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清朝年间的潼川府,有一个大地主,名叫王峰。
此人拥有万贯家财,良田无数。
家中府院深深,丫鬟仆人众多。
别看他是潼川府的第一富豪,可他为人吝啬,坏事干尽,专门欺压穷苦人家。
甚至,还干出过强抢民女之事。
可是啊,他与县令暗中有所勾结,这才能在潼川府横行霸道。
此人,对府中之人同样心狠。每日,虽然也是保证了三餐,但是全都是稀饭之类,其内的汤可见底,米少得可怜。
可怜这些下人,全是签了卖身契的,敢怒不敢言,也只得忍受着。
还别说,这家伙不但对府上丫鬟仆人如何,就是对自己和家人也是如此狠心。
每日吃饭时,桌上也只是稀饭,只是米多了一些而已。再加上一盘子泡菜,全家人便围着吃食。
更奇特的是,他在房梁上吊着一条鱼,一块腊肉。
故意将鱼和腊肉吊到距离桌子一米高的地方,让家人吃饭时,看着鱼和腊肉下饭。
而这鱼和腊肉也不是他买的,而其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当时其父亲还告诉他,要守护好家里的鱼和肉。
你们说,这王峰是不是一个狠人。
这年,他的五姨太为其生了两个儿子。
这下,家里的房子便不够住了。
饶是他精打细算之下,依旧没能多移出空房子来。
最终,他只得再修房屋。
可是,他早已经是臭名昭著,谁也不愿意帮忙。
王峰想了很多办法,也没能找到人修房子。
最终,实在无奈,只得贴出告示,出了双倍的价钱请工修房。
柳林村的张林看到告示后,便同儿子来到王府,找到王峰。
王峰说:“只要你们给我修好房子,工钱按照告示上所说,我给两倍。同时,还保证每日都有鱼有肉。”
张林听了此言,满意点头。
于是,双方便订下了口头合约。
当天,张林就带着儿子留了下来,开始干活。
到了晌午时分,王峰家下人还真就为张林父子摆上了大鱼大肉。
可是,王府下人却知道,这大鱼大肉,就是王峰吊在梁的那两块,根本无法吃食。
张林和儿子坐了下来,满意点头。
其儿子张小兵拿起筷子,就去夹鱼。
谁曾想,根本就夹不动。
张小兵觉得奇怪,又去夹鱼头。
结果,依旧夹不动。
这下,他有些生气了,用手拿起鱼来。
左手拿着鱼头,右手拿着鱼尾,张嘴就朝着鱼身子咬去。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鱼没被咬开,反倒是张小兵的门牙给崩掉了一颗。
这一下,气得张小兵将鱼一扔,捂着嘴就骂。
张林急忙上前,为儿子止血,正要去找王峰理论,却是发现那鱼身上有些奇怪,便打灯一照,当即就发现了端倪。
他也不声张,还让儿子忍着此事,继续做工。
王峰见张林父子俩并没有多说什么,心中暗自高兴,每日便继续如此。
转眼间,两月过去,王峰家的房子已经修好。
这日,张林便与王峰一起算起工钱来。
谁曾想,王峰各种找茬,一会儿说这里没修好,一会儿说那里没整好。
总之,说是想不给钱。
张小兵听了王峰的话,当时就发火了,怒道:“你当初承诺每日有鱼有肉,可是结果呢?如如今我们父子辛苦修好房子,你却百般刁难,你不就是不想给钱吗?告诉你,今天你要是不给钱,老子非揍你不可。”
“哟,你还厉害呢,还敢揍我。要不,你来试试。”王峰说话间,右手一挥。
顿时,便有十名家丁拿着棍棒冲了出来。
王小兵乃是毛头小子,哪怕这阵势,便欲继续动手。
张林一见这情景,急忙上前制止,便说道:“儿啊,别与他一般计较,此事由我来处理。”
说罢,看着王峰道:“王老爷,你不给我们两倍工钱,那按照正常的一倍给我们可行?”
王峰冷笑一声,道:“我本已经准备好了银两,打算按照两倍结算给你们,可是你儿子居然口出狂言,不但辱骂于我,还想动手打我。实话告诉你,今儿个,要不你们给老子滚,要不老子就拉你们上衙门,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脸色阴沉,怒目而视。
张林听后并没有着急,也没有惧怕,拦着激动的儿子,对王峰道:“好吧,工钱我们也不要了,不知道王老爷可不可以把鱼和肉给我们,也不枉我们父子忙活了两个月。”
王峰一听,心中不由得高兴,暗想:这两个石头一样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给他们最好了。何况,就算真上了衙门,多多少少,我也是要出点钱的。
想到这里,心中十分高兴,可是脸上却阴沉着道:“好,看在你儿子还小,不懂事的面子上,就这样办吧。”
说着,就命下人将那条鱼和肉交给了张林父子。
张小兵拿着鱼和肉,很是不服气。
张林拉着儿子,便回了家。
回家后,他拿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鱼和肉敲开。
这一敲开,父子俩就惊得呆住了。
旋即,便是狂喜。
只见,那鱼肚子里装着一粒粒的金豆子。而那块肉里,则装着几张大额银票。
原来,当日张林用油灯照时,就发现鱼肚内有微弱金光,却没有声张,心想只要王峰给了工钱就算了。要是不给,就拿鱼肉。
而王峰,不但没给工钱,还把父亲临终前说的守好鱼肉理解错了。
张林父子用这些金子和银票盖了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时,他们还时常帮助乡邻,时常做善事,在当地赢得了好名声。
至于王峰,在知道此事后,便勾结县令,准备找张林父子的麻烦。
谁曾想,就在此时,县令却是被人告发,入了大狱。连同王峰一家,不但被抄了家,同样也入了狱。
这正是:吝啬地主恶贯满盈,终遭报应。善良匠人善行,得了善报。劝君行事多善良,恶念切莫心中生。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的民间故事,创作原型来源于民间传说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