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破百亿票房,所谓电影市场寒冬,只是烂片的寒冬

星话大白 2025-02-14 20:11:22

2月13日晚上7点,哪吒2的票房是达到100亿元,成为中国首部票房过百亿的电影。

而且100亿元,并不是哪吒2的票房终点,目前哪吒2的票房后劲仍然很强。

今天之前,哪吒2的日票房基本保持在4.8亿票房以上,上映第2天的4.8亿票房成了上映前15天的最低值,而以前正常电影的单日票房峰值能超过4亿,就算是大爆了,而哪吒2是连续保持15天的每天票房在4.8亿以上,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哪吒2的单日票房最高达到8.66亿元,

说实话,哪吒2上映后,我有预估,哪吒2能达到70亿票房,但我也完全不敢想哪吒2可以破百亿票房,甚至可以达到150亿票房。

现在平台软件的预测,哪吒2的票房预计会达到160亿元。

考虑到这是电影上映后半个月的预测值,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

在此之前,我们电影票房第一的电影,总票房是57.75亿元,这次哪吒2等于把票房第一的纪录,提高到原来的近3倍,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提升幅度。

哪吒2能取得这个成绩,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另外,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管电影,还是人,都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喜欢,所以如果有人觉得哪吒2不好看,也不用自我怀疑,也不用不好意思说,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从票房成绩来说,哪吒2能取得这个成绩,主要还是基于口碑好,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哪吒2的电影,这也是一个事实。

一部多数人不认可的电影,是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

像之前某部电影靠幽灵票房和流量明星的饭圈属性,也顶多把票房刷到40多亿,不可能把票房刷到影史第一,更不可能刷到百亿票房。

所以,哪吒2的这个票房,含金量是很高的,没有什么水分,主要还是靠口碑撑起来的。

当然,人红是非多,影片火了同样是非很多,随着哪吒2火了,伴随而来的一些争议和攻击,也是持续不断,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成绩就是对这些攻击言论的最好回应。

哪吒2的票房,已经充分说明这是一部人民喜闻乐见的好电影。

所以,本文更多只是从哪吒2的票房大火,去分析这种现象级爆火背后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不会去过多讨论哪吒2具体内容,因为如果具体到内容,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我写影评,通常是不会涉及剧透,不会具体讨论内容,更多是分析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影响。

其实从我个人观影感受来说,我也觉得哪吒2的剧情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有些地方煽情得比较生硬,部分反转也比较突兀,可能跟删减了很多时长片段有关。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哪吒2整体仍然是一部好作品,也不枉费我在2019年哪吒1刚上映后,就写了长篇影评,去跟大家自来水推荐哪吒1。这次哪吒2上映后,我也是先把2019年的哪吒1影评重新发了一遍,跟大家重温了下。

我写影评的基本原则,就是只有我认为好的电影我才会去写影评,所以过去这些年,我主要写过《大圣归来》、《流浪地球》、《哪吒1》、《流浪地球2》的影评。

碰上能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电影,我会有特别强烈想写的欲望。

比如说,《大圣归来》是横空出世,真正改变中国动画电影局面的里程碑作品。

《大圣归来》应该是首部撕掉“低幼”标签的动画电影,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动画电影就是低幼的标签,首次采用电影工业级别的标准,去打磨制作一部动画电影。

虽然《大圣归来》也存在很多不足,票房也不算太高,但作为开荒突破的作品,《大圣归来》的出现,也给后来《哪吒1》的大火,奠定了一些行业基础,改善了中国动画电影行业的环境,让资本注意到动画电影的巨大潜力,让一些资本去投资能真正用心去做好作品的团队。

再比如,2019年《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工业迎来里程碑的作品,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对这类电影,我就肯定会写影评,因为这都是能感动我的作品。

