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反复的3类题型+4大作用+答题步骤+真题演练+50道习题

君达阅读理解 2025-04-13 06:36:32

少明老师原创内容

日更第1444天啦啦

>反复的定义解析

>反复的构成需满足3个条件

>反复的3个核心特征

>反复与相似修辞的区别

>反复的三种类型

>反复的四大作用

>反复的常见题型

>反复的答题步骤

>反复的答题模板

>反复的真题演练

>反复的50道基础习题

全文2300字

需10分钟左右

阅读理解|5分钟学会修辞手法

⬇️点击学习⬇️

12个修辞手法第1个,比喻的作用(附带50道题)

12个修辞手法第2个,比拟的作用(附50道习题)

12个修辞手法第3个,夸张的作用(附50道习题)

在文学创作与阅读理解中,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强调情感、突出主题的修辞手法。它以“重复”为手段,以“强化”为目的,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是阅读理解中高频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反复的定义、分类、作用、经典案例及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技巧等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手法的价值与意义。

反复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1.定义解析

反复(Repetition)是指根据表达需要,有意重复使用词语、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其核心在于通过重复的结构或内容,强调某种情感、突出某种观点,或加深读者的印象。

反复的构成需满足3个条件

重复性:词语、短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

目的性:服务于情感表达或主题深化,而非随意重复。

逻辑性:重复内容需与上下文主题或情感逻辑一致。

2.反复的3个核心特征

强调性:通过重复强化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如鲁迅用“沉默呵,沉默呵!”强调对社会的愤怒与反思)。

节奏感:重复的结构可形成语言的韵律,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营造期待的氛围)。

逻辑关联:重复内容需与整体内容形成逻辑关联,避免生硬堆砌。

3.反复与相似修辞的区别

与比喻的区别:比喻通过“相似性”建立联系(如“时间如流水”),而反复通过“重复”强化表达。

与排比的区别:排比强调结构相似的并列句式,反复强调同一内容的重复。

与对偶的区别:对偶要求字数对称、结构对仗,反复更注重内容的重复而非形式对称。

反复的分类与作用

1.反复的三种类型

(1)词语反复

定义:连续或间隔重复同一词语,以突出情感或行为。

例句: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析:通过“沉默”的重复,强调对当局压迫的愤怒与对民众觉醒的期待。

(2)句子或短语反复

定义:重复同一句子或短语,以强化主题或结构。

例句: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去晒大豆和小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分析:六个“她含着笑”的重复,塑造大堰河勤劳、乐观的形象,突出无私奉献的主题。

(3)连续与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重复内容连续出现,中间无间隔。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作用:通过“盼望着”的重复,强化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间隔反复:重复内容间有其他内容间隔。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开国大典》)

作用:通过间隔重复,突出开国宣言的深远影响,增强历史厚重感。

2.反复的四大作用

①强调情感,深化主题:

通过重复关键词或句子,将情感推向高潮。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不断重复“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现父爱的坚定与执着。

②增强语言节奏与感染力:

重复的结构形成韵律,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的反复,增强诗歌的豪迈气势。

③逻辑衔接,结构清晰:

在议论文中,反复可作为过渡句,如《纪念刘和珍君》中“沉默呵,沉默呵!”承上启下,串联前后文。

④刻画人物性格或心理:

通过重复人物语言或动作,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反复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凸显其保守与胆怯。

经典文本中的反复手法分析

案例1: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原文片段: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分析:

类型:词语反复(“沉默”重复)。

作用:

①强调民众压抑的愤怒与觉醒的迫切性;

②通过“爆发”与“灭亡”的对比,警示读者反抗的必要性。

阅读启示:需关注重复词语的象征意义,分析其如何推动主题深化。

案例2: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原文片段: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分析:

类型:句子反复(“她含着笑”)。

作用:

①通过重复动作,刻画大堰河的勤劳与乐观;

②“笑”与“劳作”的结合,凸显其无私奉献的品格。

阅读启示:需注意重复句式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联。

案例3:《春》(朱自清)

原文片段: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分析:

类型:词语反复(“盼望着”)。

作用:

①开篇重复“盼望着”,营造对春天的热切期待;

②与后文春景描写形成呼应,强化主题。

阅读启示:需结合上下文,分析重复如何营造情感基调。

阅读理解中的反复分析技巧

1.常见题型

直接提问:

“文中哪处使用了反复手法?有何作用?”

隐性分析:

“某句反复出现的词语如何强化情感表达?”

迁移应用:

“若删除反复内容,对主题表达有何影响?”

2.答题步骤

1.定位反复内容:找出文中重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2.判断类型:区分词语、句子反复或连续/间隔反复。

3.分析作用:结合上下文,说明其如何强调情感、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

4.联系文本:指出反复与人物、情节或环境的关联。

3.答题模板

>“文中运用了反复手法,通过重复词语/句子(如‘沉默呵,沉默呵’),属于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既强调了……情感,又深化了……主题(如‘突出对压迫的愤怒’),使语言更具感染力。”

真题分析

原文片段:

“她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把她的爱给了每一个需要的人。”

问题:分析该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解析:

1.定位:关键词“总是这样”重复出现。

2.判断类型:词语反复(“总是这样”)。

3.作用:

①强调人物无私奉献的性格;

②与后文“把爱给了需要的人”形成呼应,突出主题。

4.答案:

>“该句运用了反复手法,通过‘总是这样’的重复,强调了人物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化了‘无私大爱’的主题,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

注意以下几点

1.识别重复内容:关注词语、句子的重复模式。

2.区分类型与作用:词语反复侧重情感,句子反复侧重形象,连续/间隔反复侧重结构。

3.结合语境分析:反复需服务于主题或人物,避免孤立分析。

4.警惕过度重复:优秀反复需自然流畅,避免为重复而重复。

如果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学好语文阅读理解,想要让你的孩子系统建立知识点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理解丢分的问题

只需要花10分钟,让你的孩子体验一下。阅读理解清单式解题方法,你的孩子就能从此喜欢上阅读理解。乐此不疲的,去破解一道又一道阅读理解!成为阅读理解满分学霸!

