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十个胃病九个寒”,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胃病的常见病因——寒邪。
事实上,胃作为我们体内的“粮仓”,其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寒冷的侵袭。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使在炎炎夏日,他们的手脚也总是冰凉,到了冬季,更是穿再多也难以抵挡那从膝盖以下涌来的寒意。这些人往往面色苍白,舌头颜色也显得较为淡白,大便常常不成形,女性还可能伴随有痛经的困扰。
然而,随着夏季的到来,许多人都难以抵挡啤酒、小龙虾等美食的诱惑,开始频繁地参与夜生活。尽管嘴巴得到了满足,但脾胃却因此遭受了重创。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脾胃喜欢温热的环境。如果我们长期摄入寒凉的食物,脾胃的功能便会逐渐受损,导致运化失常。这样一来,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腹泻、肠炎、便秘、反酸、打嗝、腹痛等。
因此,夏天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享受美食的季节,更是一个考验我们脾胃的时刻。尤其是那些脾胃虚寒的阳虚体质者,他们更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脾胃。
对于这些人来说,我推荐他们尝试一种温中健脾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理中丸基础上,加入了附子这一味药材,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疗效的新方剂。
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温暖中焦的功效。
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弊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之。
在古代,古人用的一般是野生附子,我们现在用的附子大多是人工种植的,什么时候种呢?冬至前后。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你看附子,阴冷的环境里它可以生长,天寒地冻,其他植物都凋零了,它也能生长,说明什么?
说明附子体内蓄积的能量是非常足的,足以对抗严寒。附子去到体内以后把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那么,古人就说附子可以温阳,吃了以后能让人感到温暖,这种感觉就像太阳照在身上一样。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党参和人参的功效近似,只是药力更为缓和些,更善于补脾肺之气。
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调和升降。相当于给土壤排水湿。太潮湿的土里也很难长出好庄稼,同理,脾脏很讨厌水湿的环境,它在水湿太重的环境里就没法工作,所以,健脾的第二个重要任务是除湿。白术是燥湿健脾第一药,放在这里用来排出脾胃寒湿,改善脾土环境。
干姜辛热,擅长温脾胃,散脾胃之寒,温脾第一药。
炙甘草,调和脾胃,让药力持续发挥。如果把人体比作是火炉,炉火快要熄灭了,附子干姜投一把火进去,火苗嗖就窜了出来。那么甘草紧随其后,再添点柴。
全方合用,能够温运脾胃,缓急止痛,使中焦得以安妥,故名理中。
附子理中丸在夏季对饮食不当导致的寒性肠胃问题具有卓越的调理作用。无论是因过量摄入冷食,还是长时间暴露在空调冷风下,导致脾胃受寒而引发的胃脘疼痛、呕吐腹泻,附子理中丸都能显著缓解这些症状。
同时,对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容易受凉导致腹泻腹痛的患者,它同样具有温补调理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对于因中焦阳气不足、运化无力,导致水分滞留形成痰饮,进而阻碍中焦气机、引发脾胃运化失调的情况,附子理中丸也能发挥其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它能够帮助改善脘腹痞满、饱胀、疼痛、食欲减退、慢性腹泻以及口痰涎沫过多等症状,让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身体重新回归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