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活力: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惠及全民

单于爱分享 2025-01-17 17:27: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攻坚行动,到各地纷纷推出的文化惠民举措,公共文化服务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打破文化服务的行政隶属界限,将科技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纳入公共文化设施范畴,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

在石家庄,老旧小区多,以前由于缺乏活动场地,居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无法完全得到满足。但如今,各个街道社区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有了文化活动场地。这些中心设有阅览室、书画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还建起了合唱团、舞蹈队、民乐团、戏剧社等文体队伍,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文化惠民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郝静表示,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她建议,可以通过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将文化资源向社区、农村等地倾斜,吸纳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

除了传统的公共文化设施,各地还在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在街头巷尾,文化名家工作室、城市书房等“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可以考虑改造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既有建筑。”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许荷英建议,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确保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产品的多元化供给

文化惠民工程不仅要有设施、有空间,更要有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各地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品这个大蛋糕,推出了多部获奖作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

“文化包罗万象,涵盖文艺演出、文学创作、影视制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多方面。”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康保县文化馆馆长姚桂苹表示,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过程中,要把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盘活用好。比如康保县文化馆创作的二人台干嗑《金笊篱》获得十余项大奖,把康保二人台推向了全国舞台。

四、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文化服务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各地纷纷推出数字场馆、数字资源库等,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服务。

“李大钊纪念馆通过合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观众打造数字化导览和互动体验,让博物馆和纪念馆触手可及。”省人大代表、李大钊纪念馆馆长李敏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还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

五、专家与群众的声音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专家和群众都有自己的看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避免过度商业化。同时,他还建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而普通群众则更加关注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他们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六、横向对比与国际视野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能够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而在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案例。比如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和运营;一些国家则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些做法都可以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七、争议与讨论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讨论。比如如何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如何确保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如何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社会要积极参与和贡献力量;市场则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八、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将继续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案例,不断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

结语:让文化之光温暖人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和期待,更是我们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让文化之光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