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东海县淘晶广场,清晨7点的跨境直播间已涌入欧美订单,主播刘莉莉手持巴西紫水晶,用双语向全球买家解说设计灵感。露天集市上,西安游客谭莉鑫正直播淘货:“这条‘招财’黄水晶手链才200元,比网购更实惠!”这样的场景,正是东海县以“晶”为媒、链动全球的缩影。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县水晶交易额预计达110亿元,同比增长10%,日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东海水晶城的商铺也从2015年入驻率20%到现在的一铺难求。

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AI重构“晶”消费密码
年轻人通过DeepSeek等语言大模型输入情感需求,即可获得“专属水晶”推荐——这种新模式,将水晶消费从随机挑选升级为精准匹配,极大地增强了用户参与感。小红书上,相关笔记超万篇,水晶手串销量近30天突破100万件。调查显示,18-30岁群体是消费主力,他们愿为被赋予象征事业意义的超七水晶、象征健康能量意义的白水晶支付溢价。
明星与流量引爆市场,伊能静直播间6999元“豪华水晶阵”单日售出380套,徐艺洋、于正等明星纷纷入局,推动水晶成为社交媒体“种草神器”。网红主播驻扎水晶城“走播”,通过双语直播将东海水晶销往全球,复购率高达90%。


市民自发的免费接驳车
“通过赋予东海水晶以人文和流行元素,将水晶做成文创产品,在产业发展‘出圈’的同时传播水晶文化。”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芳的这句话,揭示了东海水晶从“矿石”到“文化符号”的蜕变。在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旭辉团队成为转型标杆。他们运用3D建模技术模拟雕刻效果,手工精修后废品率从30%降至5%,让每克水晶附加值提升30%。这一创新推动东海水晶从“论斤卖原料”转向“论克卖创意”。 与此相呼应的数据是:2024年,东海水晶登记版权作品超5万件,形成30亿元版权产品交易规模,3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
地质禀赋铸就全球“晶”链
近年来,东海县依托郯庐地震带地质优势,汇聚全球70%的高品质水晶资源,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完整产业链。从30年前6000余名“淘晶人”远赴巴西、赞比亚采购原石,到如今建成跨境电商监管仓、打通上海浦东机场转关通道,东海构建起覆盖原料采购、创意设计、跨境物流的产业闭环。2024年,全县水晶交易额突破46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50亿元,其中电商渠道占比70%。


水晶大集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从事水晶。”90后店主杨永新的父亲杨东升,亲历了产业从“小打小闹”到集群发展的历程。上世纪90年代,杨东升肩挑扁担走街串巷收购原石;如今,儿子通过直播将水晶销往欧美,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种代际传承在东海并非个例:全县30万从业者中,90后占比超四成,形成“老匠人守工艺、新青年拓市场”的生态。跨境电商主播王楠的直播间,更是将“水晶大集”搬上云端,日均成交200余单,海外订单占比达35%。
跨境新生态激活“晶”彩动能
电商生态的完善为东海水晶产业注入新动能:全县培育2000余名跨境主播,建成全国首个水晶版权登记工作站;同时推出跨境电商“一件事”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结算、通关物流全流程数字化。商户杨女士从奢侈品代购转型水晶带货后感慨:“这里产业链成熟到连包装物流都无需操心。”2024年,东海联合阿里、抖音等平台开展“电商大讲堂”,培训超2万人次,带动61家水晶企业升级为规上文化企业。
为应对爆发式增长,政府推出柔性管理组合拳:开通“水晶城-温泉区-高铁站”15分钟免费接驳专线,将协调周边政府宾馆特价房开放住宿;对短时占道违停车辆暂不处罚,增派志愿者引导至临时停车场。市场监管部门则通过“防侦破追”一体化机制,2024年查处直播售假案件涉案超百万元,涉企警情同比下降18.7%。
品牌赋能,开启双循环经济新纪元
“2024年,我们的水晶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50亿元,占整个电商交易额的15.6%。未来,我们将抓住机遇,构建完整的水晶产业链闭环,继续推动水晶产业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让东海水晶闪耀世界。”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正强信心满满。
“东海的水晶产业不仅是特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东海县委书记张其兵说。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城,东海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集聚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将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格局,让东海水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张其兵表示。
这场由文化赋能、数字革新与政策护航共同驱动的产业变革,正让东海从“世界水晶之都”进阶为全球创意经济新高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锐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