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那位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历经了诸多风云变幻之后,终究是走完了属于他的整个人生旅程,就此与世长辞,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在此刻划上了句号。
汉武帝堪称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皇帝,其一生对国家所做的贡献那是无可比拟的。然而,从父亲的角度来看,汉武帝对待自己的子女们,说起来还真的是存在着一些亏欠之处。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育有十多个子女,然而最终能够平平安安地活到人生晚年,还得以善终的,那真的是少之又少,说不定压根儿就没有一个人能有这样的结局呢!
汉武帝育有十多个子女,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未能得善终。这究竟是为何呢?这些子女最终又都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其实,汉武帝的诸多孩子大多命运凄惨,这都与历史上那场巫蛊之祸脱不了干系。要想更透彻地明白这一情况,那咱们就得简要梳理一下,看看汉武帝的这十几个孩子,最终究竟都落得了怎样的结局。
先来讲讲儿子的情况吧。
汉武帝的一生,共育有六个儿子。长子乃是刘据,次子是刘闳,排在第三位的为刘旦,刘胥则是老四,老五名叫刘髆,而老六便是刘弗陵,这便是汉武帝所拥有的全部六个儿子啦。
在这六个孩子里,刘据身为嫡长子,在汉武帝时代可谓是极为关键的人物。他是汉武帝的首个儿子,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汉朝国运紧密相连。一来,作为汉武帝的头生子,其日后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二来,刘据的外戚势力着实强大。
刘据的生母卫子夫,本是出身低微的歌女,然而机缘凑巧,竟获汉武帝的垂青与宠爱,最终还被册封为皇后。在汉武帝当政的整个时期,卫子夫掌管后宫长达三十余载。这三十多年间,汉朝后宫的一应事务,基本都由卫子夫来定夺掌控。
与此同时,刘据的二舅卫青可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就是那位率领大军一举打垮匈奴的猛士。而他的三舅卫广也不逊色,带兵出征并拿下了西南夷呢,虽说名气相比卫青稍小一些,可那也是顶尖厉害的人物。还有刘据的大姨夫公孙贺,在汉武帝在位后期,出任丞相一职长达十多年,是汉武帝时代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丞相呢。
另外,卫家在军队以及朝堂之上的那些亲朋故交,数量多得很,随便一抓就能有一大把。在其发展到巅峰状态的时候,卫家的势力范围极大,差不多半座朝堂都成了他们家所掌控的地盘。
刘据有着极为强大的外家作为后盾,正因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的太子之位牢固得如同泰山一般,稳若磐石,任谁都无法对其地位产生丝毫动摇,始终稳稳当当的。
令人惋惜的是,刘据生性极为正直,这使得他在朝中不慎得罪了诸多小人。卫青与霍去病离世后,卫家于军中的影响力大幅下滑。并且,之后汉武帝出于制衡卫家的考量,着力提拔了另一个外戚李家。如此一来,至汉武帝在位后期,汉朝高层很快便形成了一个针对太子的反对派。
在那个反对派群体之中,存在着一部分对太子心怀不喜的小人,同时也有着诸多李家的拥护者。这些人的心思,很可能大相径庭。然而,他们所抱有的目的,却是惊人的一致,那便是要扳倒太子,还要扳倒卫家。毕竟唯有如此行事,才能够契合他们各自的切身利益。
就这样,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那场极为著名的巫蛊之祸便发生了。
巫蛊之祸,简言之,是反对派设下圈套,扳倒了刘据的大姨夫,即汉朝丞相。随着大姨夫垮台,卫家在朝堂的势力,陆续被以诅咒汉武帝为由清除。在此期间,汉武帝的两位公主竟也受到牵连,最终不幸离世。
一年过后,反对派进一步扩大查案范围,这一查就查到了太子刘据的府上。果不其然,在刘据府上被查出了巫蛊小人,刘据无奈之下只得起兵以求自保。刘据起兵后,汉武帝为防范局势失控,便出兵进行镇压。于是,反对派趁机行事,将刘据麾下的军队消灭殆尽,最终致使刘据自杀身亡。
当刘据选择自杀之际,整个太子府内无一幸免,上上下下的人都被屠戮殆尽。不过,刘据那还未满百天的小孙子,在太子府门客全力相助之下,竟幸运地逃过一劫,得以存活下来。
