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52团离奇失踪,中央调查多次无果,70年后村里老人道出真相

吉娜情感 2023-05-14 21:19:25

1950年10月底,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病重。

弥留之际,周总理亲自前往探视,询问任弼时是否还有未了却的心愿。

任弼时

任弼时此时已经口不能言,他艰难地伸出手指比划了两个数字,一个是“5”,另一个是“2”,一旁的警卫员见状泣不成声。

周总理一看立马知道了任弼时的意图——时至今日,任弼时仍旧在苦苦寻找红52团的下落。

总理眼含热泪贴着他的耳朵说道:

“放心吧,已经派人去找了,你一定要等到结果出来。”

遗憾的是,任弼时在10月27这一天溘然长逝,终究没能等到最后的真相。

更加令人感到心酸的是,直到1976年周总理去世,长征期间突然人间蒸发的红52团依旧杳无音讯。

周总理

800多号人究竟在一夕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们最终又有怎样的归宿呢?

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一说起这首《渔家傲》,喜爱毛主席诗词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

这是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主席亲自提笔写下的名句。

蒋介石为了彻底消灭红军,以“攘外必先安内”为指导思想,先后五次发动大规模“剿共”军事活动。

但前四次的“围剿”,在正确指导方针的领导下,红军以少胜多,均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令蒋介石脸上十分难堪,他也不甘心自己苦心经营的政府军,就这样被自己蔑视为“共匪”的红军给反复挫败。

于是,1932年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召开军事会议,一番调兵遣将后,共计投入约一百万的兵力,发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剿共”军事活动,妄图一举全歼中央红军。

彼时党中央在江西南部建立有牢固的红色根据地,且深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根据以往经验,红军完全可以参照旧历,团结群众开展游击战,集中力量将所谓的包围圈逐个击破,粉碎掉蒋介石的军事阴谋。

可惜的是,这一次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被彻底抛弃,主席本人也被排挤出了最高决策层。

当时中央的领导人是博古、王明和李德等人。

博古(左)、李德(右)

博古年轻,缺乏对国情的清楚认知,同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盲目遵从共产国际的指示。

而李德就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原名奥托·布劳恩。

李德虽然懂军事,却不懂变通,把欧洲战场上的经验生搬硬套在红军身上,主张与国军硬碰硬,打消耗战。

而王明又有着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这三个人碰到一起,就不约而同地把红军往火坑里带。

王明

最终,十万红军殊死血战一年的时间,在损失了大量主力的情况下,依旧无法打破包围圈。

眼看再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弹尽粮绝,故而不得以进行战略转移,保存有生力量,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长征。

长征毕竟是一件亘古未有的创举,每一步都要慎重计划,但凡一不小心走错了哪怕一小步,都有可能落入敌人的包围圈中,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出发前,中共中央把侦查开道的重任交到了红六军团手中。

此时经过血战,红六军团还剩下9700余人,下辖第17、18两个师,由萧克和任弼时任军政委。

萧克

萧克和任弼时得令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重点讨论突围的方案。

随即,红六军团开始率先突围,他们深知此次突围关系到党中央的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铆足了劲向前冲。

红六军团迸发出惊人的战斗意志,一连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负责阻击的湘军几乎被打到闻风丧胆的地步。

眼看局面大好之际,萧克和任弼时却突然收到了一条令他俩莫名其妙的最高指示。

红52团临危受命

就在红六军团一路上高歌猛进时,博古和李德等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他们见红六军团原来这么能打,已经彻底吸引了蒋介石的注意力。

于是这几个人一合计,决定牺牲一下红六军团,让他们负责牵制蒋介石的重兵集团,从而给自己所在的党中央创造出“溜走”的机会。

就这样,萧克、任弼时收到了来自中央军委的最新指示,要求他们此时不要再继续突围,而是改道向石阡地区进军。

萧克和任弼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指令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石阡地区周围分布有着湘、桂、黔三股国民党的军阀势力,这时候往石阡地区进军不是摆明了要自投罗网吗?

