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时隔5年重新开放!网友:有点像婚庆场地

每日咨询分享 2024-12-12 17:59:47

没有什么事,能比这两天的巴黎圣母院,更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时隔5年半,这座浴火重生的教堂,终于重新开放了。

当地时间12月7日17时,巴黎圣母院举办了重开仪式。

在斜风细雨中,随着一阵咚咚咚声打破静谧,大主教手持十字架,缓缓敲开了那扇古老的大门。

当管风琴乐曲奏响时,无数网友都感到一阵战栗,“就好像这座建筑真的醒了过来”。

还有人感慨:这就是现代版“文艺复兴”吧!

突然理解了几百年前的欧洲,为什么会为此疯狂。

犹记得巴黎圣母院遭大火烧损的第二天,马克龙就承诺:“我们将在未来五年内,重建一座比以往更美丽的巴黎圣母院。”

当时,所有的专家乃至法国人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却又心怀一丝期待。

在那之后,法国确实倾一国之力,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五年以来,超过2000名工人投身其中,整个工程足足耗资近7亿欧元(约54亿元)。

直到今年,在巴黎圣母院即将开放的消息公布时,无数人由衷地感到惊喜与震撼。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圣母院最新面貌的争议:

有人赞它美甚于往,有人却批评它的改造过于现代化。

那么如今的巴黎圣母院,究竟修成了什么样?

新旧冲击下的“陌生的震撼”许多人第一次看到重修后的巴黎圣母院,都会感到恍惚。因为焕然一新的室内空间,有点“太新了”。它既有记忆中熟悉的一面,又增添了新颖的陌生感。

旧△丨新▽

明亮了许多的环境,让人不禁幻想这是不是就是几百年前,这座建筑还未经历岁月洗礼的模样。

旧△丨新▽

彼时精心雕刻的石雕石柱,如奶油般光滑白净;

纯白的圣母像还没有蒙上尘灰,完全是圣洁的代名词;

高耸的拱顶没受过烟火的熏染,能让人轻松观赏到精妙的建筑艺术;

光线穿过玫瑰花窗洒下的光斑,和一切细致的手工艺品一起,装饰着神圣的教堂。

从壁画到方格地板再到管风琴,每一项精心修复过的细节都在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

就连传说中耶稣受难时戴的荆棘王冠,也被从宝库中取出,安放在一个精美的新圣物匣里公开展示。

为了融入这种古典的氛围,所有新加入的现代设计,都以一种谦逊的姿态默默“站岗”——教堂内的橡木座椅特意设计成低矮的靠背,以免分散参观者的注意力;

新打造的洗礼池、祭坛以及其他礼拜仪式用具,则以庄重又低调的青铜材质制成,不与古建争辉。

如此具有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景象,不断挑战着每位云参观者的承受限度。

你也许能体会到马克龙所描述的“希望的震撼”,也能理解反对者的别扭。

而当你深入了解这五年来法国人具体干了啥之后,可能还会有新的感受。

“松弛的死心眼”真的铸就了奇迹时间回到巴黎当地2019年4月15日这天。傍晚的塞纳河岸边,黄烟冲天,红色的火舌无情吞噬着这栋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在巴黎圣母院尖塔倒塌的那一刻,全法国人都为之心碎。

火灾过后,圣母院的屋顶只剩下烧焦的木头和扭曲的金属。天花板上破开了三个触目惊心的大洞。地面被屋顶残骸砸得凹凸不平,到处是水、铅块、石块和焦木。幸存的圣像、彩窗和艺术品都布满了黑灰,还有部分出现受损的情况。

艰难的修复工作,马不停蹄地展开。但横亘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严重的铅污染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坍塌风险。为了避免接触有毒的含铅气体和粉尘,研究和修复人员不得不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带上电池和呼吸器进行一整天的工作。此外,消失的屋顶和屋架打破了房屋结构的平衡,再加上火灾前搭建的脚手架被烧得解体了,建筑整体变得不稳,所有拆除工作的难度都是地狱级别。

与此同时,在综合各方的意见后,巴黎圣母院定下了按照原样重建的方案。可新问题又出现了:在大多数修复资料都不完整或已经完全丢失的情况下,谁知道原来的建筑师和工人是怎么建的?