汉武帝大儿子落得了这样的结局。或者:这便是汉武帝长子最终的结局状况。又或者:汉武帝大儿子的结局就是如此这般了。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之后,排行老二的刘闳便成了汉武帝接下来的儿子。也就是说,在诸多皇子中,继刘据之后,刘闳是汉武帝的下一位皇子。
在历史记载当中,汉武帝的二儿子相关内容并不算丰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在于老二刘闳离世甚早,并且更为关键的是,他在去世之时并未留下子嗣,这也就使得其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相对有限了。
史书中有记载,刘闳的亲生母亲乃是汉武帝极为宠爱的王夫人。然而,有关这位王夫人,史书之上同样未曾留下过多的记述内容,正因如此,后世之人对她具体的生平情况是一无所知的。
很明显,王夫人背后并没有极为强大的娘家势力。在汉武帝那个时期,也不存在特别要紧的王姓官员。后世有人推测王夫人或许是西汉开国功臣王陵的后代,不过呢,这种推测毫无史料能够证实,说到底就仅仅是一种猜测罢了。
总而言之,这老二刘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跟老大刘据比起来,各方面的实力那可差得远了。并且要知道,早在巫蛊之祸出现的19年前,刘闳就已经离世了。按照时间来算的话,刘闳去世之时,老大刘据才刚满十八岁呢,如此看来,刘闳必然是还未成年就去世了。
就这样,刘闳压根儿就丧失了与老大争夺那个位置的契机。毕竟种种情况摆在那,形势如此,使得刘闳完全没有了能够和老大去争抢那个位子的可能呢,只能是与之无缘啦。
老二过早夭折,这样的结局着实不算好。而且更为凄惨的是,他连一个后人都未曾留下,就这般消逝了,想想实在是令人惋惜,这般结局实在是太过悲凉了。
在汉武帝的子女中,老二之后便是老三刘旦以及老四刘胥了,这两人乃是一母同胞。他们的亲生母亲,是汉武帝后宫中一位姓李的妃子。
然而,他们的母亲并未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即便为汉武帝诞下了两个儿子,可她自身所获的位份却依旧不高。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三与老四这两位皇子,一直以来所处的地位都不算高,并且就连汉武帝对他们二人也并不是十分喜爱。
自然,身为皇子的老三和老四,在成年之后都顺利地得到了封王。老三刘旦获封燕王之位,而老四刘胥呢,则被封作了广陵王。
然而在成为藩王以后,这兄弟二人依旧未得到眷顾。其实呢,这也不见得就全然是不好的事,起码在后来发生的那场巫蛊之祸中,灾祸并未殃及到他俩。可谁能想到,巫蛊之祸结束了,这兄弟俩的倒霉日子却就此开启了。
巫蛊之祸告终后,在随后的两年有余的时间当中,于京城之地,汉武帝始终致力于查案之事,持续对那些构陷太子的势力展开清理行动。然而,彼时汉朝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却沦为了当时众人避而不谈的禁忌话题。
这一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便是要重新确立一位新的太子。
此前的太子刘据乃是汉武帝悉心培养多年而成。但现今刘据已离世,剩下的那几个皇子呢,汉武帝着实都不太满意。尤其在那样特殊的阶段,不论是谁提议要册立太子,都会让汉武帝心生猜疑。他会认为,这人说不定此前参与过对太子的陷害之事呢。
就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老三率先碰到了这个难题,也就是首先触碰到了这个让人头疼的关键之处,由此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相关的状况。
公元前88年,彼时距离巫蛊之祸结束已然过去了两年有余。这一年,家中排行老三的那个人,冷不丁地向汉武帝递上了一份申请,内容是期望能够前往京城,在那儿谋一份保安的差事,好为自己的老爹守好门呢。
任何人都能瞧得出来,这一申请显然是别有用意的。彼时京城那处乱成了一团,而汉武帝的身体状况亦是愈发不佳了。要是老三承担起京城的守卫职责,那么往后,老三成为接班人便如同板上钉钉一般确定无疑了。
汉武帝自然也是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的。只是有个问题在于,对于这件事,汉武帝心里着实是不高兴的。
在汉武帝的认知里,不论何人,只要存有拥立新太子的念头,便极有可能参与了对刘据的陷害之举。而老三尽管身处遥远之地,可就这件事情而言,显然是触犯了忌讳。