然而,考虑到党中央的安危,萧克和任弼时还是决定临危受命,率众放弃突围的大好局面,转而一头扎进敌人的包围圈中。

国军侦察机看到红六军团的这个突然的异动,起初以为是迷魂阵,结果发现他们确实在往石阡地区进军,立即把情报上报给蒋介石。

蒋介石闻讯喜出望外,所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形容的就是现在红六军团的这个行为。

到嘴边的鸭子自然是要吞下去的,蒋介石随即命三路军阀同时进兵石阡地区,合围红六军团。

1934年10月7日,桂军率先在甘溪镇一带与红六军团狭路相逢,随即爆发遭遇战。

由于桂军以逸待劳且抢占了有利地形,红六军团一开始就被敌人的火力死死压制,全程处在被动。

不多时,湘军和黔军先后投入战场,对红六军团完成合围态势。

战斗进行地相当艰苦,红六军团的战士们以一当十,在极度劣势情况下打得十分顽强。

可惜的是,随着后勤补给的不足,伤亡数字节节攀升,萧克和任弼时在指挥部里心急如焚。

最终,凭借坚韧的战斗意志,红军顶住了三路大军的数次进攻,暂时稳住了阵脚。

萧克和任弼时一商量,认为继续打阵地战毫无意义,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红军应当化被动为主动,打自己熟悉的游击战。

于是,红军主动撤退,向着山区转移。负责侦查开路的重任就交到了红52团手中。

这支被寄予厚望的部队由18师师长龙云和团长率领。

龙云

然而,敌人的侦察机很快洞悉了红军的意图,为了围困红军,湘军包抄到了红军进山的撤退路线上。

就这样,原先负责探路的红52团被临时改为断后部队,负责阻击湘军掩护大部队转移。

众所周知,断后部队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牺牲,龙云师长和田海清团长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重任。

经过清点人数,全团还剩800多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红军。

龙云师长随即发表战前演讲,表示自己将和部队共存亡,即便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一路退守困牛山

此时摆在龙云师长和田海清团长面前的任务十分严峻,他们要如何仅凭手中不足千人的兵力,去阻击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敌人?

如果紧跟大部队垫后,他们这点兵力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于是二人商量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龙云随即率领红52团脱离了大部队,出人意料地朝着南方大张旗鼓地挺进。

国民党军的全部注意力被这支“声势浩大”的部队所吸引,随即三路大军调转枪头开始围堵龙云率领的这支部队。

就这样,红六军团的主力趁机逃脱了包围圈。

任弼时此时并没有松一口气,他十分担心红52团的处境,毕竟现在他们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局。

情况确实如任弼时所料,红52团身陷重围,且补给被彻底切断,几乎插翅难逃。

龙云深知自己的处境,只能且战且退,最终率领剩下的400多名战士进入山区打游击。

红52团进入的这座山没有大名,当地百姓把它称作“困牛山”,言外之意就是这座山地势险要,如果让一头牛进去了也会迷路出不来,最终困死在里面。

国军一看红军自己进了困牛山,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并不急着进山“剿匪”,而是开始稳步推进,逐渐缩小包围圈,最终实现合围全歼的目标。

此时的红52团却面临着数不清的困难。

没有粮食补给、没有地图、没有弹药、甚至没有淡水。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龙云师长带领红军战士采野果挖野菜充饥,艰难地在山中跋涉,企图找到一条通往外界的救命通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红军战士的身体越发虚弱,龙云明白此时再不突围,红52团就将彻底葬送在这荒山野岭之间。

于是,龙云命战士们采集藤条,将它编织成粗绳,决定用从悬崖上顺着粗绳向下爬的方式进行艰难的突围,并留下一百多名战士拿着仅存的一点弹药在山顶进行阻击。

可是敌人早就把四周围得水泄不通,龙云师长和田海清团长刚爬下悬崖就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大量战士被射杀,龙云师长最终英勇被俘。

山顶上的战士眼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友被杀、敬爱的师长被俘虏,内心悲痛万分。

他们愤怒地将自己手中的子弹、手榴弹打向残忍的敌人。

敌人眼看一时半会儿攻不上去,竟然丧心病狂的想到了一个无比卑劣的手段。

半天后,一排当地的老百姓被拉到了山上,敌人用老百姓组成人肉盾牌,自己躲在百姓身后缓缓向山顶进军。

百姓边哭边向山顶的红军战士喊话:

“红军不要开枪,我不想死!”