我能从这些作品对细节的打磨,感受到电影创作团队的用心和诚意。

真诚才是最大的必杀技。

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能感动我们的电影作品,其实并不多。

国内真正好的电影作品,仍然太少。

我清晰的记得,在这次春节档之前,我们舆论上一片惊呼“中国电影市场寒冬”的声音。

因为2024年的电影市场票房并不景气。

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425.02亿,大跌22.6%;

这让今年1月,到处都还是各种“中国电影市场寒冬”的声音,有很多这类报道。

结果,这次春节档的火爆,也再次说明,中国电影并非没有市场,只是缺乏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好电影。

我看到最近有一些报道称“中国电影市场走出寒冬”。

然而,一个行业,怎么可能才一个月,就突然从寒冬,进入到无比火热的状态。

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什么寒冬,真正面临寒冬的是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有庞大的需求,但缺乏能满足庞大观影需求的的优秀电影。

2019年,《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人惊呼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建立,让人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曙光。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下一部获得现象级的中国科幻电影,仍然是《流浪地球2》。

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百花齐放的现象。

而中国动画电影则相对好一些,近些年是不断有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出现。

但能挤进票房前十的现象级作品,仍然还是只有哪吒系列。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还有《哪吒》的导演饺子,都是那种比较纯粹于创作的人,在他们眼里只有创作,作品的质量是第一的。

这两个大火的电影系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精心去打磨作品,制作周期都特别长。

像哪吒1到哪吒2,制作时间是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要去不断打磨作品,把作品质量推高到现有自身能力可以做到的极限。

所以,哪吒2存在的一些争议话题,基本都是内容剧情上的,在视觉特效和画面表现上,哪吒2基本是无可挑剔的,细节非常丰满,制作精细。

用心打磨,制作精良,是一部优秀电影的基础。

但如果只是用心打磨、制作精良,并不代表作品一定能大火,因为市场买不买单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流浪地球系列,还是哪吒系列,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比如说《流浪地球》的故事内核精神,是十分体现我们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而非好莱坞那套个人英雄主义。

这跟《流浪地球》小说作者刘慈欣,本身就很善于阴阳美式价值观,能写好体现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有一些关系,跟郭帆的改变也有关系。

《哪吒1》对神话故事的改编,则更多体现了父母和子女的亲情,强调亲情。

而《哪吒2》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反霸权”色彩。

把哪吒“不认命”的特质,从“我命由我不由天”,演变为对霸权的反抗,核心底色之一,就是反抗。

这跟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抗美国霸权的基调是相符的。

在我们当前饱受美国霸权之害,世界各国都饱受美国霸凌,这在特朗普当选后,是变得更严重,不管特朗普到处挥舞关税大棒,还是动不动说要占领他国领土,甚至说要占领加沙这种种族清洗计划。

可以说,全世界都饱受美国霸权之害。

所以,哪吒2这种反抗霸权的基调,也会让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增强一些代入感。

《哪吒2》是在很多地方有这类隐喻。

以下部分,可能会涉及一些轻微剧透,我会尽量不过度剧透,虽然大家可能在某音也被剧透得差不多了。

比方说,哪吒2里代表仙人标志的“绿牌”,图案就非常神似美国国徽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绿卡”。

还有剧中最大反派的法宝,“鼎”上开口有一个明显的“美元”标志。

这两个是明显的暗喻,几乎可以说是“明示”。

还有一些比较隐晦的象征。

比如剧中反派在这个有着美元标志的“鼎”上结出的“金灿灿”的大树,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象征美元霸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然,我也是因为这个鼎上有美元标志,所以才会一下子把这个黄金大树,联想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而哪吒在大战中,击破这个鼎和大树,也标志着美元霸权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也已经崩溃过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过度解读,但实际上,如果看过饺子2008年底的开山之作《打,打个大西瓜》,就不会觉得这是过度解读。

因为《打,打个大西瓜》就是一部反战、反霸权题材的动画作品。

所以,会在哪吒2加入这些反霸权的色彩,并不奇怪。

像剧中最大反派一直嚷嚷着“为了霸业”,所以人们看哪吒2的时候,把美国霸权代入到剧中反派,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哪吒作为反抗霸权的角色,我们在现实中反抗美国霸权,自然也会更加有代入感。

