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功的统一了蒙古各部,而且还被各个部落的首领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就此诞生,只不过,这个时期的蒙古帝国在学术界往往都会被称作为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当时所谓的蒙古帝国其实是跟南宋朝和辽朝这三个政权并立的,而且,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帝国拥有的领土范围不仅会远远超出原有的版图,还往往都会至少横跨两个大洲,很显然,这个时候的蒙古帝国一个条件都不符合。
不过,自从大蒙古国正式立国之后,成吉思汗就带着战力强盛的蒙古铁骑征战四方。对内连续征服了西夏,金朝和辽朝,这三个政权之所以没提南宋,那是因为南宋是在蒙古帝国分裂之后被元朝给吞并的。对外成吉思汗率领着20万大军去攻打了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花剌子模,并且占领了花剌子模的大部分领土。
而且,自从蒙古帝国取得了对外作战的胜利,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蒙古帝国的第2位大汗窝阔台就继续秉持了成吉思汗对外扩张的思想,继续率领着蒙古铁骑南征北战,而这种扩张的思想,窝阔台之后的两位大韩贵由和蒙哥也一直都在执行,正因如此到了蒙哥在位时期,原本的大蒙古国就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蒙古帝国。虽然这个时候蒙古帝国仍然没有灭掉南宋,但是当时南宋所拥有的疆域,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云贵川这三个地区。
蒙哥就是在四川地区的钓鱼城之战当中得了重病而死的,正是因为蒙哥病死,这才让南宋有了喘息的机会,另外,南宋幸运得到的这个喘息的机会,恰恰就是引发了蒙古帝国出现分裂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蒙哥去世之后,他的二弟忽必烈和四哥阿里不哥,就开始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蒙哥去世之后,就在公元1260年的5月5日,忽必烈,就在他麾下精兵的拥立之下,在开平地区自立为了大汗,这里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忽必烈的是自立为汗,一般来讲,想要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必须要得到本土蒙古贵族的支持和同意才行,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做,那是因为就在他得知蒙哥的死讯之后,他就同时听说了留守首都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已经准备要发起集会继承汗位了,而他当时还率领着军队一直在鄂州一带跟南宋作战的部队。
这对忽必烈来说很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他就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他选择马上跟南宋议和,然后就北上回到了开平,也就是现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伦县,然后就在公元1260年5月的时候,再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以及诸多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通过集会的方式宣布继承汗位,就在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之后没多久,驻守在大蒙古国的首都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就在本土贵族的拥立之下,也宣布继承汗位。
一国之内出现了两位大汉,直接导致的自然就是内部斗争,所以很快,蒙古帝国内部就出现了一场持续长达4年多的内战,这场内战。开始的时间是公元1260年的秋天,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说一说这场内战的基本进程了,蒙哥死了之后,当时跟随他去攻打四川的蒙古大军只能够停止前进,并且,在大战拉不花的率领之下,就退到了六盘山地区和那里的将领浑都海率领的军队会合,而这两支蒙古大军正是阿里不哥想要争取的力量,或者说,拉不花和浑都海,就是阿里不哥阵营的人,为了提前跟拉不花和浑都海沟通会合的事情,阿里不哥就先派出了霍鲁怀和刘太平这两位心腹作为使者去了陕西。
阿里不哥这边有了动作之后,忽必烈马上也动了,他任命廉希宪担任了京兆等路宣抚,一起去了陕西上任,而就在莲溪县到任之后,马上就来了一个先发制人,以谋反罪处死了阿里不哥所派去的霍鲁怀和刘太平,这也就意味着阿里不哥不能够第一时间跟拉不花和浑都海联系上了,紧接着忽必烈又做出了其他的部署,下令任命八春为陕西四川宣抚使,其实就相当于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了。因为当时忽必烈给了他节制所有军队的权力,与此同时,忽必烈还专门下令让王良臣统帅陕西地区的汉军,而给他的任务就是监视驻扎在六盘山地区的那两支蒙古大军,阿里布哥在得知霍鲁怀和刘太平被杀之后,不得不第二次采取行动,这一次,他让麾下的将领阿兰达尔率领着一支军队去了距离六盘山很近的西凉府,之所以带着军队去自然就是为了避免上次的情况再次发生,而且,阿兰达尔很快就跟阿拉伯花和浑都海的军队汇合了。
这种情况下,忽必烈马上就下令,让他阵营里面的蒙古诸王和丹合必赤,以及巴村,王良臣等人的率领着麾下的蒙汉联军进击六盘山,最终就和阿兰达尔拉布花和浑都海汇合在一起的,三支蒙古军队在要背谷这个地方,来了一场大决战,最终的结果就是阿里不哥阵营大败,而且阿兰达尔浑都海等将领全部战死,要背谷一战取得大胜之后。后忽必烈马上就下达了第2道命令,那就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的就打到了当时阿里布哥的大本营,拿下拉和林之后,忽必烈并没有留在那里,而是率领着一部分军队返回了燕京,并且封上了那些帮助他取得胜利的蒙古诸王以及蒙汉大臣。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忽必烈就又返回了他继承汗位的开平,就在忽必烈率军南撤之后没多久,阿里不哥就率领着海翼哪部的军队到达了拉和林,而且还发起了突然袭击,很快就成功的收回了他的大本营。而紧接着为了进一步取得汗位之争的胜利,阿里不哥马上就组织了大军南下去攻打开平,毕竟,他们两个只有彻底的把其中的一方给逼到了绝境,那汗位才算是名副其实了,一场激战过后双方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原本阿里不哥是很想争取察合台汗阿鲁忽的支持,所以就专门派出使者去沟通,但没想到,阿鲁忽竟然扣留了阿里不哥的使者,很显然阿鲁忽并不愿意站在阿里不哥的这一边,于是阿里布哥就率领着海翼哪部的军队去攻打了阿鲁忽,最终阿鲁湖被打败,并且率领他剩下的军队撤到了撒马尔汗,此后,阿里不哥就称进驻了阿里马里地区,也就是现今新疆伊犁地区的过程,而且在进驻到了这个地区之后,他就下令让军队大肆的烧杀抢掠。
巧的是,当时阿里马里地区还闹了一场大饥荒,所以阿里不哥的这种行为根本就是在火上浇油,最终就激起了民变。阿力玛里地区的百姓们就组织起了一支起义军的反抗。阿里不哥自从阿里不哥激起民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之后,他手下的很多不像先是全都逃往了阿尔泰地区,后来在经过商量之后,他们就全都干脆投到了忽必烈的麾下,这也就意味着阿里不哥的实力一下子就被消减了大半,再加上这个时候,被阿里不哥打跑的插合台汗,阿鲁忽也带着军队报仇来了,这就使得阿里布哥一下子处在了被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自知已经无力回天。
阿里不哥只好就选择了投降忽必烈,这也就意味着阿里不哥在争夺汗位斗争当中一败涂地,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的时间,正好就是公元1624年,正是因为在这四年的寒卫争夺战当中,之前由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蒙古诸王,选择了不同的阵营,所以,当汗位争夺战结束之后,他们就干脆在各自的封地上建立起了汗国,而他们的封地,全部都是对外征服的那些国家和地区,虽然说,这4个汗国表面上仍然奉后来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为宗主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4个独立的国家,这自然也就意味着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为了5个部分。
最后,自然必须要跟大家来交代一下,这4个汗国分别是清查汗国、察合台汗国伊犁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这4个汗国又被统称为兀鲁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