接下来的情况是,汉武帝不仅未批准相关事宜,反而下达旨意,对老三严厉斥责了一番,并且从老三的封地里拿走了三个县。最为要紧的是,打这以后,汉武帝心中就起了疑,觉得老三或许参与了对太子的谋害之事。如此一来,从这往后,老三便全然没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了。
不得不承认,老三主动请求宿卫京城这一做法,着实是步臭棋。在汉武帝的一众儿子当中,老三的年龄是最大的。要是老三能按兵不动,原本他是最有希望被立为继承人的。然而,就是由于老三太过心急,急于去争夺那个位置,最终反倒早早地就出局了。
老三早早地便提前出局了,在此之后,汉武帝做出了立老六刘弗陵为太子的决定。随着时间推移,汉武帝离世,老六刘弗陵得以顺利即位。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老三心中依旧满是不甘之情。
就这样,在老三登上皇位过去好几年之后,京城那几位辅政大臣之间起了内讧,开始相互争斗起来。而老三呢,见到这般情形,心思便又变得活跃起来,仿佛从中看到了某些可乘之机似的。
汉武帝驾崩后留下的几位辅政大臣,其中一位已然离世,剩下的两位竟站到了老三那一边。唯有声名赫赫的霍光,始终坚定地支持着小皇帝。并且,那时在宫中负责抚养刘弗陵的长公主,也偷偷与老三接上了头,妄图发动政变把老六废掉,进而拥立老三登上皇位。
最终,霍光成功粉碎了这场政变。在政变以失败告终后,老三心里清楚自己已然再无机会,于是便决然地选择了自尽这条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三的离世,虽说并非直接因巫蛊之祸而发生,但确切来讲,还是与巫蛊之祸存在着紧密关联。想当年,要是太子刘据未在巫蛊之祸中丧生,老三往后大概率是不会起兵造反的,说不定最终还能得以善终呢。
相较于老三,老四的运气也好不到哪儿去。更为糟糕的是,老四在智力方面似乎还比不上老三呢,完全就是个典型的有勇无谋的莽夫。
在争夺皇位这件事上,老三起码还懂得去联络朝中大臣,晓得该如何展开政治斗争那一套。但老四可就全然不同了,像那些常见的、正规的夺嫡手段,他是一个都未曾使用过。
在汉武帝当政时期,他并未卷入夺嫡之事。待到汉昭帝在位阶段,他同样未曾做出什么太过离谱的举动。要说唯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便是这位王爷,居然格外热衷于和野猪搏斗较量,企图借此展现自身的武力高强呢。
然而关键在于,倘若他身为一名武将,这般情形自然是很不错的。但要是他是一位王爷呢,特别是其还有着竞争皇位的心思的王爷,那可就极为不妙了。毕竟在旁人看来,他的这种举动,完全就是典型的莽撞之人的行事做派。
并且,在汉昭帝离世、汉宣帝登基之后,这位王爷反倒心思变得活跃起来了。他竟然玩起了巫蛊之术,通过这种手段去诅咒汉宣帝,满心盼着汉宣帝能早死,如此一来,他便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了。
就凭这样的水平,没被之前那些汹涌澎湃的大风大浪所裹挟,居然还能一直平平安安地活到汉宣帝那个时期,这可真算得上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事儿了。
后来果不其然,老四玩弄巫蛊之术的事儿迅速就被人给揭露出来了。依照那时的律法规定,老四必然是难逃一死的结局。但老四这人也确实够硬气,为了能给自家孩子谋得一条生路,他干脆利落地选择了自行了断。
这样的结局,说起来也是相当凄惨的。它呈现出来的状况,实在是让人感觉颇为悲凉,总之,这最终的结果,确实也属于那种惨兮兮的情况呢。
不得不承认,老四的离世和巫蛊之祸着实扯不上什么关系。他最终走到那一步,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其结局也只能由他自己来承担了。
在老四之后,轮到老五刘髆了,他可算得上是个关键人物。从一定层面来讲,那场轰动一时的巫蛊之祸,究其根源,竟然是因他才引发起来的。
老五刘髆的生母同样姓李,后世一般称其为李夫人。不过呢,她和老三、老四的母亲情况可不同,这位李夫人极其得宠,正因如此,她所生的孩子刘髆也格外受宠呢。
由于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后来发展到汉武帝在位后期这一阶段,汉武帝大力对李家予以提拔。彼时,李夫人的兄弟李广利得以担任汉朝的前线统帅之职,就此承接了卫青此前所肩负的重任。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正由于李家的飞速崛起,使得李家之人渐渐滋生了夺嫡的心思。待到汉武帝在位后期,以老五的舅舅李广利为首的一伙人,便暗中着手推动巫蛊之祸。毕竟只要太子刘据垮台,老五便会成为最有希望接班的人选。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巫蛊之祸便这般发生了。