拆除难度大,材料需求多,复原难度大。根据专家的评估,这是需要8到1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时间只有5年,怎么修?巴黎人表示:这很悲剧,但没关系,我们可以想开点。

谁也没想到,“祸兮福所依”的信念,会真的让他们收获惊喜。率先兴奋起来的是打头阵的考古团队,他们一边清理修复一边做研究。结果先是发现了一个19世纪的地下供暖系统,又找到了一具14世纪的神秘人形铅棺……很难讲这对于他们来说,到底是“渡劫”还是“过年”,但积极向上的思想也许真的能转运。

譬如整个重建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屋顶和塔尖部分,就被这个“死心眼”的修复团队在限期内成功拿下。他们幸运地找到了19世纪维修时留下的设计图纸、维修资料和施工日志,从而打下了“修旧如旧”的基础;也得益于坊间对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让他们不至于满腔热血“无技可施”;还有文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的共同配合——每个跨部门合作过的打工人都知道里面的门道有多深。

在所有人的通力合作下,他们重建了一模一样的拱顶;新补充的拱券石,与原石材的性状完全一致;木构梁架所用的木材,亦遵循旧时的工艺进行加工,甚至连劈凿用的斧头都是中世纪同款。更绝的是,整个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竟然都是如此抠细节的:玫瑰花窗的彩色玻璃被逐片拆卸,在放大镜下清洁,必要时采用相同的传统工艺进行翻新;受热变形、覆盖铅尘的管风琴花了4年的时间清洗修复,8000根音管及其它部件被拆下维护再重装,最后的调音又耗费了六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工匠们总共清洁和修复了大约40扇彩色玻璃窗、23幅画作、近千英尺的金属制品和54件雕塑作品。教堂里大火造成的焦黑痕迹和历史沉积的污垢,也被彻底清除。

灾后△丨修复后▽

除此之外,重建团队还更换了新的照明系统,并特别加强了火灾防护措施。

考虑到巴黎圣母院的最初建造耗费了180年的光阴,这次按照旧例来修复的大规模工程,虽然还没完全竣工,但能够如期开放,实属当之无愧的奇迹。

还有外墙的修复工作和搭建新的游客中心据说会修到2028年这一切自然离不开2000名工匠和专家的辛勤付出,他们的名字也被珍藏在塔尖上重新矗立的镀金公鸡风向标中。还有来自超过150个国家的8.46亿欧元的捐款,同样值得被铭记。而中国专家作为首个登上巴黎圣母院塔尖的非法国专业团队,也贡献了我们在大理石清洗、火烧木材研究以及壁画和金属文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众志成城”四个字,贯穿了巴黎圣母院的整个修复历程。

这一切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述:“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大众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留下的财富,世纪的积淀,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痕迹。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每一代人都在这座纪念性建筑上铺上他们自己的一层土。”

不朽的巴黎圣母院对于巴黎圣母院,其实已经有许多名人留下过自己的看法。米开朗琪罗赞扬过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建筑技巧和尖顶的壮丽。维克多·雨果更是写过一本名为《巴黎圣母院》的小说,将其视为法国文化的象征,赋予其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这座建筑不仅亲历了巴黎城的兴衰,也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了无数人的信仰和记忆的承载体。

当我们跟着重开仪式的视频,回想到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那天。还记得火焰肆虐的几个小时里,恐惧笼罩了每个人的心。有多少人在想:“如果连伫立百年的圣母院也会坍塌,那还有什么是永恒的?”

自2019年之后,接踵而至的大事一件比一件更让人无力。人们对“世事无常”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感悟。

然而,正当我们在颓丧的生活中感到迷茫、逐渐说服自己摆烂之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就这么重新“活”了过来。如同无数人对那场大火感到束手无策之际,勇敢的消防员们最后成功控制住火势,将肆虐的大火扑灭。

冥冥中,仿佛有一位长者在低语:不要害怕,再艰难的岁月也能挺过去。它在宣告:永恒的标杆已然重新树立,平凡的日常自然也能继续。而奇迹,就创造于人类之手。

0 阅读:11

每日咨询分享

简介:带你发现更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