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传奇”:国都六陷,却为何一路“开挂”续命?

人间天堂堡 2025-01-17 18:51:55

从古至今,国都对一个王朝而言至关重要,一旦国都被攻占,往往意味着王朝的灭亡。然而大唐却并非如此,在短短二百八十九年间,唐朝的国都竟有六次被敌军攻破。

不过,特别神奇的是,大唐居然摆脱了国都沦陷就会亡国的这种情况。那大唐到底有过几次国都沦陷呢?它又是如何绝境逢生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探寻国都沦陷后,大唐未亡的奥秘。

公元755年12月6号,对唐朝的老百姓来讲,那可是个倒霉日子,为啥呢?原来被当作对抗敌人的厉害角色安禄山起兵叛乱了。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到宫里时,唐玄宗都不敢相信。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安禄山的表演功夫厉害得很,那忠臣的模样在人们心里扎根了。

另一方面,安禄山这人的人际关系挺糟糕。唐玄宗刚听到这事儿的时候,还觉得是有人雇了水军,故意污蔑安禄山呢。但没过多会儿,他就不得不承认,自己认的干儿子安禄山是真打算把他这个干爹给灭了,然后自己当皇帝。

这下子,清醒过来的唐玄宗着手展开反击。可他万万没料到,安禄山最强的助力并非其手下的将领,而是唐玄宗的坑队友杨国忠以及监军宦官。杨国忠的没本事,让安禄山拿下洛阳轻而易举,而监军宦官的诬告,更是致使大唐痛失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善于作战的名将。在这种形势下,安禄山的征战之路异常顺遂。公元 756 年正月,他就在洛阳称了帝,建立了大燕。

眼瞅着局势越来越不妙,唐玄宗只得把已然退休安享晚年的哥舒翰给请出来把控局面。然而哥舒翰刚到潼关战场,唐玄宗就开始瞎指挥了。他责令哥舒翰别再坚守,要主动进攻。在大老板不停的催促之下,哥舒翰只好出兵。这一出兵,就中了敌人的埋伏。这场仗打完,20万唐军就只剩下8000了。

眼瞅着败局已定,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给唐玄宗出了个烂点子——逃跑。就这样,玄宗先是放出自己要御驾亲征的幌子,紧接着就收拾东西开溜,这一路上还没忘了把杨贵妃带上。唐玄宗算是彻底不管不顾了,而安禄山则是对大唐江山志在必得。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顺顺当当地拿下了大唐的首都长安,都城就此陷落。按说,大唐这时候差不多该准备说结束语了,然而事情可没那么容易。

公元756年7月13日,太子李亨于灵武称帝,此为唐肃宗。和他父亲不一样,唐肃宗算得上是个积极进取的好小伙儿。他刚登上皇位,便领着郭子仪、李光弼这两大强将跟安禄山对抗。这边是叛军凶狠残暴,那边是曾经的开元盛世。以前是生活富足,现在却是战乱不断。大唐的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在安禄山和唐政府当中,他们毫不迟疑地站在了唐政府这边。

另外,少了外行人瞎掺和,大唐名将张巡凭借最多七千的兵力,历经连续十个月的时间,苦战四百多回,硬是灭掉了叛军十二万人,把叛军给打垮了。得民心,有财政补给,还有争当强者的将领,在公元 757 年 9 月,唐朝总算积聚起足够的力量收复了长安。过了几年,安史之乱也以唐朝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

不过这回的大动乱开创了唐朝首都失守的先例,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长安老是在被占领和被收复之间不断折腾。虽说安史之乱结束了,可唐朝的局面并没就此安稳下来。那时候为了平定叛乱,朝廷这边补那边缺,把西北地区的边防部队调到中原,去和安禄山较量,这么一调遣,就让吐蕃有了机会。

公元763年7月,吐蕃进击大震关,宦官程元振却像鸵鸟一样,把吐蕃入侵的事儿给瞒了下来。等到唐代宗有所耳闻时,吐蕃已然抵达陕西,次日就如开了加速键般冲到了长安边上的奉天和武功。这般情形下,唐代宗起用了被削去兵权、遭冷落的老将郭子仪。可郭子仪还没来得及调遣军队呢,吐蕃就已经越过了长安的护城河。

那打不过咋整?得嘞,唐代宗麻溜地跟长安道别,一溜烟跑到河南去了。公元763年十月初九,吐蕃顺利攻占了长安。不过老将郭子仪确实有本事,虽说他登场晚了些,可带兵打仗的本事那是杠杠的。长安沦陷后,他立马率领军队反攻,白天敲鼓立战旗,晚上举着火把赶路,愣是让四千人马整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郭子仪的忽悠办法还真起作用了,长安的吐蕃军队觉得大唐调来了好多兵,要把他们包围起来,赶忙抢了一些东西,然后就退出长安了。就这么着,763 年 11 月,靠着郭子仪的全力帮忙,长安转了一圈后又被大唐给夺回来了。没过多久,代宗也整理行装回到了长安老家。唐代宗去世后,他儿子李括登基,就是唐德宗。这位德宗皇帝心挺大,想要削弱藩镇,让大唐重回盛世。可他这一削藩,就惹出了大麻烦。