然而,即便老大刘据离世了,老五也未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巫蛊之祸发生之际,老五还只是个孩子,如此复杂的行动,他根本就没能力参与其中。实际上,这所有的事情,皆是李家那些党羽在背地里一手策划、暗中操作的。
巫蛊之祸结束后,汉武帝怒不可遏,怀着报复之心,将那些陷害太子的人全部诛杀殆尽。刘髆背后的李家也未能幸免,几乎被连根铲除,其所有党羽亦是损失惨重,几乎没剩下什么了。
刘髆本人后来竟离奇离世,其死因并不明晰。极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刘髆去世的时间刚好是在汉武帝生命垂危之际,也就是老三主动请求前往京城承担看门职责的那一年。
因此,后世有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老五的离世,实际上是汉武帝在暗中动了手脚,背后使了手段,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且不论此事真假与否,单就巫蛊之祸而言,老五已然彻底丧失了继承的资格。何况,老五还英年早逝,落得这般结局,着实是令人惋惜,也着实够凄惨的。
而老六呢,他其实就是在后来成为汉昭帝的刘弗陵。
汉武帝的儿子中,刘弗陵最为年幼,其母乃是汉武帝晚年极为宠爱的钩弋夫人。当汉武帝步入人生尾声之际,此前的几个儿子,要不已然离世,要不就不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如此一来,年纪最小的刘弗陵便依照顺位,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
然而,刘弗陵的继位之路实则充满残酷。要知道,在汉武帝临终之际,他因顾虑钩弋夫人日后可能会干预朝政,于是在自己临死之前,决然地带走了钩弋夫人,如此一来,刘弗陵便硬生生地成了一个没了母亲的孩子。
其次,刘弗陵在接手皇位之时年仅八岁,尚未达到成年的年纪。如此一来,他接班后,朝中政务便只能由四位辅政大臣来决断了。而在后宫方面,则是由刘弗陵的姐姐掌控局面。可到了后来,这位姐姐竟然打算联合几位辅政大臣,将刘弗陵废掉,进而拥立老三上位。
皇位能得以侥幸保住,全靠霍光拼尽全力地保护。若不是霍光这般不顾一切地护持,他怕是早就与皇位无缘了,正是霍光的竭力守护,才让他有惊无险地继续稳坐皇位呢。
然而,就刘弗陵自身而言,这样的结果未必就有多好。毕竟在此之后,霍光权势滔天,一家独大起来。虽说霍光并无篡位之意,可对小皇帝刘弗陵的要求却极为严苛,就连刘弗陵挑选哪个妃子这种事,都被管得严严实实的,毫无自由可言。
在那样的成长环境之中,刘弗陵又怎会过得开心呢?其自幼身处其中,满心皆是压抑与无奈。也正因如此,最终刘弗陵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便早早离世,且并未留下子嗣,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因此,刘弗陵作为汉武帝时代最终的胜出者,其经历实则也是颇为凄惨的。
汉武帝的子女中,除了儿子之外,他的几个女儿命运也皆是不幸的。她们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诸多令人叹息的经历,遭遇种种变故,可谓是一生坎坷,没能拥有顺遂、幸福的人生境遇。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一生拥有六个女儿。她们依次是当利公主、鄂邑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阳石公主与夷安公主这六位。
汉武帝与卫子夫育有六个公主,其中当利公主年龄居首。她不仅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女儿,更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想当年汉武帝正值壮年之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有子嗣。而当利公主的诞生,总算彻底抹去了汉武帝曾被质疑不能生育的这一耻辱印记。
因此,汉武帝对这位大女儿向来是极尽宠爱之力。之后呢,这位大公主先是与自己的表哥曹襄成婚,待曹襄离世后,她又改嫁于栾大这位方士。而栾大此人,后来因帮汉武帝寻求仙缘之事,被人揭穿是个骗子,最终落得个被腰斩的下场。
