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死都无力反抗,台湾已支付1200亿,却连一架F-16V都没收到

车马点 2025-03-26 03:10:38

经过三次延误之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近日通报台湾,宣布后者订购的第一架全新F-16V战斗机,将于3月28日出厂并举行交接仪式,但真正交付还需等待最终测试结束。《中时新闻网》兴奋地报道了这个消息,同时无不沮丧地表示,“2026年交付全部66架基本没有可能”、“但已经支付的1200亿新台币、今年需要交付的450亿新台币一点都不能少,赔偿金更是一点都没有”。

早在2017年,对岸针对手中F-16机队落后的现实,准备斥巨资升级并采购新版F-16V。其中升级旧型号的规划比较顺利,从2018年到2023年末,总计141架F-16A/B(原定142架,其中一架因意外坠毁)在耗去1400亿新台币后完成升级,蜕变为准四代半战机。但以2470亿新台币采购66架F-16V新机的第二步规划,却一再出现问题。首先就是交付速度,原定第一批F-16V在2022年交付,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公共卫生危机、产能升级和转移等借口,将时间延后到2023年、2024年第三季度,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

正常情况下,卖家一再违约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口碑,更要按照合同约定赔付违约金。但2023年有媒体就此咨询采购部门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违约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初计划是在7年内付清所有货款,而平均每年300多亿新台币的开支并不低,走常规采购渠道很难通过。为了避免失去时机,特意加快项目审议速度,25天就通过了战斗机特别预算。这就意味着哪怕美国一再延迟交付,走特殊渠道的采购经费也无法调整。换句话说,在前四年付款从未拖延,未来三年更是还要老实支付1270亿新台币的情况下,对岸只得到一个延期交付、半点赔偿没有的待遇,不可谓不凄凉。

此外,参照升级141架F-16A/B升级期间,两度追加预算的做法,这66架全新F-16V要想拿到手,恐怕只凭借2470亿新台币是不够的,突破3000亿问题不大。当然,最让对岸伤心的,是花费巨资采购、升级的F-16V,实际上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且不说大陆歼-10C和霹雳-15的组合,在空战领域比性能双双受限的F-16V和AIM-120C更强。交付数量超过200架的歼-20A,以及去年12月首飞的歼-36,更是F-16V连影子都看不到的高端装备。对岸当年为了获得F-16V绞尽脑汁,视为“空防绝对主力”,如今落得这个下场,实属咎由自取。

事实上,对岸这些年在军事领域的开支非常高,前不久更是有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的传闻。但这笔巨额费用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落入采购经手人、美国政客的私人腰包,到手的装备一参加军演,往往是漏洞百出,看得外界目瞪口呆。F-16V也逃不了这个怪圈,甚至还在“高价值空防装备”的标签遮蔽下,蕴含着更多水分。

0 阅读:1

车马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