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选品的几个坑

好多买卖要跨海 2024-11-26 08:48:59

这个周末,有几位新手卖家加入了我的知识星球,她们提了几个关于跨境电商选品的问题,我都一一做了解答。

从这几位新手卖家提出的选品咨询中,我看到了现在亚马逊新手卖家普遍存在的一些在选品上的问题,或者叫做认识上的误区,今天就挑几个重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你也是跨境新手卖家,或者你也是对跨境的选品不怎么熟悉,那下面要说的这几点内容,你一定要多加注意。

1、别人卖的好,所以我也会卖的好。

这个误区,一般存在于刚刚进入跨境电商圈子的纯新卖家,她们往往单纯的认为,单单去复制别人的爆品,自己也可以迅速成为“爆品卖家”。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我之蜜糖,你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卖家A能玩的转的产品,卖家B拿过来,就不一定能做的起来。

这类新手往往选品的时候只关注各类目的BSR列表,以为通过复制这些BSR产品就可以轻松赚钱了。

殊不知,这些卖家背后的东西,你是看不到的,比如投入的资金量、背后的资源、供应链强度、类目深耕程度等等,这其中任何一点,可能都会成为阻止小卖进入的“护城河”,更何况可能还会有知识产权的问题在里面。

2、把产品的消费群体想成是自己,而不是市场。

这类的新手卖家往往有一句口头禅,那就是:我觉得这个产品很好,应该会很畅销。

跨境电商选品,不是“你觉得怎么样”,而是要“这个市场觉得怎么样”。

那市场的感觉,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当然是通过一系列的选品数据来体现啊。

当你获得了想做一个产品的初步想法,那下一步要进行的,就是进行严丝合缝的市场数据搜集与分析,这个产品的需求度、淡旺季、类目竞争程度大小、垄断程度高低、侵权风险、推广节奏等等,一系列的数据,你都要知道。

你只有把这些数据都系统的整理出来,然后再结合这些数据进行横向的对比,最终才能决定你当初想要去做的这个产品,到底有没有做下去的必要。

选品是给市场选的,不是给你自己选的。

3、做跨境不做选品,只考虑现成的产品。

存在这个误区的卖家,多是一些工厂型的卖家,或者手上有点供应链资源的卖家。

这类卖家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我家里是做茶叶的,我跨境就做茶叶,你觉得怎么样?”或者是“我家里是酿酒的,我做跨境就做酒产品,比觉得怎么样?”

这个东西不是你觉得怎么样或者我觉得怎么样,而是市场觉得怎么样。

如果你想做的那个国家,你产品的需求和竞争,都在可控范围,那当然可以一试,反之,如果你是做酒的,而你选择的那个市场,大部分地区都是禁酒的,那你就没有去试的必要。其实这一点跟第二点稍有重合的意思。

另外,工厂型卖家,我觉得更要去做选品。一方面原因是你目前生产的,并不一定是跨境高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工厂型卖家平时多去做选品的调研分析,其实也可以给自己的工厂产品线的改造或者扩展带来一些最前沿的市场数据。

市场每天都在变,只要随时掌握最新数据,在选品开发上,你就不会落到后面。

4、过分相信某一个选品指标。

我在我录制的《亚马逊选品实操课程》里面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选品是一系列系统工作的集合”。

这句话该怎么解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之所以被初步选择出来,那一定是通过了层层的“选拔”,它一定是优于你设置的绝大部分的选品门槛的。

如果你看到这个产品,只是符合你设置的某一个选品的参数,你就武断的认为这个产品一定会热销,那你可能就会陷入到另一个误区里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卖家在选品的时候看到某个产品,惊呼这个产品一定有机会,原因是这个产品目前还只有3个卖家在做,然后就匆匆忙忙的发货去做了。

但是当你再去仔细分析这个产品的市场容量,你会发现该产品之所以做的人非常少,不是因为市场竞争小,根本原因是市场容量太小。

这仅存的三个卖家,可能每天都卖不了几个,你说你再杀进来,有什么实质意义么?

所以,选品不能只看单独的数据维度,选品一定是各个选品维度综合起来的考量。

以上四个点,就是我最近在接触跨境新手卖家时,她们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一些短板或者叫做认识误区。

今天拿出来单独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也是跨境新手,或者你也正在被选品困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0 阅读:0

好多买卖要跨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