当利公主这辈子在婚姻方面极为不幸。至汉武帝在位末期,身为卫子夫长女的她,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巫蛊之祸。关于当利公主是不是死于巫蛊之祸一事,史书上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她在巫蛊之祸发生前就离世了,也有人坚信她确实是死于这场祸事之中。
我们能够明确知晓的一点是,当利公主的儿子曹宗,是实实在在地在巫蛊之祸这场变故里丢掉了性命。
在利公主之后,便是鄂邑公主了,她可是抚养小皇帝刘弗陵长大的那位公主。鄂邑公主的生母并非受宠的妃子,正因为如此,她才没有被牵连进巫蛊之祸当中。早在汉武帝快要离世之前,鄂邑公主就已经担负起入宫抚养小皇帝的职责了。
然而,问题在于之后这位鄂邑公主与另外两名辅政大臣联合起来,企图废掉小皇帝,转而拥立老三上位。可在事情被发觉暴露之后,鄂邑公主最终也做出了自杀的选择。
很明显,这样的一个结果也并不理想。
据记载,在鄂邑公主之后,诸邑公主与石邑公主相传皆是卫子夫的女儿。不过呢,这两位公主在史书上所留笔墨甚少。就拿诸邑公主来说,能明确知晓的是其死于巫蛊之祸当中,而石邑公主呢,在史书中压根就几乎没什么相关记载。
在巫蛊之祸里,阳石公主算得上是一个关键角色。她并非是卫子夫所生,至于其生母究竟是谁,在史书之上也并无相关记载。不过,就种种迹象来看,阳石公主和卫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当不错的。
巫蛊之祸发生前,阳石公主与卫子夫大姐之子有了私情,二人暗通款曲。那卫家大姐之子时任九卿中的太仆,其父更是担任宰相一职。按常理,他们二人身份相当,本应门当户对,正常结合即可,实在无需私通。只是史书为何记载此事,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那些与太子作对之人恰恰借助这层关系,硬是将巫蛊的罪名牵扯到了宫中。具体而言,彼时他们先是成功扳倒丞相一家,以此把太子在朝堂上的诸多党羽给一一除掉了。
紧接着,他们抓住阳石公主与丞相之子有私通这一情况大做文章,硬是将一盆脏水朝着阳石公主泼了过去。最终,可怜的阳石公主没能逃脱厄运,在那场巫蛊之祸里丢掉了性命。
而最后的夷安公主呢,虽说并未被卷入那场巫蛊之祸当中,可其命运也实在算不上好。
关于夷安公主,其生母情况并不明晰,在史料记载里相关内容也颇为有限。可以明确的是,她绝非卫子夫所生。待夷安公主成年以后,她嫁给了汉武帝妹妹的儿子昭平君,这便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有关夷安公主的主要情况了。
这门婚事乍一看是门当户对的结合,可谁能想到,两人成婚之后,昭平君的性子竟越发张狂起来,行事愈发嚣张跋扈。也正因如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昭平君犯下了大错,竟然将夷安公主身旁最为亲近的保姆给杀害了。
从这样的角度去考量的话,夷安公主的婚姻状况,想来是难以称得上幸福的吧。
昭平君因一件事而被问罪。彼时汉武帝念及妹妹,本打算放过他,好给妹妹留个后人。可就在这关键当口,传奇的东方朔竟站了出来,力主对昭平君进行追责。由于东方朔的执意坚持,最终汉武帝无奈之下只得处死了外甥昭平君,致使自己的女儿成了寡妇。
除此之外,在历史记载当中,再也找不到有关夷安公主的其他事情了。
上述所讲的内容,便是汉武帝其所有子女最终的结局情况了。当然啦,这里所说的结局,指的是在史书之上有相关记载的那些,至于是否存在未被记载的其他情况,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通过这些子女的结局能够明显看出,汉武帝的诸多子女几乎都未能得善终。其中绝大多数人,最终的结局不是选择自杀,就是惨遭杀害,亦或是直接丧生于巫蛊之祸里。
归根到底,只能讲是权力将他们给毁了。汉武帝堪称一代雄主,其在历史上的贡献那是无人能比的。然而,这样一位父亲,往往也更容易给自家的孩子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呢。特别是在权力这块,汉武帝的孩子打从一出生,便注定摆脱不了权力斗争旋涡的裹挟。
必须得承认,当汉武帝的子女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汉武帝作为一代帝王,其行事风格、政治抱负等诸多方面,都使得处在其子女位置上的人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所以说,要成为他的孩子,那真的是困难重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