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陷而卒——在尴尬不已中去世的诸侯霸主晋景公

伯虎 2023-11-21 10:03:39

将郑国政变、内讧的事情暂时放到一边,下面把目光重新转到晋国一方——早在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的时候,诸侯霸主、晋国国君晋景公就得了重病,导致日不能行、夜不能寐,长期缠绵病榻、药石也基本无效了(这就是为什么晋景公要让太子州蒲代替自己率军出征郑国的原因所在)。

在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即使晋景公好不容易睡着了,也经常在梦中梦见赵同、赵括兄弟俩披头散发的鬼魂前来向自己索命(晋景公当年联合栾书、荀庚,突然发动了对赵氏的攻击,诛灭了赵氏大宗,即‘下宫之难’),并用血淋淋的手拿着利器刺向自己,大喊着要报仇。

本来外病就未消、这一下内魇又起,双重的打击之下,晋景公本来就很不好的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病情迅速转向恶化;一代诸侯霸主即将不起。

而晋景公的死因,在《史记》、《左传》中的记载各有不同,这里就分开为大家加以介绍————

《史记》中记载:在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双重折磨打击之下,曾经连败秦国、齐国、北狄,并诛灭强卿赵氏,重新恢复晋国霸业的“诸侯之长”晋景公,再也没有了当年内驭群臣、外击强敌时的意气风发,和会盟诸侯时的折冲樽俎,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梦魇及久久不愈的重疾之中。

国君重病无法继续处理国政,但国家却不能长期失去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出于对宗庙社稷的责任,以及公室利益的维护,晋景公强撑着精神,在病榻上召见了儿子、晋国的继承者——晋太子州蒲,让他代为执掌晋国朝堂;同时,晋景公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中军佐荀庚(中行庚)辅佐太子、参预国事,共同维护晋国的霸业不坠。

之后,就是前文曾经讲过的——晋太子州蒲率军出征,将郑国重新收伏到诸侯联盟之内,再次达成了晋、郑盟约;而晋太子在获取了郑国奉上的礼器、得到了郑国的人质后,便释放了被晋国扣押的郑国国君郑成公,随即撤军回国。

奉命出征的晋太子州蒲不负所望、率军降服郑国之后不久,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夏,被焦虑和恐惧心情折磨了大半年之久的晋景公,终于支撑不住,在身心皆损的情况下,病逝于国都新田,死前也没能吃上这一年新收的麦饭。

晋景公薨逝之后,晋太子州蒲在执政卿士栾书和荀庚的拥立下,顺利继承了国君之位,即晋国第二十七任晋侯——晋厉公,晋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

以上,是《史记》中的说法,而按照《左传》的记载——在晋太子即将率军出征、攻打郑国之前,晋景公就已经生了重病,情况很是严重;并且,晋景公在病中还做了一个恶梦——在梦中,晋景公梦见一个长着一头长发,面目狰狞的厉鬼,跳跃着来到他所住的宫殿前,一边顿足捶胸,一边上蹿下跳,厉声呵斥晋景公说:

“你之前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向昊天请求为子孙报仇,昊天已经同意了,现在,我就要杀了你这个不义之人!”(厉鬼是谁,《左传》中没说,但很有可能就是被晋景公灭族的晋国赵氏大宗的先祖)。

说完了报仇的话后,那厉鬼就动手拆毁了晋景公居住的宫门和寝殿大门,直接闯了进来,大声凄厉地号叫,再伸出双手去抓晋景公。晋景公在梦中被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躲进了内室,厉鬼又毁掉了内室的大门,跑进来抓他,情况既恐怖又危急。

幸好这个时候,晋景公及时从梦中惊醒,总算是摆脱了恐怖的梦魇;然后,晋景公急忙召唤晋国桑田的巫卜进宫,为自己的这个噩梦进行占卜。

桑田之巫奉命占卜后,便向晋景公描述了自己卜卦后所推测的国君噩梦中的大致情形。晋景公立即说:

“没错,你占卜的结果的和我梦中的情况一模一样,这是什么预兆?有什么破解的办法么?”

