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中组部部长的弟弟,官至正部级,侄子曾担任武警副司令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2-05 14:24:37

2017年8月14日,98岁的安志文在北京逝世。这意味着当时仍然健在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仅剩10人。中顾委是邓公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而设立的。

中顾委成立于1982年,在1992年时被撤销。如果硬要类比的话,中顾委的性质就类似于全国人大当中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消失殆尽了,委员会就会退出舞台。

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志文有一个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哥哥,名叫安子文。安子文自幼投身革命,至“老骥伏枥”时,仍坚持以“志在千里”的气魄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燃尽余生。

安子文官至副国级,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值得注意的是,安子文侄子安鲛驹也是一个为党和国家尽心尽力的好干部。安鲛驹先是考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后来又去到北大法律系深造,毕业后进入了公安系统,而后一直矜矜业业地工作。安鲛驹在1993年6月时出任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一职,安鲛驹是1936年生人。这时他已经57岁了。

三十多年勤恳工作的生涯倘若白驹过隙。虽然安子文家族的名号不如乌兰夫“红色家族”那么显赫和响亮,但一个家族里能够涌现出三个人才也很是难得。有一个人才就已经非常幸运。

尤其是在三个人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情形下。据相关资料显示,安志文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名誉会长。很明显,安志文专精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

和哥哥安子文在革命事业上较为突出有所不同。安志文更像是研究经济的专家,也难怪为何安志文可以入选邓公组建的中顾委了。而且中顾委成立的时间很敏感,正是改革开放后不久。

改革开放初期时,邓公还引领了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思想解放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让人们在经济建设上尝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让思想解放搭配在经济建设之上。

这样一来,专门搞经济建设的专家就尤为重要了。中顾委不再承担使命的年份是在1992年,1992年是邓公发表南方谈话的时期,这次谈话让更多人明白怎么具体去抓建设和发展经济。

虽然邓公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但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一些专家和智囊团也并非坏事。更何况邓公那个时候年事已高,没有太多精力应对。中顾委委员其实可以承担起指导的重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同时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迟福林曾经在2014年时拜访过安志文,并就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请教了安志文的意见和看法。

安志文对迟福林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肯定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选择的改革路径和方向;第二句话是现在改革的困难要比以前大上许多;第三句话是只要一步步走就会有希望。

第一句话的含义不必多言,因为改革坚持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点是增进人民福祉;对解放思想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指导思想上增加了前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导思想。

一言以蔽之,宏观层面上该有的东西都有了,接下来就是围绕着众多微观层面而展开具体的微创手术。重点其实在于安志文所说的第二句话,那就是现在改起来的困难比以前要大得多。

为什么安志文会这么说呢?主要是虽然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这条路并没有前人走过,往往会受到很多种因素影响的缘故。

在这样的情形下,坚定改革自信和坚持推进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邓公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那会,也有不少干部一遇到阻力就不敢继续前行亦或者是走得太顺畅害怕“姓资不姓社”。

其实这种表现都算是没有坚定步伐自信、制度自信和改革自信。改革之所以在开放之前是有深刻含义的。其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开放,让原有的弊端在开放的影响下统统得到一定改善;

其二就是让改革在不断开放中得到检验,如果走得快那就说明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如果停滞不前,那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纰漏,是思想还没做好准备还是步子有问题;

其三才是让改革和开放相互成就,改革和开放尽量做到既有同步性又有滞后性。同步性说的是对于弊端和缺陷要尽快改正去除;滞后性说的是一些好的东西如优良传统也不要急着否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主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其次才是坚持市场经济。不能说因为搞市场经济搞到最后却数典忘祖,忘了姓社。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分配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的时候分配制度比较合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旧分配制度无法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问题日益尖锐了。

这其实就是分配制度不契合市场经济,需要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可是发展到现在时,这样的分配制度很可能又无法同当下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但现在要想改革却无疑会遇到一些阻力。

因为改革会不可避免地触动到既得利益者的固有利益,也就是旧分配制度下得利的那些人们。但现在的情况是已经到了新分配制度出世的日子。安志文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有很大希望成功。

可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才行,并且要走循序渐进的道路。改革不是一件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安志文虽然官至正部级但在经济领域却是无可争议的专家,得到了迟福林的尊重。

迟福林认为,安老的话很有道理,给了他很深的感触。如今安老已经走了7年,但安老口中的改革当下已经在稳步推进,相信要不了多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完全实现。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 [98岁安志文逝世 健在的中顾委委员仅剩10人]

中国青年网 [开创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安子文]

人民政协网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