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在预警雷达技术上的进步可谓是长足的。
时至中国已经拥有遍布全国的先进预警雷达网,形成了立体化的预警监控体,这为中国在弹道导弹防御上提供了可靠的预警保障。
俄罗斯的预警雷达探测距离高达6000公里,远超美国的4800公里,那么我国什么水平呢?
美国预警雷达系统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沼,国力元气大伤,与此同时,苏联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的头号挑战者。
为应对来自苏联的核导弹突袭,美国决定在本土东西海岸部署一批大型预警雷达,以提前探测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这批雷达被命名为“铺路爪”。
铺路爪雷达采用先进的电子相控阵技术,可以360度全方位监视辽阔的空域,实时探测及跟踪空中目标。
它由近2000个发射接收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布置在一个巨大的三角框架上,整个雷达系统安装在一座32米高的建筑物顶部,外形酷似一个巨大的三角翼。
铺路爪雷达功率强大,据称单机峰值功率高达582千瓦,它可以探测到4000公里外的弹道导弹,对抗苏联远程洲际导弹具有重大战略作用。
但强大的功率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铺路爪雷达每小时运转就需要600度以上的电力支撑,成为一个“电炉”。
铺路爪雷达使用的超高频电磁波也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统计数据显示,居住在铺路爪雷达基地附近的居民患癌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环保人士对此高度关注。
进入21世纪,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铺路爪雷达逐渐显露出落伍的问题。它那巨大的机械回转天线已经完全过时,维护费用居高不下,更为致命的是,新一代隐身战机的小型雷达反射面已经可以轻松躲避铺路爪的检测。
于是,美国决定逐步停用内陆的铺路爪预警雷达,到2003年,美国仅保留了靠近海岸的铺路爪基地,其余内陆基地全部关闭。
与此同时,新型固态相控阵雷达技术也在美国蓬勃兴起,这种雷达拥有更高精细度,也更轻更小,可安装在各种移动平台上。
与美国步调一致,其它国家也在加速推出新一代预警雷达。
传奇雷达的崛起与沉沦——沃罗涅日雷达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为对抗美国在军事上的战略威胁,苏联决定建造一个大型的雷达站,首先是选址问题,考虑到雷达所需的大量电力供应,经过评估,最终确定在现在的乌克兰附近进行建设。
这给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放射安全问题,为确保工人健康,建设单位配发了大量防护装备,并制定了严格的防护流程。
雷达的建造规模也是一大难题,单个发射天线就有数吨重,要安装数万个天线,难度可想而知。
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先建造起巨大的支架钢结构,再逐个安装天线,过程极为艰巨,此外,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的搭建也考验着团队的专业水平。
1985年,在所有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沃罗涅日雷达站终于建成投入使用,这座雷达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尖端的相控阵技术。
由上万个独立发射天线组成,覆盖范围达到6000公里,基本覆盖整个欧洲地区,其峰值功率高达60万千瓦,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用雷达,一时间备受瞩目。
在冷战时期,沃罗涅日雷达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苏联监视北约活动的“天眼”,苏联可以借此对北约国家的一举一动进行全天候监视,实时掌握北约军队部署动向。
与此同时,其强大的电磁波还可对北约国家的无线电通信产生干扰效应,影响北约军队的通信指挥系统,沃罗涅日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苏联军事实力达到顶峰。
但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这座雷达被乌克兰接收,由于乌克兰财政困难,难以继续投入巨资进行雷达的维护与更新,各项性能开始下滑。
到2000年,沃罗涅日雷达的遥远预警能力已不足以满足需要,为重拾雷达优势,俄罗斯研制出性能更先进的沃罗涅日-DM雷达,用于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沃罗涅日-DM雷达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空间卫星和地面雷达的有机联网。
空间平台上的侦察卫星可以监视弹道导弹的早期飞行轨迹,地面平台的雷达对进近大气层的目标进行精确追踪,两者形成上下链路协同工作,对敌方导弹实现全程监控。
这款新型雷达的问世,使俄罗斯的战略预警能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时移世易,尽管冷战已过,但强大的雷达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产。
沃罗涅日系列雷达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彰显了科技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预警雷达发展概述
一枚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其整个飞行轨迹可细分为起飞中段飞行和终端飞行三个阶段,为了提前发现和拦截导弹,远程预警雷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在敌方导弹仍处于中段飞行时及早发现,争取反应时间,采取拦截,预警雷达是国家反导和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我国北方集结大军,扬言动用核武器打击中国,面对空前的威胁,中国急需建立属于自己的防空预警系统。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代7010预警雷达诞生于河北省黄羊山,这座单面针式雷达耸立于峭壁之上,高达20米,面宽40米,可探测5500公里范围,它曾成功预报多项重大事件,对国家防空作出巨大贡献。
7010预警雷达的研制可谓一波三折,早在1950年代,中国就已经意识到远程预警雷达的重要性。
当时我国了苏联的雷达,用于监测远东地区的空中活动,但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专家纷纷撤离,这台雷达很快就无法正常运转。
面对来自北方强敌的逼近,中国决心自主研发预警雷达,经过艰苦努力,我国雷达专家在1960年成功试制出国产第一台防空预警雷达――编号为704的早期预警雷达,这为7010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7010预警雷达投入使用后,中国反导预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它成功预报了多起重大事件。1979年,该雷达提前探测到美国空间实验室坠落并提出预警,为我国做好防护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1980年代,这台“天眼”又两次准确追踪到苏联潜艇在太平洋进行的弹道导弹试射,使我国及时获知苏联的动向,可以说,7010雷达对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雷达技术发展,7010预警雷达逐步退出现役,新一代预警雷达广泛采用先进的相控阵技术,工作频段选择P波段,由此大幅提升了探测距离灵敏度和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
新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到5000公里,其反隐身和跟踪能力已超过美国“铺路者”雷达,与传统雷达波段相比,P波段具有衰减小制作成本低的优势,更适合中国国情。
从起初一穷二白到现今技术先进性能优异,中国预警雷达经历了一个从0到1的过程,取得了引以为傲的进步。
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未来,中国预警雷达事业必将继续保持进取,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以雷达科技之力守护国家安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