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爱自称“老百姓”,
代表自己是普通人,平民。
但没成想,百姓一词,
在古代早期居然是指贵族。
参考《辞海》第七版中
对百姓一词的释义,
百姓,是古代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后用为平民的通称。
《国语》卷十八中这样描述百姓:
“民之彻官百,
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
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
所以有百姓,是百官族姓的说法。
尤其在奴隶社会,
奴隶都是无姓的,
有官爵的贵族才有姓,
因此百姓,起初是指贵族。
后来慢慢进入封建社会,
百姓才逐渐演变为泛指平民。
为奴无姓这件事,
在封建社会也依旧存在。
比如唐代的《朝野佥载》中提到过,
隋朝的官员韦衮,有个奴仆叫桃符,
跟随了他很久,
后来韦衮还了桃符自由身,使其为民。
桃符向韦衮讨一个姓,
韦衮便说跟我的韦姓。
有百姓时有贵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