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之外》:城市的土壤开不出善念之花,却能结出善举之果

句单单Hi电影 2024-04-19 14:22:52

初看《重山之外》这部电影,我以为会有着商业电影的一惯套路,乡村少年在城市里遭遇了满满的套路之后,人物性格被黑化,从此开启人生的逆袭之旅。然而,在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实在太固化,那些被期待着的快意恩仇显得有些幼稚,电影主人翁唐小林的人生境遇使他成长,但未必是以我们所想的那种最激烈的方式去完成。

电影《重山之外》讲述十六岁的山区少年唐小林,初到城里来大学报到,却遭遇重重困难,陷入了绝望境地的他在极限的环境下求以生存之后,凭借着自己的淳朴善良,迎来了光明的未来。要说淳朴善良,能迎来光明未来,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如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的价值观,但是对于唐小林这样的山区少年来说,哪怕太行山之外的现实世界再冰冷、再坚硬、再凶险,他内心的柔软与热忱也是不熄灭的,正是这一团不熄灭的热忱,让唐小林的善念如花,善举似果。

对于一位山区少年来说,熙熙攘攘的城市未必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对知识的渴望,肩负着亲人的期许,十六岁的唐小林必须卖掉自己最好的朋友——家里干农活的驴,只身面对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确实是一直在山村长大的唐小林的不可预知的世界。而其父母皆因生活的磨难而患有残障,让这个山村的贫困家庭有着一言难尽的阴影。因为贫困,唐小林的性格非常敏感,天天陪伴他的只有一头干农活的驴,在最好的朋友被变卖以后,伴随唐小林的来到城市里变得更加拘谨,然后,在他好不容易凑够的学费被骗后,他所遭遇的一系列艰难境遇,不禁让观众潸然泪下。《重山之外》这部影片并没有刻意回避农村与城市间在沟通与接纳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二十年前的大时代环境之下。毕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

常言道:“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电影《重山之外》里唐小林一共救了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在火车站里好几天吃不上饭,快要饿死的;第二个孩子同样是在火车站等着钱进医院看病的;第三个孩子是在河边嬉戏却溺水遭遇危险的。这三个孩子,唐小林都救了他们,哪怕他自己所处的境地并不顺遂。在救助第三个孩子时,为什么唐小林会去到河边呢?因为他在救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碰到了诈骗团伙,骗光了他身上所有的钱,那些钱是残障的父母非常艰难才凑到的学费和生活费,在绝望之下,唐小林深感愧对父母,一时间寻起了短见,于是来到了河边,准备轻生。唐小林虽然经历过欺骗,但是在他人需要救援的时候,仍不吝施以援手,这便是他的淳朴善良之处。最终,好人还是会有好报,唐小林也因自己的善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电影《重山之外》用质朴舒缓的镜头语言,打造了极具现实色彩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对于乡村少年唐小林来说,现实的冰冷、坚硬,让他的入城经历变得惨痛无比,甚至一度险些丧命。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小林救助的第三个孩子,家长决定重谢他,并且学校为了嘉奖唐小林见义勇为,减免了他大学四年的学费,至此,唐小林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机。对于自幼过着清苦却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唐小林,他所做的一切,丝毫没有经过功利性的思索,而是凭着自己的善念去做,终于也因他的善念,结出了善果。

要说唐小林这个乡村少年,从儿时起,每天坐着载满草饲的驴车悠然回家,虽清苦但却充满童趣,或许,多年以后,唐小林走出了大山,真正步入了社会,他们追寻的桃花源,不过是儿时最开始的地方——四面漏风的红砖瓦房,也就是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培养出了内心充满诗意的高材生。善念之花从小儿时起便在他的心中盛开,善举之果却等到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里才结出了果。

影片《重山之外》有许多的细腻情感让人动情。比如唐小林的父母,虽身残却不改爱人之心,两人相互扶持,让唐小林在非常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或许是很多在大城市里生成的孩子所欠缺的。可见《重山之外》是一部非常适合于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的作品。

0 阅读:10

句单单Hi电影

简介:每部电影都有命,有的能流芳,有的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