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美国的动作越来越大。
如果仔细了解就会发现,目前的美国处于一种特朗普主外,马斯克主内的阶段之中。
很简单,特朗普宣布征税的同时,还计划开疆拓土。
只要美国占领巴拿马运河、墨西哥湾、加拿大与格陵兰岛。
那特朗普就是美国史上“百年一帝”。
届时,整个北美都将被美国纳入版图之中。
其次,马斯克近期手持“尚方宝剑”,在美国内部进行开刀阔斧般的改革。
马斯克首先率领六名00后拿下了美国的CIA。
【马斯克接连拿下两大部门,未来堪忧】
随后便拿下了美国国际开发署。
原因是这两大机构的腐败与浪费程度令人发指。
比如说吃个日本寿司要花费6亿美元。
一年喝咖啡的费用达到1200多万美元。
一个咖啡杯要1200美元。
一个马桶座要1万美元。
9头山羊要600万美元。
投入8亿美元研发,售价17万美元一台的手推车。
86亿美元的运输机每隔一年就要按照每斤6美分的价格卖废铁。
耗资80亿美元建造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基本上走向报废。
而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所浪费的金额虽然不及美国国防部,但是美国每年为该机构支出数百亿美元。
2025财年更是高达500亿美元。
经过马斯克审查之后发现,其中有70%的资金属于虚报、管理不善以及贪污。
这也是马斯克为何会一次性裁掉1.6万名员工。
代表着此前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707个全球机构。
和6200名记者再也领不到来自美国的“薪水”。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国际开发署还负责在全球扶植所谓“独立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以“对抗中国的恶意影响”。
这样一来,美国国际开发署经费中就包括对付中国。
如今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经关门。
还砍掉了每年500多亿美元的经费。
而且美国每年资助国际开发署的经费,对于美国一点帮助都没有。
毕竟,这笔经费无法帮助美国走向强大,最多能恶心一下对手。
说白了,这不就是浪费钱么。
【美国国际开发署,即将关门】
按照马斯克审查团队公布的数据,其中显示纽约时报每发表一篇文章,最低的稿酬是7万美元。
最高可以达到100万美元。
其中最大的一笔是打给美联社,一篇文章的稿酬为1950万美元。
就连一向自诩独立客观的英国BBC,也从国际开发署累计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稿酬。
然而就在马斯克掐断这笔经费之后,BBC彻底怒了。
最为显著的就是一个月前还打着反华旗号的BBC,彻底改变对华态度。
此次BBC耗时几天的时间,特意为中国做了一部纪录片。
名称为《中国制造2025》。
这部纪录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无人机的先进之处。
【BBC开始鼓吹中国,直到美国打钱】
而且只说优点和先进性,其他一概不谈。
接下来又鼓吹中国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同样只介绍优点。
也介绍了中国光伏产业和DeepSeek有多么先进。
同时还将中国各大城市的镜头加入到纪录片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BBC没有用所谓的“阴间滤镜”,而是使用了正常的滤镜,也介绍了每座城市的文化和景点。
说白了,BBC此次就是鼓吹中国。
目的自然是和美国唱反调。
马斯克不是掐断BBC的经费么,虽然BBC不在乎这点经费,但是美国不能不给,既然不给,那么BBC就要做点不一样的事。
在这部纪录片中唯一提到的缺点就是中国芯片的短板。
最后,BBC的主持人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中国制造2025已经取得圆满成功,而中国科技突破的原因归结于“政府的耐心与长期规划”。
也就是说,在中国体制下,中国实现了科技突破。
当然,这样一部纪录片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此举也让BBC的纪录片遭到不少的谩骂。
紧随BBC之后改变口风的是英国《金融时报》。
口风也从此前的反华改变为中国太牛了,美国要玩完。
可是真正了解BBC的就知道。
多年来这家英国媒体一直对中国抱有负面看法。
每篇涉华报道中基本上只提到中国的缺点,从不报道客观事实。
因此,BBC也遭到了我国的制裁。
当初BBC面对中国的制裁,一度表示“BBC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闻机构,我们公正公平地报道全球事件,没有任何畏惧和讨好”。
结果被马斯克掐断国际开发署500亿美元的经费后。
BBC很快就转变了立场。
要知道,BBC只是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一家外媒。
前文咱们已经提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累计资助707家新闻机构和279个民间社会组织。
这样一来,马斯克就相当于得罪了大量新闻机构。
对此,马斯克也提前“留下遗言”。
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已经得罪了太多人,自己可能会出事,所以留下一个视频,明确指出如果马斯克出事,继任者是怎么产生的。