公元781年正月,成德太守李宝臣去世了,他儿子李维岳想要依照旧例接班,然而唐德宗不同意李维岳的继任请求。李维岳一看这情况,干脆拉着同伙就起兵反叛了。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唐朝甚至还略占优势。可当唐德宗调泾原的兵马去对付叛军时,不知咋的脑子犯糊涂了。

他接连出昏招,先是把泾原节度使朱泚给软禁了,接着在京原兵马途径长安时,赏赐没给到位,导致军粮短缺,京原的士兵只能吃糠咽菜,心里窝火,干脆就加入了反叛的队伍。他们索性发动哗变,攻进长安,德宗只好逃出长安,长安又被他人掌控了。

当下局势危急,对大唐而言,与其和叛军死磕,不如把叛军打散,然后逐个击破。就这样,公元 784 年正月初一,唐德宗颁布罪己诏,把天下大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说要赦免那些反叛的藩镇。有些藩镇节度使拿到这张保命符后,没多久就上书表示投降。接着,唐德宗不再猜疑手下将领,开始大胆重用李晟,唐朝的困境很快就得到解决。公元 784 年 5 月,李晟看准时机收复了长安,不过这可不是长安最后一次受难。

881 年 1 月 8 日,长安又成了叛军想要占有的地方,这次带领叛军的是大名鼎鼎的黄巢。黄巢这个人,一生很有传奇性,多次参加科举都没考中,当官的路走不通,可在军事方面却很有天分,指挥作战就像有神帮忙一样。

唐僖宗当政之时,黄巢带领着起义军那是一路高歌猛进,众多关隘都被接连拿下,眼瞅着就要打到长安的门户潼关了,国都眼看就要完蛋。这节骨眼上,唐僖宗胆子小得很,大臣们还没商量出咋对付呢,他就溜之大吉,跑了。没了主心骨的长安守军,那军心一下子就垮了,没多久就被黄巢的大军给攻破了,长安就落到黄巢手里了。

黄巢打进长安后,其行事跟以往的叛军完全不一样。他没有让士兵去烧杀抢夺,而是打开粮仓,给贫民发放物资,就像发“低保大礼包”似的,很快就获得了不少百姓的支持。公元 881 年 1 月 16 日,黄巢趾高气扬,正式当上皇帝,把国号定为“大齐”。眼看着大唐快要完了,可没想到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齐政权内部问题很多,将领们特别蛮横,想干啥就干啥,在长安街上随便杀人,老百姓可遭罪了,民心一下子又偏向了大唐。

接着,唐军抓住时机,曾打进长安,老百姓都全力相助,用食物和酒水欢迎唐军。黄巢知道后,气得不行,居然想要通过放纵士兵屠城来吓唬百姓,这显然是在给自己挖坑,把民心全丢了。特别要命的是,他粗心大意,没派士兵去追唐僖宗,留下了大麻烦,给大唐反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公元882年9月,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觉着大势已去,果断反水,向大唐投降。转年,黄巢的军队溃败不堪,只得无奈地率领部队撤离长安,唐僖宗这才能够重回京城。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歇,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也没能避开被逐出京城的悲惨遭遇。

公元890年,年轻且有冲劲的唐昭宗刚登上皇位,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张狂专横的藩镇势力上,下定决心要大力削藩,首先针对的就是沙陀军的统帅李克用。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唐军和沙陀军一打仗,唐军一下子就被打败了,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削藩没成功,唐昭宗又把目标转向了宦官集团,想要把杨复恭的兵权夺过来。没想到杨复恭不肯服软,联合山西南道节度使杨守亮大胆地进行反叛。

在紧要关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站了出来,帮唐昭宗把叛乱给平定了。然而,事情搞定后,李茂贞心术不正,想让唐昭宗把地盘给他当作酬劳,唐昭宗果断拒绝。李茂贞气急败坏,拉着邠州节度使,在公元 895 年带兵进了京城,明目张胆地吓唬唐昭宗。唐昭宗吓得不行,匆忙逃跑,长安又换了主人。

在逃亡的过程中,唐昭宗被华州刺史韩建花言巧语给骗了,去到了华州,随后就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被囚禁生活。就在这三年里,朱温的势力慢慢地强大起来,跟李茂贞等人形成了相互对抗的局面。李茂贞这些人害怕朱温的势力,为了避免皇帝被朱温掌控,就暂时联合起来,把唐昭宗送回长安,想要把他当成傀儡来控制。朱温哪能轻易罢休呢,他想办法和宰相结交,企图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李茂贞一看情况不对,又赶紧把唐昭宗转移到了凤翔。

公元901年,朱温领着七万兵马奔至凤翔,意在抢夺皇帝。一番争斗过后,朱温取胜,他携唐昭宗这一“战利品”再度回到长安,自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这时的长安已非大唐之长安城,而成为朱温的地盘。公元904年,朱温把唐朝都城迁至自己的大本营洛阳,长安城也在朱温手下士兵的捣毁下,化作一片荒芜之地。

没过多久,随着国都的不复存在,大唐这个昌盛的王朝,历经了将近三百年,最终还是没能避开灭亡的结局,慢慢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谢幕了。大唐六次国都沦陷却多次延续命脉的传奇故事,至此终结,只让后来的人在史书里发出感叹,加以探究品味。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