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成倍增长,心脏支架手术一度成为医院的香饽饽,一来手术越来越普及,安全性高,二来能为医院创收,这是领导们喜闻乐见的。
看到心血管发展如火如荼,脑血管就坐不住了,脑血管手术危险性更高,但是患者获益也大,手术费用、材料费用也更胜一筹。
但是当医院不断扩大规模,国家不断深化改革,降低支架费用,耗材统一集采,医保DIP支付,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降低医疗费用的时候,
猛然发现,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费用根本控制不住,以前只有10个患者需要放支架,现在一百个患者都需要。
显然这种亡羊补牢的医疗手段背离的医疗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医疗事业,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安全保驾护航的。
所以应该想尽办法去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不是努力盖医院大楼,添置进口设备,集采大量药物耗材等。
这种做法无异于亡羊补牢,而且窟窿越补越大。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中医提倡的治未病,未病先防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了。
心脑血管疾病真正的致病因素,其实就是瘀血,寒在这之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另外可能还夹杂有湿痰等这些东西。
所以预防的关键在于给身体保护或者说补充足够的阳气,最好的补阳之法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晒太阳,在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实惠的方法了。
另外艾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果确实有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可以用中药调理。
西医临床目前主要是用调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这些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就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有人吃阿司匹林、利伐沙班这些容易出血,吃他汀这些药物损伤肝功能。
前段时间还有个患者告诉我只要一开始吃阿托伐他汀就会出现身体肌肉疼痛……
中药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比如我们熟知的鸡血藤、丹参、川芎这些同样可以活血化瘀通络。
既然国家在大力提倡中医,就应该去研究这些东西,比如每天服用适量的中药是否可以代替西医的药物,达到防病甚至是治疗的目的。
同时制作出最适合的剂型,方便服用,这样也能从根本上打破国外医药公司的垄断。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湿痰过重,中医的经典方剂二陈汤、温胆汤等可以作为基础方来逐渐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活动,多晒太阳才是身体需要的。
另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改善,现在的食物科技太多,吃的越简单越朴素体内堆积的垃圾也就越少,肝肾负担也越轻。
脏器负担轻松了,就能保证机体健康运行。
最后就是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中医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任何情绪的剧烈波动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