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为何不进化出臭肉或者毒肉?这样岂不是无敌了?

安心妈妈也是爸 2023-12-24 19:48:11

据统计,全世界一年要吃掉15亿头猪,其中我国更是猪肉最大的消费国,而猪之所以如此的受欢迎,只有一个原因:好吃。猪几乎全身是宝,它的肥肉可以炼油来炒菜、拌饭(还记得小时候的猪油拌饭吗?)、瘦肉可以用来做菜、骨头可以用来炖汤、红烧、就连内脏也被做成熟食,卖的比肉都贵。

作为家猪的祖先野猪也没能幸免,自古以来,野猪就是人类主要的狩猎目标之一,在野生环境下,还有许多食肉动物打野猪的主意,比如老虎、花豹、狼群、豺群以及熊等等,正是因为这样,野猪一度成为了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如今已经被除名)。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猪进化出了臭肉或者毒肉,应该会过得更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猪能不能进化出毒肉或者臭肉?

猪能进化出毒肉或者臭肉吗?

在哺乳动物中,肉是臭的动物很少,它们最多就是因为一些特殊的食性导致身上臭烘烘的,比如经常吃腐肉的鬣狗,而野猪身上的味道其实也不好闻,但是扒了皮肉照样可以吃。

抛开哺乳动物不谈,鲨鱼身上的肉是酸的,这是因为鲨鱼的排泄系统并不发达,这导致了它的尿液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入到血液进而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而作为哺乳动物,猪的排泄系统非常发达,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所以,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进化出毒肉的可能性。

毒在自然界中是许多动物狩猎和防御的手段,比如“洋辣子”(褐边绿刺蛾的幼虫)的刺毛、箭毒蛙的皮肤、毒蛇的毒液、鸭嘴兽的毒液等等,从整体上看,动物的毒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皮脂腺和唾液腺。

像毒蛇这类毒物,它们是将唾液腺进化成了毒腺可以分泌毒液,而洋辣子的刺毛是与皮脂腺异化成的毒腺相连,箭毒蛙是通过进食有毒的动物然后将毒素为我所用,河豚的毒素则是来自于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这种菌会产生河豚毒素,与河豚成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野猪想要进化出有毒也得通过这几种方式,但是作为一种皮糙肉厚、体型庞大、奔跑速度快且有一对锋利的獠牙的动物,野猪的防御几乎拉满,而且作为杂食性动物,它们也很少需要去捕猎中大型动物,所以,唾液腺进化出毒腺用了防御或者捕猎的动力对于野猪来说几乎是没有的。

至于皮脂腺对于全身坚硬皮肤和毛发的野猪来说也很难进化出毒腺,而进食有毒动物,这一点不符合野猪的食物选择,因为野猪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肉食通常以昆虫、鸟蛋、蛇卵等为食,这些都是无毒的,最后就是细菌了,能够产生河豚毒素的细菌只生活在水生动物中,所以,野猪想要进化出有毒也是不太可能的。

有毒不会让野猪无敌

虽然从表面上看,强悍的野猪如果加上毒肉,会让许多动物退避三舍,但是自然界讲求的是“一物降一物”,我们先来看一下常见的毒物,毒蛇、蜈蚣等等,它们是有众多的天敌的,比如蜈蚣甚至能被鸡轻松的降服,毒蛇除了一些猛禽能杀死它们外,蛇獴、蜜獾等动物也能轻松将它们拿下。

除了用毒的高手外,那些肉中有毒的,比如箭毒蛙、河豚、海蟾蜍尽管有“毒肉”也没能让它无敌,比如箭毒蛙在金腹蛇的面前就是个点心,而河豚更是许多鲨鱼、裸胸鳝、石斑鱼以及一些水鸟的“主餐”,而且即便河豚的皮肤和内脏有剧毒,也没能躲过厨师的刀,成为了被人追捧的一种“鲜”。

至于海蟾蜍更是蟾蜍中最毒的一种,它最初被引入澳大利亚是为了清理甘蔗田里的害虫,结果泛滥成灾,还毒死了当地的许多以两栖类动物为食的动物,正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人们发现了救星-澳洲水鼠。

聪明的澳洲水鼠发现海蟾蜍有剧毒后,并没有放弃对它的幻想,最终找到了将其开膛破肚吃掉内脏的方法完美的避开了海蟾蜍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皮下和肉中,内脏没有)。

由此可见,有毒并不能让动物处于无敌的状态,在同一生境中,食物链上下级中,总是有一些上游的动物会协同进化出克制下游动物的能力,比如对毒性的免疫能力,所以,即便是野猪进化出毒肉,它也是有天敌能克制它们的,同样的即便进化出臭肉,也不能让它免于被吃,毕竟自然界中,吃腐肉的动物可不少,就连野猪自己都会吃腐肉。

总结

动物的进化并不是随着动物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换句话说并不是我想怎么进化就怎么进化,进化的原动力是环境和生存压力,在这两个条件不断变化下,动物会产生一些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没有方向,有的有利,有的有害,在自然选择下,那些有利的会被保留,最终一代代的加强,形成新的特征。

而猪也是一个道理,它并不会因为自己被吃而进化出肉不好吃的能力,因为它们必须要将进化的“属性点”加在如何在强敌的捕杀下尽可能的存活下来,而不是死后的肉的归宿。

0 阅读:0

安心妈妈也是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