反复训练50题+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

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的一项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下列句子中反复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强调愤怒与号召)

B."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表达反思)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壮丽景色)

D."风!你咆哮吧,咆哮吧!"(拟人化表达)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修辞的一项是()

A."等了又等,盼了又盼,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B."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4.下列句子中反复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间隔反复)

B."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连续反复)

C."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连续反复)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

5.将下列句子重组为反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原句: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A.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B.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能改变命运。

C.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能改变命运。

D.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6.下列句子中反复修辞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是()

A."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B."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7.下列句子中反复的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盼望着")

B."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咆哮")

C."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我")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

8.下列句子中反复与反问结合使用的是()

A."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C."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D."等了又等,盼了又盼,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9.下列句子中反复的修辞效果最弱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B."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C."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下列句子中反复与拟人结合使用的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C."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填空题(11-20题)

11.补全下列反复句: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例句,用反复手法描写"等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3.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14.补全下列反复句:

"我等了又等,________,________,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15.用反复手法改写句子:

原句: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16.补全下列反复句:

"风!你咆哮吧,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重组为反复句:

原句:他喜欢画画,喜欢唱歌,喜欢跳舞。

18.补全下列反复句:

"归来见天子,________,________。"

19.用反复手法描写"雨":

例句: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雨,淅沥淅沥,淋湿了大地。

20.补全下列反复句:

"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21-30题)

2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使用了反复修辞。()

2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句话使用了反复修辞。()

2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的反复作用是强调愤怒。()

24."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这句话的反复作用是表达焦急。()

2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话使用了反复修辞。()

26."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这句话的反复作用是增强气势。()

27."等了又等,盼了又盼,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这句话的反复作用是突出等待的漫长。()

28."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这句话使用了反复修辞。()

29."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这句话的反复结构是连续反复。()

30."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的反复结构是间隔反复。()

四、简答题(31-40题)

31.分析下列反复句的作用: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2.为什么反复句常用于演讲和抒情散文中?请结合例子说明。

33.比较反复与排比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34.分析下列反复句的结构特点:

"我呢,我呢,我到底该怎么办?"

35.反复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例子说明。

36.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并说明修改后的效果:

原句: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37.分析下列反复句的修辞效果: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38.反复句是否必须重复完整的词语?请举例说明。

39.分析下列反复句的情感表达: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40.反复句在广告文案中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五、改写题(41-50题)

41.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42.将下列句子扩展为反复句:

原句:春天来了。

43.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他喜欢运动,因为运动能让他保持健康。

44.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45.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

46.将下列句子扩展为反复句:

原句:读书很重要。

47.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人生需要勇气,因为勇气能让我们战胜困难。

48.将下列句子扩展为反复句:

原句: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49.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反复句:

原句:我们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50.将下列句子扩展为反复句:

原句:青春是美好的。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

1.B("盼望着"间隔反复)

2.A(强调愤怒与号召)

3.C(未使用反复)

4.B(连续反复,其他为间隔反复)

5.B(重组后突出强调)

6.A(连续反复增强焦急感)

7.D("天子"为间隔反复,其他为连续反复)

8.A(反复与反问结合)

9.C("天子"反复效果较弱)

10.A(反复与拟人结合)

二、填空题答案

11.涌过来,涌过来。

12.等待着,等待着,那个人始终没有出现。

13.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14.盼了又盼,等了又等。

15.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16.咆哮吧,咆哮吧!

17.他喜欢画画,喜欢画画,喜欢画画。

18.天子赏赐百千强,天子问所欲。

19.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雨,淅沥淅沥,滋润了万物。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判断题答案

21.√("盼望着"间隔反复)

22.×(互文,非反复)

23.√(强调愤怒与号召)

24.√(表达焦急)

25.×(对偶,非反复)

26.√(增强气势)

27.√(突出等待的漫长)

28.×(未使用反复)

29.√(连续反复)

30.√(间隔反复)

四、简答题答案

31.作用:通过"沉默"的间隔反复,强调愤怒情绪,号召行动。

32.原因:反复句节奏感强,能增强感染力。例如:"努力,努力,再努力!"

33.异同:反复强调重复,排比强调结构相似。例如:

-反复:沉默呵,沉默呵!

-排比:他们的品质纯洁,意志坚韧,气质谦逊。

34.结构特点:连续重复"我",突出自我反思的焦急。

35.作用:反复句在诗歌中增强节奏感。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36.改写: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效果:增强强调效果。

37.修辞效果:通过"咆哮"的反复,增强气势与情感。

38.是否必须完整:不一定。例如:"等待着,盼着,那个人始终没来。"

39.情感表达:通过"等了又等"的反复,突出等待的焦虑与无奈。

40.作用:反复句在广告中增强记忆点。例如:"买它,买它,现在就买!"

五、改写题答案

41.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4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43.他喜欢运动,喜欢运动,喜欢运动,因为运动能让他保持健康。

44.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45.友谊是珍贵的,珍贵的,珍贵的情感。

46.读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47.人生需要勇气,勇气,勇气,因为勇气能让我们战胜困难。

48.梦想是动力,动力,前进的动力。

49.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50.青春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阅读理解训练营·会员课

学练结合·学则必成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