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450天?多地工厂遭重创订单流失40%,人民日报发文警惕

麓风轩 2023-01-07 15:51:53

春节放假450天?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有广东某企业员工发现自家公司发布的放假通知中,春节放假时间是从去年12月1日到明年2月21日,长达450天的假期。

制造业企业老板更是表示,去年十月份相比于往年,国外的合作伙伴纷纷取消了圣诞节订单,取消的货值多达一亿元,而原因是这些外企已经在东南亚地区找到了“备胎”。

多地工厂遭重创订单流失40%,人民日报发文警惕。我国制造业将何去何从?

01

制造业正在面临什么?

我们当下的处境是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据统计数据,去年11月我国出口额为2960.9亿美元,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

2022年下半年,由于中美不利影响突变,我国的出口订单出现了大幅度变动。据外媒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制造业的订单下降了40%。人们不禁思索,我国明年的经济又该依靠什么来拉动?

中美贸易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趋势?订单的大量减少,导致很多工厂在春节前的两周时间就被迫停产,许多工厂已经提前进入假期而后续的订单有没有也不确定。

现在,我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和国际合作者已经不考虑利润多少了,只能考虑预期亏损。即便是明知道不会盈利,但也愿意接待继续合作下去。因为如果停产就会造成客户工人的流失,想要再找回就更加困难。

美国订单比例减少究其原因是美国在2022年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出了问题。美国今年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和《削减通货膨胀法案》。它的核心就是要降低对国际进口的依赖,尤其是对中国进口的依赖。

法案当中明确规定,如果从中国进口的零件和配件,这些汽车或者是电子产品整机无法得到来自美国政府的补贴。美国企业只有与中国产品脱钩,不进口中国零件和配件,才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补贴。

美国政府这两个法案,直接导致很多美国境内的加工企业减少了对中国的订单。

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2022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本身需求比较疲软,消费跟不上去,这也是美国减少国际订单主要原因。虽然美联储持续加息之后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总体收入水平却没有明显回升。

02

曾经的制造业

特朗普时期以来,虽然美国对中国各种贸易战,但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强势,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出现大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就逐渐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其他国家在200年到300年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时的七八十年代,流水线上生产的精制化、廉价耐用的大众化产品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把这些需求做到极致,也就成为了市场的王者。

而西方大公司为了追求发展和创新速度,于是将自己的生产流程外包出去,因为生产线是针对过去的产品功能设计的,一旦有了新的创意,调整整条生产线的转型成本非常高,这会严重拖累创新效率。

所以把生产流程的转型的成本外包才是最优策略,创新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就促使西方的发达经济体有了大量的外包需求,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承接了这些外包需求。

创新经济对制造业的要求是高效率,因为创新拼的就是速度,以速度作为壁垒,以及高弹性,因为创新就意味着随时可能产生变化。中国通过供应链网络同时满足高效率和高弹性,发展成世界工厂。

自2012年开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质的飞跃。九年内,中国出口贸易金额持续增长到2021年,可以说达到巅峰状态。

03

制造业不应被轻视

既然制造业那么重要,各大工厂为什么还在苦苦挣扎?制造业还有光明的未来吗?

我们发现如今市场存在一个鄙视链,认为做金融的比做互联网的高级,做互联网的比做商业的高级,做商业服务的比做制造业的高级,开工厂到了食物链的最底层。

过去30年,法国制造业缩水了一半,英国更是减少了2/3。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都是在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因此,也引发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地域差距越来越明显。

而德国是一个比较另类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以制造业为主,金融和互联网是为制造业服务。

反观中国,从传统制造业脱离转型,告别了工业经济高峰期,但是制造业并未结尾。去年双减、共同富裕等概念的提出,有经济学家分析,是要开启莱茵模式要鼓励制造业了。

04

抓住机会

但是中国制造业利润低,未来在哪里?缺少研发支撑的制造业,是不可能有丰厚利润的。

如果一个产品你也能做,我也能做,任何一个人只要有钱买设备就都能做,那么怎么可能有人拿到高额利润?

所以我国在不断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苹果手机是中国制造,而华为手机就是中国创造。

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过去经济发展追求速度、产品质量不高,能不能我们自己做出和进口质量一样,价格还更便宜的产品?

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曾经中国生产的是产品,别人生产的是品牌,今后则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最后,想问问大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变化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经论典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