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肖明远,1958年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76年12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工程兵某部队。那时的我,刚满18岁,懵懂青涩,却怀揣着满腔热血。
初到部队时,我被分在工程连。因为在老家经常帮父亲做木工活,所以对技术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新兵连结束后,我很快就在施工技术方面崭露头角。1978年,我光荣入党,被提拔为班长。
到1980年,因为在一次跨省重点水利工程中表现突出,又被提拔为排长。
在部队里,我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战友 - 张守道。他比我大两岁,河南人,1975年入伍,为人踏实肯干。
我们在1981年安徽某水库工程中相识,那时他是三连的技术骨干。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工地上突发山体滑坡。
在抢险过程中,是张守道冒着危险跳进及腰深的泥浆,用身体顶住了即将倒塌的支撑架,让其他战士有时间加固水泥基座。
那一刻,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军人的担当。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他告诉我,他有个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妻子,还有年迈多病的父母要赡养。
1983年,他的爱人病情加重,医药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1985年初,我们团承接了一项国防工程,这是一个技术要求极高的地下工程。
我和张守道分别担任施工组的技术负责人。
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工作到深夜,反复推敲施工方案,优化技术细节。
工程进行到最关键阶段时,一次地质情况突变,造成局部塌方。
在紧急时刻,是我和张守道带领突击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最终确保了工程安全。
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让团里决定破格提拔一名干部。
按照资历和贡献,我和张守道都符合条件。但我知道,这个机会对他的意义更大。
驻地医院离团部近,提干后他就能更好地照顾生病的爱人。而我,还年轻,父母身体康健,完全可以再等等。
深思熟虑后,我主动找到团政治处主任,说明了情况。没想到这件事却传到了张守道耳中。他找到我,眼圈通红:"明远,这么多年,我欠你太多了。"
1985年5月的表彰大会上,当张守道站在领奖台上时,他没有掩饰眼中的泪水:"今天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有个好战友。
他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谊......"
后来的日子里,张守道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我的选择。他在机关工作期间,大力推动了部队技术革新,并帮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
1987年,他还特意为我争取到了军校进修的机会。
1990年,我转业到地方某建筑单位。张守道则在1992年退役,回到河南老家。但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系。
2023年春节,他专程来看我,带着他亲手酿的老家米酒。我们坐在院子里,回忆往事,举杯畅饮。他的爱人经过多年治疗已经康复,儿子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看着他满脸的笑容,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人生路上,有些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坚守。
那次让出的机会,不仅成就了一段真挚的战友情,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得失之间,真情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