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琼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家除了感到震惊外,同时也感到唏嘘,虽然头一天琼瑶就暗示了儿媳,但第二天当家人发现时,却是一个人已经默默离去,以这种方式离去,琼瑶老师虽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未考虑家人的感受,不管怎么说这未免有些自私。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老爷子去世,他的女儿讲述了金庸离世时的情形,说金庸下午在听视频电话时含笑而逝,金庸的好友陶杰老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最近都有去看老先生,他的眼睛发亮,抓着我的手。我告诉他今天是几月几号,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全神贯注地听着,像一个纯真的小孩。今天下午接到消息,说他走的时候,正在默默聆听着一位亲友视像电话对他说话,听着听着,他含笑而逝。全身一点异味都没有,一直很干净。”
从陶杰的话中不难听出,跟他谈今天是几月几号?中国和美国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全神贯注的听着。这就说明金庸老先生虽然已经90多岁,最后躺在了病床上,还关注着外界的事情,他的心态和思维还是在积极向上的,因为当时金庸已经两年不能说话或书写,不但有肾衰竭、心脏问题,肺也花了,亦有脑退化,但他一直没有病容,看到别人便有笑容,和他说话也有反应。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看金庸所写的作品,那都是武侠小说,剧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侠义豪放,这样的人物大都心胸豁达,自然最后的结局不会选择轻生,那是刀架在脖子上。而塑造这种人物的作者,其性格肯定也是这种豪放性格,否则的话,不可能将这中的人物个性塑造的活灵活现,据金庸先生的小女儿查传纳讲,她记得小时候常黏着埋头埋脑写稿的父亲,绕在父亲身边玩,还看着父亲练习拳术,她说父亲是懂武术的。她还形容他父亲就是书中的王重阳,他在我眼中不但是慈父,但更是一个傻爸爸。
与金庸恰恰相反,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剧中人物个个是侠义豪放,而琼瑶所写的是言情小说,所描写的都是一些年轻人爱情纠葛,甚至不少笔下的主人公原型都是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同样正是因为作者就是这样的个性,所以才能将这些笔下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幼年的琼瑶经历了战乱,最后和父母从大陆逃亡到了台湾,这颠沛流离的经历让她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极其没有安全感的人,使她变得异常敏感多疑,年幼的她就展现出了多愁善感,平时除了闷在房间里看书,她几乎不与人交流。从她的笔下人物当中也能看出这一点,那些人物仿佛刻画的就是她自己,当然,如果没有这份经历,是不会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之前琼瑶就有过两次自杀的经历,第一次是小时候因为考试成绩不好,遭到了母亲的辱骂,她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好在抢救及时被救活了,不过从此和母亲的感情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阂。琼瑶曾经说过范冰冰一句话,你一辈子也就只适合演丫鬟。因为范冰冰为了离开琼瑶的剧组曾经和她对簿公堂,最后胜诉离开,琼瑶一气之下说了这么句话。由此可见,那时的琼瑶的个性,就是以我为主。琼瑶第二次自杀,是18岁时向语文老师示爱被拒绝,自己想得到的得不到,宁愿气的去死,这样的性格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琼瑶选择自杀,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她一生当中有两段婚姻,和前夫生有一个儿子,而二任丈夫带有三个孩子,这段婚姻还是琼瑶作为第三者插足,自然引起了家庭纠纷等等,二任丈夫病危时,采取了各种方式治疗,又是插管,又是什么各种方式抢救维持生命,在琼瑶心里留下了烙印,她认为这样的痛苦如果落到自己身上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早就有了恐惧心理。早在2017年,琼瑶在金周刊上看到一条法律条文,说是人身自主权已经通过,将在2019年实行,那时的琼瑶便有了以后生病时选择自杀的念头,而且当时就详细的留下了遗言,没想到时隔几年后的今天,她终于付诸了行动。这种行为,就是属于一种产生了惧怕,首先就去选择了逃避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该珍惜生命,积极向上,面对什么磨难,什么病魔,要微微一笑,去战胜它,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比之下,琼瑶认为自己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是有尊严的,但却留给大家以凄凉的感觉,而金庸老师那样的离去,应当更有尊严,因为他让大家感到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