战士们看到这一幕气得脑壳炸裂,可是没有一个人能狠下心来扣动手里的扳机。

眼看敌人步步逼近,战士们恨得咬牙切齿,但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千万不能伤害无辜百姓。

青山有幸埋忠骨

眼看敌人即将推进到眼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红军战士突然将手中的步枪就地折断,高喊一声:

“同志们,请记住,革命必将胜利,我宁死不降!”

随即,惊人的一幕在老百姓和敌军眼前上演:

红军战士纷纷自毁武器,随即义无反顾跳下这百米悬崖。

最终,一百多位战士只有3人被树枝挂住幸存下来,其余英烈全部壮烈殉国。

被俘的龙云师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的内心心如刀绞。

蒋介石听闻前线俘虏了红六军团的一名师长,十分得意。

他打算用怀柔政策腐化龙云师长,将他宣传成为投诚将领,用来瓦解红军的斗志。

然而龙云师长视死如归,在狱中痛骂蒋介石及其说客,最终蒋介石以其“冥顽不灵”为由下令秘密处决。

就这样,红52团以无比悲壮的方式成建制牺牲在了长征的起步阶段。

由于战斗过于惨烈,国民党军下令封锁了消息,避免红52团战士宁死不降的消息传出去后,成为激励其他红军继续战斗的催化剂。

就这样,红52团整整800多人一夕之间从人间蒸发,自此杳无音讯。

当萧克、任弼时等人率领红六军团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却迟迟联系不上红52团,也等不来任何一名战士报信。

任弼时为此感到十分不安,他多次派出侦查员前往石阡地区打探消息,却始终一无所获。

建国后,任弼时仍旧不忘多次派人前往当地打探消息,但红52团始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当时很多百姓在国民党军撤离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了悬崖底下,将一百多位牺牲的红军战士就地掩埋。

由于蒋介石下达了封锁令,且当地特务横行,因此知情的百姓谁都不敢透露这件事,即便是面对家人也缄默不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亲历者逐一逝去,这件事几乎就成为永远的谜。

直到2002年,事情终于迎来重大转机。

这一年,中央再次派专家组前往当地调查红52团失踪之谜,时任石阡县党史研究副主任的杨又铸为大家解开了谜团。

杨又铸追寻这个谜团已经有20年的岁月,当他从专家组那里看到了此前完整的走访记录后,他敏锐地意识到此前的工作存在一个重大的疏漏——没有走访到那些不识字、甚至不会说普通话的百岁老人。

或许这些亲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心里就藏着真相。

于是杨又铸在专家组的帮助下走访了大量的高龄老人,很快从一个老人那里得知当地有一个不为外人知的传统,每逢重阳节要到山崖下去祭拜,但是谁也不清楚拜的是谁。

根据这条线索,专家组终于在山崖下找到了当年的墓碑和祭文,这些材料在特殊年代被摧毁,掩埋在了藤蔓之中,因此多年来无人发现。

2004年,杨又铸将调查报告提交中央,红52团凭空消失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党中央立即追认红52团全体牺牲战士为烈士,并抚恤家属。

与此同时,巍峨的困牛山上竖立起挺拔的纪念碑,用来祭奠迟到了70年的历史真相,用来歌颂这数百位义不受辱的革命英烈。

如今的石阡地区风光秀丽,困牛山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相信长眠在这里的革命英烈看到如今新时代的盛世华章,一定也能够安息了。

1 阅读:190

吉娜情感

简介:该多么幸运才能是一个人的例外和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