
有人说程咬金是因为“低调”才躲过了一劫,其实不尽然。
低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权衡局势。
在唐高宗在位期间,程咬金已经逐渐退居二线,表面上是养病,实际上是避开朝堂的争斗。
而到了武则天临朝听政的时候,他更是彻底离开权力中心,专心在家养老。
真正让武则天无法对他下手的原因,是他的“特权”。
程咬金作为开国元勋,位极人臣,拥有加九锡、赐安车驷马、带履上殿等特权,甚至还被赐了一根龙头拐杖,这象征着皇帝对他的无上尊崇。
更妙的是,这些特权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授予的,武则天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废除的理由。
她若动程咬金,就等于挑战李唐的权威,这无疑会触动朝廷上下的敏感神经。
程咬金的聪明之处还在于,他始终保持中立,不卷入任何派系斗争。
薛丁山被满门抄斩时,程咬金在自家府邸设灵堂祭奠,却从不公开发表任何反对武则天的言论。
他的态度很清楚:我可以悼念老朋友,但绝不会挑战你的权威。
武则天对此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更有意思的是,程咬金甚至在武则天面前保持了“顺从”的姿态。
他对武则天的称呼,从未有过一丝不敬,甚至还主动向她表态,自己年事已高,只求安然度日。
这种姿态让武则天觉得,他对新政权既无威胁,也无野心。
与其冒险清算他,不如让他安度晚年,反而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程咬金独特的性格。
在那个刀光剑影的权力斗争中,他的圆滑和聪明,成了保命的关键。
他不是没有愤怒,也不是没有怨言,但他懂得克制,懂得隐忍。
他把自己的情绪藏在心里,把自己的忠诚留给了已经不在的李唐皇室,而不是武则天的周朝。
最后,程咬金的“好运”还体现在历史的轮回上。
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李显恢复大唐国号,程咬金依然是那个“鲁王千岁”。
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一场避风的艺术,既见证了大唐的辉煌,也避过了武周的风暴。
有人说,程咬金不是运气好,而是智慧高;也有人说,他不过是一个幸运的旁观者。
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大风大浪中,低调和智慧,往往比刀剑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