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月给母亲100元赡养费,但老母亲迷信烧香拜佛,全交给佛祖

飞鸽聊世界吧 2024-10-10 15:24:39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年头有钱难买孝心啊!

长沙有个35岁的北漂小伙邓宁,在北京打拼多年,终于在老家买了两套房。

可谁成想他给61岁老妈胡兰枝的每月100块赡养费,居然全被老太太贡献给了"佛祖"!

啥情况?

原来胡兰枝住在湖南山沟里的破茅草棚,整天跟泥塑佛像唠嗑。

这对母子之间究竟发生了啥?

100块钱能买到多少香火缘?

说起胡兰枝老太太的日常生活,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山顶上那个破茅草棚,说是家其实连个像样的马桶都没有。

但你别以为胡兰枝过得凄惨,她可是整天乐呵呵的,仿佛中了五百万似的。

为啥?因为她有一群"朋友"——自己捏的泥塑佛像。

这些泥塑佛像长得歪瓜裂枣的,但在胡兰枝眼里,却是比她儿子还亲的"宝贝"。

邓宁每次想起老妈的生活状况就头大,感觉比考研还让人抓狂。

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妈,您就跟我去北京住吧,我那儿条件好保证比您这个'佛堂'舒服一百倍。"

可胡兰枝倔得像头驴,直接怼回去:"不去!我跟我的佛祖们有深厚的感情,你这个不孝子懂个屁!"

邓宁听完心里苦啊,比吃了一百个黄连还苦。

无奈之下邓宁只好每月给老妈打100块钱,心想这总能让老妈改善一下生活吧。

结果呢?这100块钱连饭都没吃上几顿,全被胡兰枝用来买香烛纸钱了。

邓宁哭笑不得:"我的钱怎么比香灰还不如啊?这是要把我的孝心烧成灰啊!"

村里人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胡兰枝:"大姐,你儿子孝顺着呢,你就别折腾了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不好吗?"

胡兰枝却一脸神秘地说:"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懂,我跟佛祖有约定,等我修炼成仙了,保佑你们全村发财!"

村民们听完集体翻白眼,心想:这老太太怕不是被佛祖忽悠瘸了吧?

这母子俩的关系,简直比川剧变脸还快。

一会儿邓宁心疼老妈,想接她去北京享福;一会儿又被老妈的执拗气得牙痒痒,恨不得把她那些泥塑佛像都扔了。

胡兰枝呢一会儿埋怨儿子不孝顺,给的钱少得可怜;一会儿又对着泥塑佛像絮絮叨叨,说儿子不懂她的"宏图大志"。

这100块钱的赡养费,成了母子俩拉锯战的战场,比拔河比赛还激烈。

邓宁觉得自己很孝顺了,毕竟在北京打工不容易,能每月给100块已经很不错了。

可在胡兰枝眼里,这点钱连香火钱都不够,还想让她放弃"修仙大业"?门都没有!

看着这对活宝母子,我不禁感叹:这年头,连赡养费都有了不同的"汇率"啊!

在邓宁眼里100块钱能买一堆生活用品;在胡兰枝眼里,却只够买几炷香。

这母子俩的价值观差异,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怕是没有金刚钻,都揽不下这个瓷器活。

说到这对奇葩母子的关系,咱们得坐上时光机,倒带20年。

那时候胡兰枝还是个年轻貌美的少妇,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邓宁才7岁刚上小学,还有个9岁的姐姐,一家人本该其乐融融。

谁曾想这个家庭却上演了一出堪比宫斗剧的大戏。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胡兰枝突然对老公邓父说:"咱们离婚吧,我要追求自由。"

这话一出邓父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懵得像只被雷劈中的鸭子。

"你疯了吧?孩子怎么办?"邓父声音都变了调。

胡兰枝却轻描淡写地说:"你带呗,我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说完胡兰枝就像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家,头也不回地卷铺盖走人了。

这剧情转折快得让人措手不及,比闪电还迅速简直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反面教材。

邓宁回忆起这段往事,心里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他说:"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现在想想我妈这操作也太666了,简直是离婚界的绝地求生啊!"

但这还不是最精彩的部分,接下来的剧情堪称"离婚界的吃鸡大赛"。

离婚时两人共同建的四座新房,按理说应该一人两间,和平分手。

可胡兰枝一声不吭,带着三个弟弟把房子全拆了,连砖带瓦地运走了!

这操作简直比蚂蚁搬家还厉害,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行动力。

邓父气得直跳脚,大喊:"这不是抢劫吗?你这是要把我们家搬空啊!"

可胡兰枝已经带着"战利品"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邓父和两个孩子面面相觑。

这一拆不要紧直接把邓家父子的心也给拆了。

邓父从此对前妻恨之入骨,逢人就说:"这女人不是人啊,是个十足的白眼狼!"

邓宁虽然心里有怨,但毕竟是亲生母亲,还是放不下。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妈妈,你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胡兰枝呢?她倒是洒脱四处漂泊,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

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还是被哪路神仙附体,她突然"悟道"了。

从此胡兰枝开始痴迷于捏泥人、拜佛祖,仿佛要把自己活成一个活脱脱的"济公活佛"。

这母子俩的关系,简直比蒙太奇剪辑还混乱,让人看得头晕眼花。

往事如烟却又如鲠在喉,让这100块钱的赡养费显得更加讽刺。

邓宁常常自嘲:"我这是给了100块钱,买了一堆烦恼啊!"