巫师则苦笑着摇摇头,回复晋景公说:

“君上,此乃大凶之兆,您估计是吃不到今年新收上来的麦子了!”

当时已经是年初,而小麦在冬天播种、夏季收割,说晋景公吃不到今年的新麦饭,那就是巫师在告诉晋景公——国君您怕是活不到今年夏天(麦子成熟的时候)了。

虽然占卜的结果让人沮丧,但晋景公毕竟是一国之君,还是诸侯霸主,胸襟不是常人能比,既然这个梦所预兆的结果是上天的安排,那就坦然面对吧。

可晋景公心里还想给自己再想办法“续续命”,万一有效果呢;于是,晋景公便派人四处寻访名医,到晋国来为自己治病。当时,秦国有一位名医叫做‘缓’,医术精湛,口碑甚佳,于是晋景公就派人专门去秦国请‘缓’来给自己治病。

虽然当时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破裂、甚至是世仇,相互征伐不断,但秦国国君秦桓公的心胸很豁达,得知晋景公遣人前来求医后,并没有拒绝仇敌的请求,而是让‘缓’立即前往晋国,为晋景公治病。因为‘缓’来自于秦国,所以史书上就称他为‘秦缓’。

当秦缓还没有抵达晋国、尚在半途中的时候,病中的晋景公又做了个怪梦——他梦见自己身上的疾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子,钻到了自己的身体内;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说:

“秦国的良医马上就要到了,他可是名医,医术高明,咱们这一次恐怕是躲不过了,要往哪里逃才好?”

而另一个小孩则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不用怕,不用怕,我们躲在病人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么就算秦国来的的医者再厉害,他也找不到我们,拿我们没有办法!”

随即,晋景公就从梦中惊醒,与之前的‘厉鬼复仇’梦一样,晋景公对于这个梦也莫名其妙,不知寓意如何。

不久后,‘秦缓’来到了新田,然后开始为晋景公诊治。等到‘秦缓’为晋景公仔细检查了身体,观察一番之后,这位‘名医’只是叹了一口气,随即无奈地对晋景公说:

“君上的这个病,我实在是无法医治了啊!您的病已经发展到了肓之上、膏之下,这个地方既不能施以针灸,又不能以药汁入口而发挥药效,请恕我无能为力了。”

晋景公听了‘秦缓’的话后并没有生气(接二连三的预兆,已经让晋景公明白自己的病情确实是药石无效了),而是平静地对‘秦缓’说:

“您是一位好医生,诊治的情况都对症,我的病无法医治,过错不在于您!”

于是,晋景公赏赐了‘秦缓’许多贵重的礼物,然后让他返回秦国;此后,晋景公再也没有寻求医治手段,只是静静地等待最后日子的来临。

所谓“膏”,指的是就是人体内部位于心脏之上部位的脂肪组织;而“肓”,则是指心脏的隔膜组织之间;古代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的“膏”、“肓”位置,都是无法施以外部针灸,也无法用服药来达到药效,进行医治诊断的部位。

后世成语“病入膏肓”,就是出自‘秦缓’对晋景公的医治诊断说明,见于《左传·成公十年》,用来比喻病情或者某些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面临最后关头的地步。

虽然‘秦缓’没有治好晋景公的疾病,而且晋景公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但晋景公依旧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吃到今年新收的麦饭;只要是吃了今年的新麦,当初桑田巫师的预言就会被打破,那么自己也许就突破了昊天的命运安排,不会病死了(起码今年不会死)。

于是,出于积极的求生欲,晋景公便时刻关注着今年晋国的麦田收成,下令只要夏天的麦子一成熟,负责管理农田的官吏就要立刻收割下新麦,赶紧送到新田的宫中来。

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六月初六,新田附近的麦田终于成熟,当天,新收割的麦子就被送到了公宫中;晋景公看着颗粒饱满的新麦喜不自禁,立刻命令宫中的庖者将麦子烹煮做熟,然后端到自己面前。

坐在飘着香气的麦饭前,晋景公得意洋洋,同时也记起年初给自己占卜吉凶命运的桑田巫师;于是,晋景公命人将巫师叫来,指着眼前的新收麦饭对他说:

“你不是说寡人吃不到今年的新麦饭了吗?你好好看看,这是什么?”

