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被全国认定为“深呼吸小城”的修水,修水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穿城而过,因此得名。这里不仅是江西五大水系之一修河的源头,还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宝藏城市。然而,修水在江西乃至全国范围内却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地方,其实它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宝藏。

修水地处赣西北、修河上游,位于湘、鄂、赣三省九县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崇山峻岭环抱,修河穿城而过,森林覆盖率高达75%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还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修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山背文化,宁州古城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诗书双绝”黄庭坚、“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的故乡,也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派“江西诗派”和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黄龙宗的发源地。1927年,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第一面军旗也在这里升起。


修水县城的凤凰山下,修河绕城而过。古城格局以“九井十八巷”著称,街巷呈鱼骨状分布,古井点缀其间,百家各姓的祠堂与民居错落有致。据统计,至清朝末期,修水县城共有祠堂130余栋,至今仍存30余栋,成为千年古城的建筑“活化石”。
修水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丰花灯、宁河戏、宁红茶、贡砚等四大国家级非遗项目,齐聚一城,展示了修水深厚的文化底蕴。
修水县城以西的双井村,是北宋文豪黄庭坚的故乡。黄庭坚不仅“诗书双绝”,还创立了“江西诗派”,双井村因其在宋代出了48名进士,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村”,黄庭坚故居、双井进士园等景点,展示了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

清咸丰年间,曾国藩力倡学习黄庭坚,宋诗运动声势浩大,逐渐形成同光体诗派,其中赣派远承江西诗派,领军人物是修水人陈三立。陈三立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望族义宁陈氏,家族四代五杰,其中四位被收入《辞海》,陈家大屋如一架横卧山间的时光机,见证了这个家族的辉煌。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修水县城紫花墩举行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这里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第一面军旗也在这里设计并升起。修水不仅是一个文化古城,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节点。
在修水,古色与红色自然交织,接续演绎着不同时代的传奇篇章,青山环抱,秀水穿行,古老的宅院浸染了红色的气息,催生出革命的硕果。如今,修河的南岸新城日渐崛起,与厚重沧桑的古城遥相对望。
来修水,你可以登上凤凰山俯瞰古城,走进黄庭坚故居感受诗书之美,参观陈家大屋了解义宁陈氏的家学传承,还可以在秋收起义纪念馆感受革命的激情。修水,这座赣北的宝藏古城,正等待着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