虽然我也不敢说哪吒2大火是因为加入这些反霸权色彩,但客观来说,哪吒2体现的这些反霸权色彩,确实会让很多人更有代入感,会更有共鸣。

比方说,至少从我个人来说,哪吒2里传达出“投降没有出路,唯有反抗到底”的精神,还是比较能让我感到共鸣。

哪吒会这么火,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

目前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以及中国动画电影工业,仍然依赖于导演超强的个人能力和制作团队能力本身,还没有到百花齐放的阶段。

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随着这些真正用心打磨,制作精良的电影作品,获得观众巨大的支持,叫好又叫座,资本也会在赚快钱、赚好钱、赚大钱之间,去做取舍。

此外,不管是电影资本,还是影视文化创作者,也应该从流浪地球和哪吒系列的大火,看清楚一个道理,文化创作一定要懂得以人民为中心去创作。

想要作品大火,就需要符合中国人民主流价值观,不要夹带私货。

文化作品不可避免会受创作者的三观影响,小说、影视动漫创作等,作者的三观都会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作品里,也可以说,任何文化创作,都存在作者的私货。

但如果作者的私货,符合中国文化主流价值观,那就算不上私货,属于“公货”。

而如果作者的私货,是迎合西方价值观,不符合中国文化主流价值观,那就属于私货。

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那么人民自然会用脚投票,给予正反馈。

而一些夹带私货的作品,在票房滑铁卢后,往往不去反思自己夹带私货的问题,反而怪观众没品味,这多少就有些倒反天罡,妄图PUA观众。

有意思的是,近些年,很多票房大火的作品,都不是所谓“导演圈”里混出来的,不是所谓“第几代”导演,而都是草根出身的导演。

比如,饺子大学专业是学医的,毕业后“弃医”,自学3D动画,在家里花了三年半时间,才做出《打,打了个大西瓜》。

这些不是从所谓“传统”导演圈里混资历出来的新生代导演,他们有着自己的“朝气”,他们反而更能明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而传统导演圈,往往被美式价值观腐蚀深究,很多是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了,自然讲不好中国故事。

过去一年,我们在文娱行业也出现一些现象级、世界级的作品。

而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还有哪吒导演饺子,他们都是比较典型的务实长期主义者,他们既有远大的梦想,又能长期坚持,去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冯骥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郭帆说:“我希望通过电影工业化为中国电影铺路,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但每一步都很重要。

饺子说:“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

他们都有这种务实、踏实、并且能长期为之坚持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也会随着创作者的三观,反映在作品上。

不过我也得强调一下,像饺子、郭帆、冯骥他们,都是在各自行业里拓荒的领行者,他们成功源于他们的坚持,但也并不是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坚持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他们不坚持,肯定是没有今天的成功。

但在他们背后,是很多同样坚持,但最后并没有成功的创作者,这也是行业的残酷性,仍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所以,是否坚持,是受很多现实条件的影响,能否坚持,更多需要我们自己去取舍。

但这不妨碍我们,可以从他们成功的经历,去获取一些激励和坚持的动力,只是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知。

最后,我在2019年写哪吒1的影评就说了,我们观众用脚投票,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优秀作品,我们能去电影院看的,就去电影院看。

对于垃圾作品,则坚决抵制和不看。

只有这样用脚投票,把垃圾作品、粗制滥造的作品淘汰出这个市场。

才能让那些真正良心去创作的制作者,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我也希望中国电影产业,能涌现更多优秀的导演,随着行业发展,我也相信中国电影未来有一天会进入到百家齐放的阶段。

我们不用等好几年,才能看到这样的热火大片,一个优秀导演花3-5年做一部电影,如果有十几个这样优秀的导演,我们每年就能看到好几部这样的优秀大片,期待这样的百花齐放局面,能早日到来。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