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今年2月初,因为印度当地的私营公司在无人机中使用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所以印度政府取消了为印军采购的400架无人机的三项交易,其中包括200架高度无人机,100架重型无人机,以及100架轻型后勤无人机,总价值达到23亿卢比。
印度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担心中国在无人机的零部件内安装“后门”,从而导致印度的无人机出现“被操控”的问题。
然而事实上,印度的无人机即便是不装中国的零部件,中国只要想,那么将其操控也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因为就在本月27日,一架越过实控线的印度无人机,就被我军“强制接管”...
印度的担忧2023年,印度政府和印度东南部城市金奈的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合同,合同中包括三百架无人机的订购。然而在厂商生产这些无人机的过程中,使用了部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和电子设备。

在印度政府和军方看来,这就是“重大的网络安全威胁”,因为这可能会对印度的数据安全和行动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印度政府认为,如果使用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夺取无人机的控制权”,或者通过干扰对无人机进行“软杀伤”。
电子设备中,则可能存在“后门”,使得中国人能够绕开安全保护措施。报道还表示,印度政府正在考虑采用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确保所有为军方采购的无人机中,“不存在任何中国零部件或者恶意代码”。

印度政府所采购的这些无人机,大多数都被用于部署在中印两国长达3488公里的实际控制线上。
自从2024年8月,印度军方的一架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失去控制,并且落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后,印度政府对这种问题就相对比较重视了。
但是印度人没有想到的是,打脸竟然来的这么快,无论无人机内有没有中国的零部件,中方只要想要控制,就都不是什么难事...

根据印度“阿尔法防务”网站的报道,一位印度军方的消息人士向媒体记者透露,不久前印度陆军航空兵团的一架侦察无人机,在中印实控线边界飞行时,“意外进入了中方一侧的空域”。
然而在印度无人机进入中方实控线一侧后,立刻就被解放军使用电子手段进行“软控制”。
也就是说,印度军方失去了对无人机的控制权,控制权转到了中方手中。就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架印度无人机等于是被中方“俘虏”,或者说是被“抓获”了。
本身就是印度自己“越界”,其实是他们自己理亏,我们就算是把无人机给缴获了,其实印度人也没啥好说的,哪怕是在国际上对喷,我们也占理。

但是有趣的是,我军在控制了印度的无人机之后,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让对方的无人机在中方的空域中飞了一圈,然后又主动将其送回了印度的一侧,然后主动退出,让印方恢复了对无人机的控制权。
这架无人机,是以色列生产的“苍鹭”无人机,所以说从数据链到无人机本身的全部零部件和主体,全部都是以色列所生产的,而以色列生产无人机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再使用中或者电子系统了,所有的零件都是以色列自己生产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高端货”,最终却轻而易举的被中国的电子部队所接管,可以说是狠狠的扇了印度一耳光!
印度的文章认为,“苍鹭”的无人机主体和数据链,以及地面控制站都属于以色列,而且数据链路也进行了加密,可是解放军还是能够轻松搞定。
这说明被印度所寄予厚望的“外国先进技术”,恐怕远没有印度人所认为的那么“先进”,不管是以色列还是美国,关键时刻都靠不住。

印度就不应该再关键防御系统中,过分的依赖外国的技术,所以印度迫切的需要重新评估对进口无人机技术的依赖,从而加强其安全措施。
但是说到这里,其实就“闭环”了。因为使用外国的产品和技术,靠不住,哪怕是所谓的“先进技术”也靠不住。
但是使用“印度国产”的无人机,无人机的生产厂商为了压低成本或者其他这样那样的原因,又非常的喜欢使用中国的零部件。
哪怕印度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许生产商使用中国零部件,但是架不住中国零部件实在是便宜又好用,所以他们宁可冒着风险也要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而且就连以色列的技术,都无法对抗中国的电子战部队,虽然印度的软体技术相对发达,但是其实也比不过以色列。
哪怕是印度真的全部使用了自己的零部件,地面控制站和电子链路,实际上能否对抗中国的电子战部队,实际上也是很成疑问的。
中国自从八九十年代启动无人机项目之后,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我们破解了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逆向工程,进而利用其他国家所使用的类似系统的弱点和漏洞,使得我们具备了战略上的优势。

印度认为,对付中国的电子战部队,就要消除印度无人机部队中的“以色列因素”,但是却忽略了自身的技术力并没有多么强大...
参考资料:
《印军无人机越界遭解放军强制接管?》 观风闻
《印度政府据报取消采购400架采用中国部件的防务无人机交易》 法广
《中国电子战降维打击,印度无人机非法越境,被解放军当场“接管”》 凤凰网
《印度军网:飞入中国领空的印军无人机被解放军控制》 观风闻
《印度无人机非法越境,遭解放军强制接管?印军:不准制造恐慌》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