【马斯克这么干,迟早会招来杀身之祸】
对于自己的审查团队,马斯克给出的建议是。
继续做我们应该做的事。
也就是说,在马斯克看来“我活不活无所谓,但你们都必须死”。
但是马斯克审查美国国防部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尤其是发现美国国防部有大量的财务黑洞。
在2023年的财务审计中,五角大楼有一半的资产无法入账,代表着有1.9万亿美元的资产“下路不明”。
而且这些巨额经费中,可能有一半流向了军工联合体。
就拿F-35来说。
初衷是用F-35来提升美军的战斗力,如今F-35却成为美国史上最昂贵的军购计划。
整个服役周期将花费超过1.7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军的开支已经面临质疑。
这让手持“尚方宝剑”的马斯克,很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再加上特朗普还准备叫停俄乌冲突。
此举在梅德韦杰夫看来“特朗普可能是下一个肯尼迪”。
由于马斯克毫无顾及,华盛顿地区的联邦法官已经裁定,同意美国有关工会的请求,暂缓解散国际开发署的进程。
也就是说,马斯克想要缩减国会开支。
如今连拿下一个国际开发署都变得困难重重。
更何况是对背后势力错综复杂的五角大楼发难。
这其中除了会遇到巨大的阻碍,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别忘了,五角大楼的背后是美国军工联合体。
【马斯克审查后,美军财务黑洞被曝光】
这些人可是手中有枪的存在。
根本不是那些领薪水的国际开发署员工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这种情况下,马斯克的一系列行为虽然属于拨乱反正,但是得罪的人越来越多,真的能成功?
或者说万一成功了,我们该怎么办?
说实话,美国能否成功,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如果成功了,也不会削弱我们的实力。
毕竟,中国能如此富强,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
美国再怎么焕发生机也不可能像40年前的差距那么大。
40年前我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都清楚。
只不过马斯克和特朗普此次的动作这么大,不可能不流血。
甚至一个不小心,这二人还会被送上法场。
而BBC之所以改变口风,也是为了向美国施压。
如果美国不恢复经费,那BBC就一直鼓吹中国,直到鼓吹到美国受不了并打钱为止。
这也是笔者为何会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夸奖和称赞都是善意的。
对于特朗普而言,目前的动作并不算大。
别忘了,当初特朗普决定成立所谓的“政府效率部”。
可是要让美国每年缩减2万亿美元的开支。
如今这才哪到哪?
再加上特朗普在对台政策一事上也出现了改变。
此前一度表示要对中国台湾加征100%的关税。
还将白宫官网上所有涉及到台湾的信息全部删除。
同时,特朗普还任命贝蒂为美国副国务卿。
要知道,贝蒂是特朗普上一任期的御用撰稿人。
如果说特朗普对台加征关税以及删除信息,代表着此人的态度出现改变。
那么任命贝蒂为副国务卿,就代表着美国可能要“弃台”。
毕竟,贝蒂日前表示“台湾必将属于中国,这只是时间问题,美国不值得动用任何资源来防止。有远见的政治家将认识到这一点并达成交易,以此获得中国在非洲和南极州的重大让步”。
也就是说,中美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进行利益交换。
毕竟,这可是特朗普自己人的说法,不是笔者杜撰。
只不过美国人很显然忘记了,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也是我国的原则和底线,不会作为任何筹码进行利益交换。
从特朗普眼下的行为来看,美国对于非洲和南极洲的兴趣并不大。
反而对北极和中东的兴趣很大。
别忘了,此前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特朗普可是毕恭毕敬。
不仅扶椅子,还在内塔签字之际站起来退至一旁。
【内塔出访美国,特朗普毕恭毕敬】
哪有一副美国总统的样子。
而且特朗普日前可是绕过国会,直接批准对以色列出售总价值74亿美元的军火。
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哪里有资源就要哪里。
毕竟,此前在日本首相石破茂结束美国之旅后。
法美日三国派出航母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演习。
目的很简单,就是向中国证明,美国依旧有能力在中国家门口搞事情。
可是从此次演习的规模来看,完全是“装样子”。
美军航母此前在中东没少被胡塞武装收拾,如今跑到菲律宾海耀武扬威,不过是吃准我们不会主动出手罢了。
也就是说,从美国对华征税、美日元首会晤、法美日联演来看。
未来美国的核心依旧是包围中国。
否则特朗普的目标也不会转向中东和亚洲。
当美国解决资源短缺、制造业空心化、缩减开支的难题后。
下一步还是会继续对付中国。
然而从目前马斯克的大动作来看,局势对于美国并不乐观。
这也是为何我们能看到BBC狂吹中国的奇观。
写到这大家就会明白,为何老外对中国有偏见?
不是咱们不够强大,而是美国和外媒在其中捣鬼。
所以,局势对于中国并不乐观。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