说起胡兰枝的信仰,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堪比玄幻小说的情节。

她不是去正规寺庙烧香拜佛,而是自己捏泥人、搞封建迷信,简直是佛教界的另类"网红"。

这操作连济公活佛看了都得竖起大拇指,直呼"妙啊"!

邓宁曾经好奇地问:"妈,您这是从哪学的啊?难不成是拜了哪位神秘大师?"

胡兰枝神秘兮兮地说:"儿啊,这是佛祖托梦教我的。我可是有特异功能的人!"

邓宁一听就无语了:"得,我妈这是被忽悠瘸了,怕不是遇到了传销组织吧?"

胡兰枝的"佛系生活"可不简单,比网上那些佛系青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她声称能听到泥塑佛像说话,还说如果不按佛像的指示做事,就会浑身疼痛。

这听起来像是哪个科幻电影的剧情,但在胡兰枝那里,却是再真实不过的"日常"。

邓宁听了直摇头:"这不是有病吗?得治啊!要不要我给您找个心理医生?"

可胡兰枝却乐此不疲,仿佛进入了某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她把儿子给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买香烛纸钱,自己却吃糠咽菜,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济公"。

邓宁心疼地说:"妈,您就别折腾了跟我去北京住吧。保证让您吃香的喝辣的。"

胡兰枝却固执地说:"不行,我得守着我的佛祖。这是我的使命你这个凡人怎么会懂?"

这话说的让邓宁感觉自己仿佛是个"铁憨憨",完全无法理解老妈的"高深境界"。

村里人都觉得胡兰枝疯了,经常偷偷把她的"法器"藏起来,想让她醒醒脑子。

可胡兰枝却越挫越勇,仿佛进入了某种"神志不清"的状态。

这场景简直比"走火入魔"还要魔幻,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某个修仙世界。

看着胡兰枝日复一日地跟泥塑佛像"谈心",邓宁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这种执着到底是信仰还是逃避?是寻找精神寄托,还是在逃避现实?

邓宁百思不得其解:"我妈这是修仙还是修魔啊?怎么越修越糊涂了呢?"

胡兰枝的"佛系人生",不仅影响了她自己的生活,也深深影响了与儿子的关系。

那100块钱的赡养费,在她眼里不过是给佛祖的"零花钱",连买包辣条的价值都比不上。

这种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让母子俩的关系越来越远,仿佛隔着十万八千里。

邓宁有时候会自嘲:"我这是养了个假妈妈吧?怎么感觉比养宠物还累?"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心酸:"也许,这就是妈妈找到的活着的意义吧。"

面对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家庭闹剧,村委会终于看不下去了。

他们决定挺身而出,给这对别扭的母子来个"神仙调解"。

说真的这阵仗比春晚还热闹,全村人都竖起耳朵等着吃瓜。

村支书找到邓宁,语重心长地说:"小邓啊,你妈虽然有点'与众不同',但毕竟是你亲妈。要不你再多给点钱?"

邓宁听完苦笑不得:"支书叔,不是钱的问题。我妈这样给再多钱也是白搭啊。她能把钱变成仙丹妙药吗?"

这话说的连村支书都不禁点头称是,心想这小子还挺有理有据的。

胡兰枝听说村里要调解,乐坏了。

她美滋滋地说:"等我有了自己的地,就能建个更大的'佛堂'了。到时候保佑全村人发大财!"

邓宁听了直翻白眼:"得,这是要把迷信事业做大做强啊。下一步是不是要上市融资?"

村委会绞尽脑汁,终于拍板定下了"神仙调解方案":十天内解决问题,让胡兰枝有个安身之所。

这方案一出简直比诺贝尔奖还让人期待。

可邓家父子却不答应,他们怕胡兰枝回来后会把家里也变成"佛堂",到时候怕是连厕所都得贴满符咒。

这一家子的矛盾,简直比"三体问题"还难解。

邓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我是该尽孝道呢,还是该阻止我妈继续深陷迷信?这选择题也太难了吧!"

最后邓宁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每月再多给500块钱,但有个条件——老妈必须保证不再烧香拜佛。

这方案一出全村人都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这波操作绝了!"

可胡兰枝听了直摇头:"这不行,我跟佛祖有约定的。你这是要我违背誓言啊!"

邓宁无奈地说:"妈,您这是要跟佛祖谈恋爱吗?我怎么感觉自己像个电灯泡?"

这场"神仙打架"的结果如何?100块钱能否升级到600块?

胡兰枝能否走出迷信的泥潭?邓宁又该如何平衡孝道和理性?

这些问题恐怕连孔子再世也难以回答。

不过话说回来这荒诞的家庭故事,倒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在这个魔幻的世界里,亲情、信仰、责任,哪个都不是轻飘飘的概念。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味的批评,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最后让我们期待这对母子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吧。

毕竟血浓于水再怎么闹腾,那也是亲妈不是?

就像网上说的:"尴尬营业中,但还是爱你的。"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飞鸽聊世界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