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背负压力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平静与疏解,越来越多“佛系”青年会选择在节假日前往有寺庙的景区逛逛。中秋国庆长假来临,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逛寺庙,要注意点什么。
目前来说大部分寺庙的建筑格局是这样的,主体可以分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和藏经楼这几个部分。山门也叫“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分别叫作“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其中中门为空门;东边为无相门;西边无作门。 有的山门会建殿,塑有两大力士塑像或者哼哈二将。
参观游览的话,靠近哪个门走哪个门就好。进寺院大部分人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但不要踩门槛,这是很忌讳的。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建在寺院门外一般有放生池,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据说放生池是为把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的好生之德。
进寺门后有钟鼓楼,左钟右鼓。钟楼下供的是地藏菩萨,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那位;鼓楼下一般就是关老爷了。二爷这个IP相当了得,必须在寺院有一席之地,也有人管他叫伽蓝菩萨。
接下来会是天王殿,顾名思义就是四大天王的地盘。
这里面的主角有六位:第一位是笑呵呵的弥勒佛,也就是所说的未来佛;四天王可以身体颜色区分,身体为青色的东方持国天王,紫色的西方增长天王, 肉色的南方广目天王,以及青黑色的北方多闻天王。
天王殿里还有一位叫作韦驮菩萨,也是四大天王座下的首席神将,他与弥勒佛背对背,面朝着北面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
寺中常立有一种石头雕的像微型小塔,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下面为基座,基座上面为幢身,最上部为出檐,像三级宝塔一样。因为上面刻有经文,所以叫作经幢。
大雄宝殿的风格我们有一期文章做过介绍,这里不多做追溯。
通常大雄宝殿会做成九五开间,象征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至于“开间”的概念讲清楚比较复杂,可以简单理解为开面和纵深。 大雄宝殿里坐殿的大佛多为一个,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本尊;有的寺院坐殿的会是三尊大佛,比如照片中的苏州七子山乾元寺。 三尊佛的解释是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中尊是法身佛,左尊为报身佛,右尊为应身佛,具体怎么讲有兴趣的可以百度,这里不做展开了。
大雄宝殿里还会有配享的角色,比如五方佛、十八罗汉等等 大雄宝殿的后门与佛祖背身的一般会是文殊、普贤或者观音三大士。三大士中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菩萨骑龙。
大一点的寺院大雄宝殿两侧会有东西配殿,东殿为药师殿,佛教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西殿通常供奉的观音以及本寺的开山祖师和一些有修为大师什么的。
很多寺院内都种有银杏树,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寺院,每逢秋天来临也是另一番景致。
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方丈室等其它处所。 特别需要说一下佛塔,最初佛塔是放佛骨的地方,是寺庙最重要的建筑,人们把它视为佛的本体。只是后来在寺院形制不断发展过程中,角色逐渐被边缘化了。人们常说的“七级浮屠”说的就是佛塔。
中国化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古印度最原初的寺庙雏形STUPA就是以佛塔为中心,周边建生活区的模式。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苏州七子山乾元寺的佛塔,寺院的设计者采用了“回归”的理念,将佛塔和大雄宝殿设计成合二为一的模式,也是苏州众多寺庙中最高的佛塔。
由于寺庙建在两百多米海拔的七子山顶上,远观这座建筑极其雄伟。如果说塔是佛本体的象征,而大雄宝殿又是供奉佛的主要场所,那这种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
最后,祝愿大家过一个快乐、放松的国庆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