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谁遇到这种事儿不得愣住啊?2019年8月9日,湖北拾荒者郑学明站在汉江二路的街口,看着眼前那个红色塑料袋,手里还握着自己那辆破旧的板车把手。
刚开始他以为又是哪个居民扔在路边的废品,毕竟干了快20年拾荒的活计,这种事儿见得多了。
但这次不一样。
当他弯腰拎起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红色塑料袋时,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里一紧。这玩意儿也太重了吧?带着疑惑打开一看,郑学明愣住了 - 塞满了红彤彤的百元大钞,一摞一摞的,码得整整齐齐。"当时我整个人腿都软了。"后来接受采访时,郑学明是这么说的。
41。78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这钱来路不正啊,肯定是谁不小心弄丢的。拿,还是不拿?这哪是什么简单的选择题,这分明是一道送命题。
你说要是碰到这事儿换你来选,你会咋办?是不是也得好好掂量掂量?毕竟这可是41万啊,不是41块。但对郑学明来说,这道题的答案出奇的简单。
放下手里的板车,他先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数了数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整整41。78万。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年轻人问怎么报警。
这一刻,他可能想都没想过要把这笔钱占为己有。这种选择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一个清贫拾荒者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这不是什么高尚的道德准则,这就是他觉得理所应当要做的事。
有人说,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绽放。这个50岁的拾荒大叔,用最朴实的方式,给这个浮躁的社会上了一课。
要说郑学明为啥能这么云淡风轻地看待这41万,得先看看他这二十年都是咋过来的。
每天天还没亮,武汉的街头就能看到他拖着那辆破旧的板车,在纵横交错的街道里穿梭。工地扔的建筑材料、居民不要的锅碗瓢盆,还有随处可见的纸板、矿泉水瓶,这些在别人眼里的"废品",就是他的"营生"。
出门的时候,他总会带上那个2升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满了自己烧好晾凉的开水。这瓶水得管一整天用,特别是夏天,又热又渴的时候最煎熬。
但没办法,能省一分是一分,这日子就得这么过。
你说这活计苦不苦?可郑学明愣是干了将近二十年。废品站的人都认识他,喊他一声"破烂王",听着像调侃,却没有半点鄙视的意思。
这名号,他也就这么乐呵呵地应了。
活儿干完了,郑学明就回到那个不到9平米的出租屋。说是"家",其实就是个落脚的地方。厨房、卫生间,甚至连水源都得跟别人共用,一个月还得掏300块钱的租金。
家具?都是他一件件从废品里捡回来,自己动手修好的。
他妻子也不闲着,找了份家政保洁的活儿干。两口子一个收废品一个做保洁,早出晚归,就跟打仗似的。唯一能好好说说话的时候,就是晚上一块儿吃个饭的功夫。
2019年那会儿,郑学明的妻子查出了轻微的肾积水。看着妻子还在坚持干活,他心里头难受,但凑不出钱给她好好治病。
说白了,就是穷,穷得连个病都看不起。
"我每天都按时来,早上8点到下午6点,其实跟上班也差不多。"郑学明总这么说。
可就是这样一个"穷人",面对41万现金的时候,却能保持如此清醒。或许在他看来,日子再难,也得凭自己的双手去拼,去闯。
钱,还是得自己挣的才踏实。
时间回到2019年8月9日下午3点30分,江岸区大智街派出所来了个焦急的女人。
"你们快帮帮我,我电动车上的41万现金不见了!"
这位施女士一进门就急得不行。谁不急啊?四十多万啊!原来是她朋友刚还给她417800块钱,她想着赶紧存银行,就骑着电动车往银行赶。
钱就那么装在个红色塑料袋里,放在电动车前面的踏板上。
结果呢?在汉江二路那儿,电动车颠了一下,钱袋子就这么滑下去了。更倒霉的是,她压根儿没发现。等发现的时候,钱已经不见了踪影。
这还不算完,老天爷也跟她开玩笑似的,说下雨就下雨。这下可好,又是找钱又是淋雨,愁得她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施女士在派出所焦急等待的时候,谁能想到,仅仅八分钟后,派出所就接到了郑学明的电话。
这八分钟里,郑学明都经历了啥?
他先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仔细数了数钱 - 417800元,一分不差。然后他就问了路边的年轻人怎么报警。
就这么简单,没有纠结,没有犹豫。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后来郑学明是这么说的。但他还是选择报警,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唯一的选择。
等警察把钱和人都带到派出所,看着施女士激动得跳起来的样子,周围的警察都感动得不行。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当施女士要感谢他的时候,郑学明连连摆手拒绝。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用不着谁谢谢。
说实话,这事儿搁网上一传播,不少人都说:换我可能就走了。可不是嘛,41万啊,谁不心动?但郑学明就是这么个实在人,他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这八分钟里,他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拾金不昧"。这事儿说起来容易,真到了跟前,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说,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那41万现金,而是郑学明这颗赤诚的心。
这一课,不光是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上的,更是给整个社会上的。人性的光辉,有时候就藏在这种最简单的选择里。
说到好人有好报,这事儿还真让郑学明给应验了。
2019年8月10号,时任湖北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武汉分中心的甘有林主任,带着厚厚的红包来到了江汉一路宝城路。
一打开,好家伙,整整一万块钱!这可不是私人谢礼,是给郑学明这种拾金不昧行为的公益奖金。
你猜郑学明啥反应?吓得连连摆手,说自己没做啥了不起的事。这老实巴交的样子,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事传到了他儿子耳朵里。当时他儿子24岁,在广东打工。一听说这事,立马就说:"这个钱不拿是对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钱,我们不该拿。
这话说的,跟他爹一个调调。
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郑学明夫妻俩没啥文化,也没读过多少书。但就是这样的父母,却给儿子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需要说教,光看父母怎么做就够了。
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家风"。不是挂在嘴上的大道理,而是藏在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从父母到孩子,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着。
这么想想,那41万确实不算啥。郑学明用自己的选择,给儿子留下了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时光匆匆,一眨眼到了2021年。郑学明这一家子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
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来得特别是时候。这事儿还真得谢谢当初他拾金不昧的善举,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像他们这样的家庭。
扶贫干部上门走访,一项项政策落实下来,日子总算见了点儿盼头。
那一万块钱的奖金,让郑学明终于能带着妻子去医院好好看病。现在妻子的肾积水已经好转了,两口子又开始了老样子的生活。
有人劝他们搬个好点的房子住,但这倔老头子还真就不乐意。他跟妻子商量着说:"反正白天都不在家,就晚上回来睡个觉,这房子凑合着住挺好,还能省点钱。
到了2022年,最让两口子牵挂的就是在广东打工的儿子的终身大事了。虽说儿子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但也不着急,工作忙,缘分这事儿强求不来,慢慢来呗。
你说这日子过得,是不是跟以前也没啥两样?但要细细品味,这里头的滋味可大不相同。该来的都来了,该好的都在慢慢变好。
这不就是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吗?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郑学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善良的人,老天爷都不会亏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