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大国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印度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会议和组织,比如今年的G7峰会,虽然印度不是G7的成员国,但是这是一个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机会,印度必然会抓住。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既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也是G7峰会的邀请对象,这体现了印度灵活的外交策略,印度希望通过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来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在参加G7峰会时则试图向中国施压,印度总理莫迪在G7峰会上还向中国发出警告,印度这种两面派的做法,其实根本就不能解决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如果印度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的GDP增长率达到了6.1%,这样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这表明印度总理莫迪号召“印度崛起”的口号不是空话。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是这项统计数字中增长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在2022年第一季度时,印度制造业的增幅仅有0.6%。然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这个增幅已经达到了4.5%,这说明了印度政府实施的扶持政策取得了成效。
这个扶持政策的核心是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战略,即加强工业化发展,提高人口受教育率。类似“中国崛起”的路径,莫迪也在不断发展印度国内产业,同时倡导印度民族主义,排斥外国产品。这种排斥的对象是中国,因为中印贸易中中国对印度的进口占比较大,而印度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印边境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印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目前,我国在台海问题上承担了国防重心,但也必须警惕印度的动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因此,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合适的行动,敲打一下印度,以维护我国的利益。
最近,中印边境传来了“好消息”。然而,这份消息是否意味着中印边境问题得到了解决还需要观察。据报道,中印边境第27次事务磋商会议已经结束,双方同意尽快解决边界问题,还将举行新一轮的军长级谈判。
中国对印度关于金砖扩建扩员的请求表示开放态度,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
最近一次中印高级别对话是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这也是自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中方防长首次访印。此前,中印两军就边境问题进行了新一轮军长级会谈,开始了解除对峙局面的具体讨论,向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在对边境问题的态度上,中国表现出大国风范,表示中印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应该以长远、战略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推动边境局势转入常态化管控,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印度方面表示,所有与实控线相关的问题都将依据现有协议解决。尽管双方没有透露具体步骤,但在上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中的沟通还是比较成功的。
虽然目前中印边境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问题并没有得到终极解决。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台海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精力,需要保持后方稳定,避免两线压力。而印度方面,印度总理莫迪开始采用了一种新的策略,即“倒向中国一点,让西方着急,然后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拿到更好的交易条件”。他选择在边境问题上加快与中国的谈判,以此来吊住美国让其做出更多妥协。
从莫迪的这种思路可以看出,想要完全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并不容易。外媒认为,莫迪是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关键。如果他连任,中印边境问题就会与印度的发展问题联系起来,不会出现激化,但也不可能出现明显缓和。如果他没有连任,中印边境问题的走向又会出现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