巫师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只是能伏地不起;晋景公当然也不和他废话,随即命人把他给拖出去,直接将其诛杀,以追究他的‘欺君、咒君之罪’。然后,晋景公心满意足地拿起竹箸,准备享用今年的新麦饭。

但就在晋景公举着双箸,即将把香喷喷的麦饭送入口中的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腹内不适,‘便意’难忍;于是,晋景公只得放下了竹箸,急忙前往去‘溷轩’,准备痛快方便一番,然后再回来用餐(‘溷轩’,就是厕所)。

之后的事情,《左传》中的记载很简单,只有区区五个字——‘如厕,陷而卒。’也就是说:晋景公在上厕所的时候,不慎掉到了厕所的坑中,然后被粪水给淹死了!

中华文化范围中,‘厕所’的遗迹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当时只是挖一个土坑,再用茅草遮掩围起来,然后用于方便所用(所以也叫做“茅厕”)。西周时期,厕所称之为“路厕”,春秋战国时期则称为“溷轩”。

当时,为了卫生和通风的原因,城池中的厕所一是修建得比较深,二是建造位置距离人所居住的房舍比较远;而晋景公这个时候已经重病缠身,体力不支,他因为肚子比较疼,所以蹲在厕所中的时间较长,导致腿脚乏力,然后重心不稳,结果就是上面所说的,晋景公起身后站不住,一头栽进了深深的粪坑中。

晋景公跌入粪坑后,再加上厕所的位置距离宫室又比较远,负责侍候晋景公的侍从们大多都在远处等待,近处的侍从较少,救援不力;等到大队人马闻讯后赶来时,晋景公已经淹死在粪水中了。

在此之前,晋景公有一个亲近的寺人(宦官),某一天曾经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登天,并将此事告诉了晋景公,得到了晋景公的高度赞扬;而晋景公意外薨逝于‘溷轩’中后,便由这个寺人进入‘溷轩’,将晋景公‘收拾整洁’(就是洗干净,换好衣服),当天中午,这个寺人背着晋景公的遗体从‘溷轩’出来,再加以收敛;此后,即将继承晋侯之位的晋太子就以他做为晋景公的殉葬者(之一)了(也算是梦想成真、得偿所愿)。

以上《史记》、《左传》两本史书中,对晋景公如何去世的说法差异很大,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晋景公确实是薨逝于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六月,这个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而晋景公薨逝以后,晋太子州蒲在栾书、荀庚的拥立下,顺利的继承了晋侯之位,成为了晋国第二十七任晋侯——晋厉公。

后续的故事,下一篇再说。

1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4-01-04 14:36

    同样的事情,景公内外区别对待,对秦缓礼遇大度,对自家巫卜却小气巴拉,看来晋室对自己人最狠啊是个传统了,自从曲沃代晋就开始了

    伯虎 回复:
    搞到最后,晋国没有了
  • 2024-03-08 16:32

    外来是客

  • 2024-11-03 21:46

    好不容易见到这么好的文章。不过,建议把各诸侯国君的谥号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谥号,可能会更好。

    风采 回复: 伯虎
    先生写的文章很好,给我们普及了很多人历史知识。不过,看你问问,晋悼公应该是把晋国霸业推向高峰的一位君主,那么他的谥号为什么是悼?还有晋厉公为什么又得到一个恶谥?等等类似,可否劳烦先生补上?
    伯虎 回复:
    谢谢,会再写的。
    伯虎 回复: 风采
    晋悼公因为不到三十就早逝了,所以谥号悼;而晋厉公因为是被栾书和荀偃发动政变弑杀的,又没有后代继承君位,所以被乱臣们故意上了个‘厉’字谥号,意在贬低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