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藏富于民之地,除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华西村,另一个低调的村庄——花园村,正以惊人的财富积累速度,刷新着人们对“中国最富村庄”的认知,在这里千万身家只是“普通人家”,五百万以下被划入“困难户”。
这样的财富分级不禁让人好奇,花园村究竟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甚至超越了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这个“亿元户孵化器”的财富密码究竟是什么?
艰难起步:从一穷二白到点燃创业火种
时间拨回到四十多年前,1978年的花园村还是一片典型的浙中丘陵地带的贫瘠景象,87元的人均年收入是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写照,花园村也不例外。
缺水、缺电、缺路,基础设施的匮乏让村民的生活举步维艰,温饱问题是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大山,未来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就在这片看不到希望的土地上,一位年轻人站了出来,22岁的邵钦祥在1976年当选为生产大队长,这个年纪在今天很多人还在象牙塔里学习,而他却扛起了改变全村命运的重任。
“让花园村富起来”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在当时听来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改变从哪里开始?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农业显然不是出路,土地贫瘠,灌溉困难,即使面朝黄土背朝天,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收成。
邵钦祥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最终他们选择了蜡烛和服装加工这两个门槛相对较低的产业。
在当时这两个产业看似不起眼,却是最符合花园村实际情况的选择,蜡烛制造对资源和技术的要求不高,投资小,见效快,而且在那个年代,蜡烛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稳定。
服装加工也是类似的逻辑,利用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快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创业的初期,注定是充满挑战的。
村民的质疑、资金的短缺、技术的落后,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邵钦祥和村民面前,老一辈人习惯了传统的农耕生活,对新兴产业充满了怀疑和不理解。
“放着好好的地不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有什么出息?”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邵钦祥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他知道要想改变花园村的命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向村民解释创业的意义和前景,最终说服了大家,一起集资办起了蜡烛厂和服装厂,这是花园村产业兴村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敢想敢干,紧跟时代脉搏
蜡烛厂和服装厂的成功为花园村带来了第一桶金,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资金邵钦祥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修路、通电、建水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后续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邵钦祥意识到,单靠蜡烛和服装这两个低端产业难以支撑花园村的长远发展,他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寻找新的增长点。
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红木家具产业,2010年花园村投资建造了一个占地5万平方米的红木家具城,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也是一个具有远见的决策。
红木家具产业不仅附加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红木家具城的建成迅速吸引了大量红木企业和商家的入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设计制作到销售服务一应俱全。
红木家具产业的崛起为花园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花园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红木第一村”的名号让花园村声名远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商人。
但邵钦祥并没有满足于红木产业的成功,他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他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科技产业。
1996年,邵钦祥与时任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的一次会面成为了花园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路校长的牵线搭桥下,花园村与中科院开始了合作,共同研发维生素D3项目。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当时很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一个农村企业怎么可能搞得成高科技项目。
但邵钦祥和花园村的科研人员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发,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2001年成功试产,并在2003年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花园生物这个由花园村创办的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了维生素D3领域的全球龙头,市场份额超过50%。
高科技产业的成功,为花园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让花园村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更强。
共同富裕的实践:从“输血”到“造血”,构建共富生态圈
花园村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其“共同富裕”理念的实践上,邵钦祥始终坚持,产业做大了,利润有了,村集体才有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保障,共同富裕才有基础。
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思路贯穿于花园村发展的始终,花园村的共同富裕并非简单的“均贫富”,而是通过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提升,从福利保障到教育医疗,花园村都力求做到最好,让村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品质。
在花园村基础设施建设早已超越了一般农村的水平,宽阔的道路、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让花园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城市。
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村民的各种生活需求,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花园村还建立了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
16年免费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高龄补贴,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医疗报销政策,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30多项福利待遇覆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的温暖。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花园村还出台了一项特别的政策:在花园村购房并将户口迁入的,可以享受与村民同等的31项待遇。
这一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为花园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花园村的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最初的“输血式”扶贫,到如今的“造血式”发展,花园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在产业升级和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花园村又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业,作为浙江首个以全村为单位的国家4A级景区,花园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天香湾、百花园、荷花田等自然景观以及红木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花园村独特的魅力。
其中吉祥湖已经成为了花园村的“网红打卡地”,夜幕降临,湖面上的灯光秀和音乐喷泉交相辉映,美轮美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花园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家乐、民宿、旅游纪念品销售等,都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花园村并没有止步于现有的成就,未来花园村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计划投资520多万元建设第三菜市场,投资约600万元新建花园文化活动中心,还将投资上亿元新建花园“城市会客厅”,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花园村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的“浙江第一村”、“中国红木第一村”、“村域小城市”,花园村的崛起之路堪称中国乡村发展的奇迹。
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花园村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信源:
冲刺四季度 各企业马力全开赶订单——钱江晚报2024-11-27
浙江花园村牵手十八洞村共同致富——华声在线2024-09-26
擦亮“花园红木”金名片!浙江东阳花园村诠释富民产业“多点开花”——新民晚报2024-09-14
浙江此处不长红木却因红木而兴 东阳花园村为十万百姓探出产业富民之路——每日商报2024-09-16
浙江东阳花园村:让红木富民产业持续“红火”——消费日报网2024-09-13
浙江东阳花园村:做好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头雁——中国发展改革2024-08-22
百度百科——花园村、邵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